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口黑鲈食性快速驯化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食性驯化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点之一。本文采用“诱食+迫食”“定点+沿线”的投喂方法,实现了大口黑鲈食性的快速转化,缩短了驯化时间,提高了驯化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关键词    大口黑鲈;食性;快速驯化
  中图分类号    S96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9)10-0184-0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我国俗称加州鲈,属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Certrar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北美。大口黑鲈具有生存适宜温度范围广(1~36 ℃),耐低氧能力强(≥1.5 mg/L)、适宜酸碱度幅度大(5.5~8.5)、盐度≤10‰等优点。通过引种,目前在北美、南美、西欧、东南亚、南非、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大口黑鲈因其耐受性强、生长快、易起捕、无肌间刺、病害少、可食比例高、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喜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3]。2016年大口黑鲈产量37.4万t,2017年已达45.7万t,经过多年发展,大口黑鲈已逐渐成为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的升级换代品种。在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下,大口黑鲈研究和养殖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热点。
  大口黑鲈食性以肉食性为主,掠食性强,适宜环境下摄食旺盛、食量大。当水质良好、水温25 ℃以上时,幼鱼摄食达体重的50%,成鱼摄食达体重的20%。孵化后30 d内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幼鱼全长达5~6 cm时,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10 cm时,常以小鱼为食。当苗种分化和饵料不足时,常出现自相残杀、吞噬同类的现象。在养殖中,饵料过多依赖冰鲜鱼,以投喂海水低值鱼类或淡水野杂鱼为主,饵料系数达7.5~8.0,每年国内仅养殖大口黑鲈所消耗的小杂鱼就达数十万吨,既破坏了自然水域渔业资源,损害了生态环境,又给养殖水体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同时还埋下养殖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的隐患,与健康生态养殖和绿色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养殖前期苗种食性转化过程中,快速实现饲料驯化,缩短食性驯化期,减少幼鱼死亡率、降低冰鲜鱼依赖性、建立和推广绿色生态的养殖技术,是当前大口黑鲈养殖面临的迫切任务。
  笔者通过生产实践,使用工业膨化饲料完全代替冰鲜鱼进行投喂,前期采用“诱食+迫食”交替驯化方法,大幅度缩短了大口黑鲈食性驯化时间,使鱼苗上食快、互相残杀率低,提高了驯化率、鱼苗成活率和劳动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蚌埠市渔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五河养殖基地进行,选择4个池塘,其中1号池塘0.33 hm2、2号池塘0.28 hm2、3号池塘0.25 hm2、4号池塘0.37 hm2。冬季晒塘,将生石灰0.08~0.10 kg/m2化浆均匀泼洒池底,10 d后灌水1 m。
  1.2    供试材料
  鱼苗来源自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在专职培育苗种的塘口采取过筛选择3 cm规格鱼苗,采用汽运方法运送至试验塘口。饲料采用46PR 0#鲈鱼料。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驯化方法不同,共设2个处理,处理1(常规驯化):鱼苗≥3 cm时开始驯化;第1~10天投喂桡足类、枝角类、红虫等和鱼浆的混合饵料,投喂过程中慢慢减少水蚤类投喂量,直到完全投喂鱼浆;第11~20 天转食鱼浆成功后,再在鱼浆中加入小颗粒配合饲料,以后逐渐减少鱼浆投喂量,直至直接投喂配合饲料。处理2(快速驯化):采用“诱食+迫食”“定点+沿线”的投喂方法,缩短鱼苗食性转化期的驯化时间,即鱼苗≥3cm时开始驯化;第1天70%鱼糜、30% 0#鲈鱼料,2%NaCl浸泡软化,一起搅拌投喂;第2天50%鱼糜、50% 0#鲈鱼料,2%NaCl浸泡软化,一起搅拌投喂;第3天停食;第4天全部使用0#鲈鱼配合饲料直接投喂。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大口黑鲈鱼苗经常规食性驯化后,达到出塘规格5 cm左右、食性完全驯化的苗种平均约有7 865尾,苗种驯化成活率平均为68.4%,商品鱼养殖成活率平均为78.3%。
  大口黑鲈鱼苗经快速食性驯化,出塘规格5 cm左右食性完全驯化的大规格苗种平均为10 415尾,苗种驯化成活率平均为89.4%,商品鱼养殖成活率平均为91.9%(表2)。
  综上所述,与常规食性驯化相比,快速驯化的苗种成活率提高21.0个百分点,商品鱼养殖成活率提高13.6个百 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1)苗种食性驯化的时间选择。驯饲成功的前提是要掌握好驯饲的适宜时间,不可太早,也不宜太迟。过早驯饲,往往在初期不适应人工饲料而导致自相残食。驯饲过迟,因食性已成习惯而难以驯化。本试验在大口黑鲈体长3 cm时开始驯饲,此时易解决饲料的适口性,利于驯饲成功,同时可避免自相残食。
  (2)投喂方式。根据大口黑鲈的活动规律,驯化期间每个塘口采取“定点+沿线”的方法投喂,即在定点、定时投喂的同时,在投喂点一侧,沿一条线顺延投喂一段距离,距离长短和投喂量多少根据摄食鱼数量酌情而定。对投喂和鱼类摄食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同时,注意选择饲料,大口黑鲈对糖耐受低,过多摄入易加大肝脏负担。   (3)水质管理。寄生虫病的防治主要在于鱼苗下塘前彻底清塘,并在鱼苗下塘时用CuSO4溶液8 g/m3浸泡鱼苗10~20 min,发病期可用CuSO4溶液0.7 g/m3 24 h内连续施药2 次。大口黑鲈成鱼养殖阶段短时间内會出现轮虫旺发状态,导致水色呈灰白色,要及时杀灭,否则影响正常摄食,可使用1%阿维菌素在黎明前沿塘口四周喷洒。防治大口黑鲈细菌性白皮病可用1 mg/L漂白粉或0.3~0.5mg/L强氯精全池泼洒;若用鱼菌清全池泼洒,用药量3 kg/hm2,48 h使用1次[4]。细菌性肠炎病防治可在饵料中加入肠炎宁和VC,以减少应激。
  3.2   结论
  大口黑鲈人工饲养过程中,在幼鱼期及时驯化饲料,能使其养成摄食人工饲料的习性,减少饵料鱼的用量,从而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5]。投喂方式是关系到驯化成败的关键,必须根据大口黑鲈的摄食习性,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投喂方法。大口黑鲈养殖全过程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时刻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做到鲈鱼池的水质、水色、水深都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内,水色控制以嫩绿色为佳,水质控制不好,较容易引起寄生虫病及细菌病[6]。常规驯化从开始驯化到驯化成功需20 d左右,苗种驯化成活率平均为68.4%,商品鱼养殖成活率平均为78.3%。本试验采用“诱食+迫食”“定点+沿线”的快速驯化投喂方法,较大程度上缩短了驯化时间,驯化期只需4 d左右,苗种驯化成活率平均为89.4%,商品鱼养殖成活率平均在91.9%。试验表明,掌握大口黑鲈食性快速驯化步骤和关键技术能显著缩短大口黑鲈食性驯化时间,提高苗种驯化成活率和商品鱼养殖成活率,提高其养殖效益。
  4    参考文献
  [1] 王广军,关胜军,吴锐全,等.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J].海洋渔业,2008,30(3):239-244.
  [2] 张翼.加州鲈鱼池塘养殖技术探讨[J].河南水产,2018(2):6-7.
  [3] 钱芳.加州鲈鱼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208.
  [4] 邓国成,白俊杰,李胜杰,等.大口黑鲈池塘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102-103.
  [5] 毕详,张飞明,张友良,等.松江鲈苗种转食驯化技术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8,45(3):137-140.
  [6] 宋向军,王忠全,周全利,等.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实验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4(1):74-80.
  基金项目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6)。
  作者简介   郭强(1966-),男,安徽五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特色淡水鱼繁育与养殖。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3-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