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奶牛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治病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危害牛羊为主的具有急性和传染性的一种病,其患病动物特征为,病畜眼睛流泪,并有大量的分泌物,眼睛以角膜和结膜炎症为主,多表现结膜潮红,角膜浑浊有一层呈乳白色;该病反刍动物多发,如牛、羊、鹿、骆驼等,各种年龄均易感,但是接触传染。羊患本病主要是衣原体引起,而牛患本病主要的病原体是牛摩勒氏杆菌,本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是多于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发生。本病对于养牛和养羊业会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辽宁省建平县沙海镇李某饲养黑白花奶牛9头,其中成年奶牛6头,犊牛3头。于2017年7月25日有一头牛出现眼流泪,眼眵增多,到8月1日已有7头牛发病,经多方求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8月12日我们到现场,通过观察病牛临床症状,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初步确诊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2发病原因和流行病学
  牛的红眼病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致病病原主要有牛摩勒氏杆菌(又名牛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衣原体等;羊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其病原体主要是衣原体(鹦鹉热)、结膜霉形体、立克次氏体等。其中牛嗜血杆菌是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该病原菌必须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表现典型的症状,否则临床表现不明显。
  流行特点同群牛羊通过直接接触(如头部的互相摩擦和通过打喷嚏、咳嗽)而传染,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的眼泪分泌物和鼻分泌物含有大量病原菌,通过畜间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饲料、用具等传播本病。另外还可以通过苍蝇、蚊子等相互传播。牛摩勒氏杆菌可以在康复痊愈牛的眼和鼻分泌物中,存活数月,因此,也是牛群爆发本病另一个因素。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日,气温高和炎热的夏秋季节,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烈,蚊虫又多所以该病多发,传播速度快。
  3临床症状
  初期为一侧眼患病,患眼羞明流泪,眼眵增多,泪窝污浊,后为双眼感染。眼睑肿胀,疼痛病牛表现不安,精神不振,有时食欲减退。结膜、瞬膜潮红,角膜有隆起。严重者角膜增厚,角膜形成灰白色溃疡结节,角膜晶体混浊,膜面有炎性瘢痕,即为角膜翳。病畜体温没有变化。病程时间多数20天,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招致角膜云翳、角膜白斑和失明。病牛可因双目失明而行动不便,觅食困难,最终导致死亡。
  4鉴别诊断
  通过患牛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及其传播迅速和发病的季节性,初步确诊为牛传染性眼角膜结膜炎病。
  4.1与创伤性角膜炎
  创伤性角膜炎多表现单侧眼睛发炎,角膜混浊。并且有创伤病史,不影响食欲。最主要是没有传染性。
  4.2与牛恶性卡他热
  該病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t=41~42℃,肌肉震颤,寒战,食欲减退,瘤胃迟缓,呼吸和心率加快,鼻流清涕,眼流泪角膜混浊。但是排恶臭稀便。
  4.3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t=40℃左右,精神萎靡,拒食,鼻孔流出大量脓性液体,鼻粘膜高度红肿,炎性病变呈“红鼻子”。眼结膜炎,流泪,严重角膜混浊。严重出现咳嗽气喘。
  5预防和治疗方法
  5.1、病牛患有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应立即隔离,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彻底清除厩肥,消毒畜舍。禁止与其他健康牛群进行接触,防止造成交叉感染。由于该病多发生与夏秋季节,需要注意蚊蝇防制。在圈舍和牛的运动场所搭建遮阴网,避免强烈阳光暴晒,减少紫外线照射。
  5.2用药处理
  病畜可用生理盐水洗眼,也可用氯化钾,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合膜囊,每日2~3次。之后每只病眼滴入青霉素溶液(每毫升含5000单位)2~3滴,或涂四环素眼膏。
  5.3采自家血治疗
  即病牛病程时间比较长,眼睛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时,再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另外静脉采集5ml血液与青霉素溶液(每毫升含5000单位)混合注入患眼睑皮下,隔日一次。
  5.4中药治疗方法
  应用清肝明目中药灌服,方剂:夏谷草10g、木贼草15g、谷精草20g、栀子20g、千里光20g、黄连20g、车前子20g、滑石20g、石决明30g、菊花50g、甘草10g加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用3~5天。同时配合用中药清洗眼睛,方剂:车前子15g滑石10g、菊花各10g,红花3g。用水煎后过滤,凉后用冲洗眼睛。冲洗后再用青霉素溶液滴眼。
  综上所述,牛患本病主要的病原体是牛摩勒氏杆菌,青霉素对本病有特效,因此应用青霉素治疗本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牛患病初期,应及早诊断,及时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并对牛群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防止本病的扩散。
  在饲养管理上应该特别注意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搭好遮阴网强烈阳光刺激牛眼,还要及时清除牛粪,定期消毒,防止蚊虫,注意圈舍通风减少发病诱因。
  (作者单位:122400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7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