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的读者服务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高校特定的教学科研环境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资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工作要与时俱进,实时革新工作理念与模式,变管理为服务,构建新的理念与模式。从具体的环节、细节上下功夫,准确获得信息化时代高校读者、教学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把握发展脉博,提升自我,在应用中摸索,在试新中完善,逐渐优化、规范化读者服务策略,切实服务于教书育人工作。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5-0264-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信息化在生活、生活各方面越来越普及,也推进了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教书育人、服务好教学科研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任务,直面信息时代教学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必然要求图书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时革新工作理念与模式,变管理为服务,构建新的理念与模式。本文初步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的革新,以及在信息化时代的读者服务策略。
1 服务理念与模式的革新
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书育人提供参考资料,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在电子化的大趋势下,移动设备逐渐替代人工面对面操作,高校读者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寻求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和资源,比如在课堂上遇到有意思的问题,或者半夜睡梦中有了一些想法,读者也能马上从网络搜集与这个点子相关的一些材料,并马上预约所需的图书,这种做法已很容易实现。对这些间接从网络获取图书资料的情况,图书馆工作不能满足于多年来堪称成功的管理经验,变革服务理念与模式是必然的趋势,实际情况也显示,网络和信息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从思想上、行为方式上,包括思维理念上对传统图书管理造成了冲击,所以图书馆必须应对时代的变化,不断提升自我,在应用中摸索和完善,优化服务。
改变服务理念,最直接的就是改变按时上下班,在办公室坐等读者上门的传统做法,加强与广大师生的网络沟通,并主动调整业务,将馆藏的纸质资源电子化、信息化,和学院网络连起来,变面对面服务为网络交流,构建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
思想理念的变革,最后一定是落实在对技术手段的认识、接受并运用上。正如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日常必需品,无论男女老幼,高校校园里,手机与人形影不离,包括图像处理、文档编辑、游戏视频等很多功能并不是刚买到手机就会用,都是摸索出来的,而红包、缴费付款、炒股买房等也广为公众熟练掌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这些操作也不再陌生,耳濡目染之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了。在网络环境下,同样可以编辑、处理纸质的图书资料,按照读者的要求做成电子版,可以发出声音,也可以用图像和动画展示,当然,在应用软硬件,处理馆藏资源时,很可能会出现问题或失误,这时不用回避,对新的事物,多摸索,多适应。
传统上高校图书馆多以自己藏书多为荣,一些高校对外宣传时也常提到藏书丰富这一点。传统上高校图书馆把很多精力放在收集、购置图书资料上,图书馆工作人员习惯了在书库、阅览室等人上门,而读者也只能自己开书单、查书刊。造成很多资料尤其是一些珍品,很难有和读者见面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资料利用率不高,一方面读者费心费力找不到想要的。而一旦把这些图书资料放到了网络中,读者的阅读不再受局限了。同样,在互联网中,百度、谷歌等搜索功能强大,涵盖甚至穷尽目前所有的学科分支,都有相应的资料可供参考,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对读者而言,可能只是想求证网络资料与教科书相比,真伪或者准确率有多少时,才费点心思专程来查阅,那么,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体现其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简单的败在与网络争夺读者。显然,现代图书馆更应该发展成配置图书资源的平台,提供图书信息的载体,工作人员的服务变为通过二次开发整合馆藏,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馆藏信息,追踪服务。真正实现网络服务的新功能、新内容、高效率。
技术和工具的革新,对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物理条件。旧式的图书馆花费大量财力购置图书,工作人员终日忙于编目、流通,这种机械流水式的作业方式,简单且无需多高技术含量,无力也无法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加工,体现不出潜藏的价值。网络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变化,读者不满足于简单的借书还书,读者要的是信息,在网络上的沟通,是信息的服务,相应的图书馆工作逐渐注重、强化信息咨询和服务。很明显,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是紧紧伴随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的。在服务于教书育人的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图书馆也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向公众提供图书、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2 读者服务探索
2.1 提升自我,优化服务
在新技术引进、应用和开发方面,在智力资源、科研平台、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在管理、服务的体系和规范程度方面,高校图书馆都具有天然的优势,好好利用这些优势并用起来,就能提升自我,优化服务。有几个值得思索的方面,包括:思想上的重视和领导的关注,网络化、电子化都需要有足够多的软硬件作为支撑,还要相关管理人员来操作、运行和维护。这需要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创新、发展从来都是在具体工作中产生的,图书馆的网络化服务,也是在各个工作环节、各个个人的工作细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明确各岗位服务内容,培训提高要求,学会哪些软硬件的操作,了解哪些行业或专业的动态,等等,用制度规范起来,优化最终达到流程化;每个学校的情况和读者的需求各不相同,图书馆的服务策略应该因地制宜,不强求千篇一律,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优化和取舍,偏科研一点还是偏教学一点,偏文科还是偏理工,图书资料也是各有侧重的,但目标只有一个,为教书育人服务。
2.2 在应用中摸索和完善
对新事物的应用有一个过程,在windows刚推入市场时,其众多的功能还不被公众熟悉和认可,是windows的扑克牌游戏教会了用户,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也是如此,从查阅电子图书、数字期刊入门,逐渐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图书馆从自己动手扫描,把纸质图书变为图片格式,到能自由编辑的电子书,从单纯的图片到纯文字,再到三维立体的动画效果,慢慢知道教师读者的喜好是什么,学生读者偏好哪些,形成自己的服务模式和风格,匹配并完善合适的软硬件(包括图书资料、移动设备、网络软件等),培训自己的工作人员,逐渐构建本馆、本校特色的服务体系;读者需求的变化,几乎与移动设备的进化相同步,处理器几个M时,读者满足于电脑上能预约、续借,到几个G时,直接就在手机上处理文档、资料分析,图书馆的资料随手调用,是哪个专业、哪本书、第几页、第几行,都不是问题,不用专门去找,几个模糊的核心词汇就能完成需要。如此种种,无一不是在应用中多摸索,逐步完善起来的。这里面有几个值得探讨的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引进,注意体系化,设备、软件、人员培训匹配起来,真正起到作用;一是资金投入,投到哪,怎么投,要优化,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人员的培训,和岗位配置,既满足现有需要,更要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
总之,高校圖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的革新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趋势,高校图书馆要相应做出变革,从工作理念上、服务模式上,与时俱进,变管理为服务,从具体的环节、细节上下功夫,准确获得信息化时代高校读者、教学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把握发展脉博,加大投入,提升自我,在应用中摸索,在试新中完善,构建适合本校本馆的服务模式,逐渐优化、规范化信息化时代的读者服务策略,切实服务于教书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雷素芳.试论信息时代城市图书馆的服务拓展[J].图书馆,2011(1):134-135.
[2]刘贺.数字化书评对大众阅读影响力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3]李桂华.论图书馆服务制度之价值创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63-67.
[4]吕国良.开展知识服务——培养和发展圈书馆的核心能力[J].图书馆论坛,2001(6):62-64.
[5]皇甫海潮.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和保障措施[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4):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6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