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现代课堂更加多元。丰富教学手段是现代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微课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工具,可以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在实践中,需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积极探索,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2-0082-03
在教学实践中,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要积极探索,寻求科学的应用方式,通过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微课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1]。
1 微课教育的理论分析
1.1 微课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方式,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間。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拜托了一般性教学工具的束缚,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将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然后形成短视频的方式,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融入微课视频中,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从制度主体来看,微课即可以由教师制作完成,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整合相应的知识内容,然后形成体系性的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实现知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1.2 微课的价值意义
微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与翻转课堂、大数据课堂等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了教学的活跃度,让枯燥的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与理解能力。同时,微课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特征,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代入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知识体系中,减小教学中存在的阻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同样有着广泛的空间。
2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2.1 学生思想日益多元
在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现代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迅速获取资讯,其掌握获取的信息量大幅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于事物的认知有了更多新颖的角度,所以更要求个性的张扬和解放,这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创新来说,也进一步提升了难度。此外,现代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每个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终端发布信息,成为信息的发布主体,多种思想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与日俱增,这也是现代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3]。
2.2 教育评价发生变化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课堂生成和反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良性对话,为了促成这种对话,教师应利用微课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学习之中。在进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时候,教师难以让学生入情入境,走入内容学习之中,构建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也会造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创新行之无效的结果。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学习反馈两个关键环节。教学反馈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对话的产物,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用动态的监控模式来应对不同的课堂问题,这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也是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让问题在课堂中得以消化解决,教师需要紧抓教学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2.3 课堂模式日益多元
经过积极探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多课堂上,知识的学习是间接性的传授,学生与教材之间始终存在隔阂,没有实现知识的有效渗透,这种间接性就导致到了学生需要得到引导才能够学习知识,获得成长。很长一段时间,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都担负着主宰者的角色,让课堂教学成为一场场宣讲,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木头人。大量实践表明,只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培养,才会呈现出更为优良的教育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性在很长时间都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4]。我们不能否认教师教学在节省时间、提高知识含量与质量上的积极作用,但是教师的超负荷、零接缝式讲解确实让学生没有了喘息的机会,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刚抛出一个问题,就公布答案,是节省的时间,但是学生成了一个旁观者,看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后果可想而知,教学本质转变刻不容缓。
3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问题
3.1 学生无法有效融入课程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的选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既可以采用整节课的整合性教学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进行即时性的教育,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该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应,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效果,但现实的教学状况并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对于教学方法只是信手拈来,没有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思考,这也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结果[5]。
3.2 教学效率有待持续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主要涉及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常采用较为简单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短期来看,可以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获取有了自己的认识,但有些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仍会采用同一种教材,同一种教学方式,在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的过程当中,也是照本宣科,没有积极的自我认识和创设性的整合教材[6]。尤其在态度上,某些教师没有认识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创新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淡化学科意识,在教学中也存在消极应付的态度。教师准备不充分,学生在接受的过程当中也能感知这种教学氛围,从而淡化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认识,在学习中也呈现散漫随意的状态。 3.3 教育形式缺乏有效创新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的选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既可以采用整节课的整合性教学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进行即时性的教育,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该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应,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效果,但现实的教学状况并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对于教学方法只是信手拈来,没有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思考,这也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结果。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及创新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所以许多教师也在教学当中大量的引入创新性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好的尝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仍将自己的思想限于本学科的教学,没有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灵活的处理,只是按照常规的授课方式和节奏,进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这也是造成知识传授与学生接受失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更为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钻研探索中获得一种自己学习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核产生兴趣,让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焕发生机[7]。
4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4.1 重视新媒体技术,提升微课认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设备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体现出了许多优势,包括方便、快捷、知识容量大的特点也确实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我们不应该在课堂上占据大量的时间,从而冲淡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科本体性内容的讲解,因此,可以借助微课等形式,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用这样新颖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浓缩,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其认知的容量。达到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当然,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应用的过程中,应该保存知识的内核,创设意境,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认识,而不是用鲜活多样的手段来替代知识本身,这样容易喧宾夺主,需要教师加以注意。作为教师,要认清现代微课教育发展形势,探索积极、多元、科学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创新目标[8]。
4.2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发挥微课作用
在高校教育创新实践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傳统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学生创新角色定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微课就可以实现角色转换的目标[9]。在微课教学创新实践中,要深化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对自身这种角色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既要遵循基本的创新规定,并参与到教师创新规则的制定当中,同时要灵活开展教学,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创新的人性化与科学化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不断引导学生,同时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微课教学示范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精髓的有效渗透。基于此,在高校教育创新工作实践中,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能从更多的层面了解和接触学生,对于丰富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思想日益多元,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通过利用微课,可以获取更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创新策略,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教育创新水平[10]。
4.3 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微课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合作交流,自主表达上。微课知识由不同的内容组成,在教学内容的组合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其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是学科教学的关键,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自主研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重视微课流程的设计,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围绕研究性题目进行拓展,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得到相应的发展[11]。在流程设计中要体现明确性和可行性原则,对于学生的分工和考评制定明确的规章,让学生在依托流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问题,而改正自身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其次,重视计算机微课教学步骤的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微课教学步骤是教师依据标准化内容进行的系统整合,不同的课程会设计不同的步骤,因此,教师要细化教学步骤的执行要求,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4 整合微课教学资源,总结微课规律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没有重视教学内容的有机选择和高效整合,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但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也是现代新型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微课教育内容的选取,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需求,并结合该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规划。转变微课教育思想,做到从教内容到教学习规律的改变。为了做到这一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就应该对于教学目标有充分的认识,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素材的整理,选取最优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强烈的感知,并能够通过自我认识和学习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12]。比如说,在微课教学的时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记者采访的形式,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困扰,达到微课教学创新的目的。
4.5 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多元微课模式
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微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竞赛活动的形式。活动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专注的状态下,接受教育,尤其是微课教育,这一内涵极为丰富,又对于学生影响深远的内容,更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达到令学生满意的效果。那么对于不同的微课教育活动,我们要有明确的主题,尤其是不同阶段的学生缺乏哪些方面的教育,应该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安排,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问题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更注重微课教育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和简便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对于高年级学生要重视微课教育的深度和教育的层次,让学生在获得教育的同时,又不产生厌烦的情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教育水平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表现为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教学体系性不足等,如何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综合水平,是所有教师都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实现教育创新。下一步,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微课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实现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妮,潘期辉.浅析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36):54.
[2] 崔萌,郭东林,孙嘉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4):115-116.
[3] 任娟.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才智,2018(28):20.
[4] 吳春梅.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研究 ——以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9):275-279.
[5] 孙丽.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5):151,153.
[6] 何艳.基于“微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改革[J].数码设计(上),2018(7):7.
[7] 袁晨霞.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微课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52):131.
[8] 杨筱莉.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 方法之微课篇[J].科技资讯,2018,16(15):199,201.
[9] 高蒙.MOOC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微课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8):14-15.
[10] 胡明.微信支持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移动教学[J].今日财富,2018 (011):P.191-191.
[11] 孙海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数码设计.CG WORLD,2018 (001):P.173-174.
[12] 任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迷,2018(13):154.
【通联编辑:代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89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