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方法缺乏操作性、评价结果效用低等,搭建起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首先,从学生、同行、领导等不同视角出发,塑造多角度、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总结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最后,从机构设置、制度健全等方面提出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的配套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学全过程 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01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SONG Meizhe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at present, including the lack of maneuver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s, the low util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s set up. First of all,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peers, leader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summarized from teaching purpos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Finally, the paper i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from setting up institutions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Keywords local applied colleges; whole teaching proces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0 引言
教學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高质量的教学是高校得以生存和顺利发展的根基。而开展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有利于对教师教学进行有效监督和反馈,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评价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要求相脱节,教学评价内容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面,评价结果有失客观性和公正性。这不仅严重削弱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性,也极大阻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较之于传统教学评价,应更加突出实践性和全过程的特征。故在此背景下,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它是指对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评价,打破了以往仅关注教学成果的局限,侧重于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观测和评价。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体系的构建[1-4]和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5-8]在评价主体方面,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评价内容方面,强调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在评价结果方面,强调要注重信息反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但现有文献还存在不足:一是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主体的研究较少,研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二是评价环节多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堂以外的教学全过程。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分析了教师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的构建思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本地区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线教师、领导干部、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发现当前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亟需解决的、普遍性的问题包括:
1.1 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当前高校主要是依靠学生、校督导和领导干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但一些高校的校督导和领导干部已脱离教学岗位多年,对教学新理念和新手段不甚了解,在“导”方面的作用明显弱化。学生方面,因学生对教学质量缺乏全面的理解,很多平时教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较严格,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得不到学生认可。导致部分高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平时管理较宽松。虽上课准备不充分,但依靠考试给高分、不布置作业等方式讨好学生,得到较高的教学评价分数,败坏了教风学风。 1.2 评价方法缺乏操作性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领导与督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评价主体不同,其选择关注的角度与侧重也应是不同的。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多只看重教师的课堂表现,难以触及教学本质,对其课下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和用心程度缺乏有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往往是以点代面,以偏盖全,不区分评价主体,全都采用类似的评价指标内容。且各主体评价结果没有系统性,是相互割裂的,被评价者看到这些结果往往一头雾水,分不清主次,找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还缺少将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评价工作进行有机安排,相互弥补,相互补充,形成相对完整而全面的评价结果。
1.3 评价结果效用不高
在交流过程中,有教师反映学校教务系统中学生评教的排名看不懂,没有具有的说明,学生建议栏完全看不到具体内容。学生辛辛苦苦填写的建议,却不能反馈给教师本人,相应栏目设置形同虚设。有些高校教师甚至表示该校的教学评价结果从来没有公开过,年底的A级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模模糊糊,评价结果难以服众。有些高校的教学评价结果没有及时有效反馈给教师,基本要拖一个学期才能看得到上个学期的评价结果,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缓慢。高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很少以诊断问题和促进教学改革为目的,导致评价结果变成摆设。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的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关乎多主体利益,包括教师本身、学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学生层面。学生在评价中会比较关注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巧、课堂气氛调节等方面。在实际操作时,首先应注意选择评价的班级。有些教师同一门课程教授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为客观反映情况,可选择学风较好的班级来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其次还需照顾到学生的想法,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怕打分较低会影响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敢客观打分,最终评分往往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恰当的评价时机可选择在这门课程的中后期,实行考评分离。要求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评教,如果超过时限,则打分系统关闭,不允许在考试成绩出来后补评。任课老师也只能在课程考核结束后才能看得到学生的教学评分,且只能看得到分数和建议,看不到评价人的姓名等个人信息。
其次是系部层面,包括领导评、同行评和教师自评。系部层面在评价中会侧重于对本学科内容的熟悉程度、追踪新知识的能力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深入教职工内部了解情况,我们认为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展开分组评价。即先把听课人员随机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听课,如两节课,一个组听一节。如果两组间打分的差距较大,一组打分特别高,一组又特别低,则认为评价成绩无效,还需再次安排听课直到两组打分差距不大为止,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对于教师自评,还需要教师本人能够客观,把握好价值尺度,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最后就是学校层面,实践中,是由学校层领导和教学督导组成专家组。他们会更加关注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是否有助于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包括教案、教学计划等资料是否准备齐全、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教学环节设计的是否合理、师生互动情况如何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事先制定好的统一标准,对教师表现进行评价,对于定性指标,可采用量表形式,事后将评价结果公开。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表彰奖励;问题较多的,向本人通报,并定期复查。学校层面的评价人员可由一线教师举荐、公开投票选出,并吸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的高水平技师,组成一支融专业性和复合性为一体的督导队伍。
综上,本文认为应从学生、同行、教师本人、领导等不同视角进行评价,对各主体评价结果相互弥补,相互补充。在各主体打分赋权方面,应以学生为主,其他主体为辅,学生评价可占到60%,同行评价占10%,教师自评占10%,领导和督导组评价占20%。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要涵盖教师教学所有环节的工作,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本文认为评价内容可以概括为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效果、课外辅导等方面。
其一是教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从事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起,教师就应该端正自身态度,热爱本职工作,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不是将其视为谋生手段和工具。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教师备课准备情况、教学投入程度、上课精神饱满程度、对学生答疑和作业批改的及时程度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
其二是教学目的,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学生的培养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成的,故这一总体目标需要在各门课程和教学全过程中都得以体现。教师在依照教学大纲教学时,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知识框架,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可通过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理解情况来考察教师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其三是教学内容,科学和前沿的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第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对有争议的内容要反复求证,不误导学生。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安排,可以更具有启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时代的脉搏,通过引入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二,把实践环节引入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多向学生讲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多开展一些实验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先进性、实践性等方面来考察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况。
其四是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手段。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研讨法、启发法,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精讲多练,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如问卷星、UMU、微助教等,实现线上点名、线上回答问题、线上讨论、线上对教学意见进行反馈。这既能活跃气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有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让他们畅所欲言。可以通过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来考察教师教学方法使用的合理性。 其五是教学效果,教學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在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真实反映教学质量。在评价时,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学生态度。如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会主动向教师提问,在上课时也会争着坐前排,更好与教师互动。二是学生行为。如教师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会全神贯注,不自觉被教师吸引,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心思玩手机或干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当教师要求讨论、回答问题时,也会积极配合,参与讨论,课堂气氛也会较活跃。故可通过对学生外在表现的观察来反映教学的质量。三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好的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和考试成绩优良,对本专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故可以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和分析考试的通过率、优秀率来考察教师教学的效果。
其六是课外辅导情况,在课堂之外,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答疑、实验、实习的指导,和课堂教学一样,都反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状况。另外,指导学生参加本专业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也能够体现教师实践性教学的水平。
4 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的配套建议
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校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方式,有鉴于此,本文从设置专门的教学评价机构、健全绩效评估等激励制度、改进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制度方面提出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的配套建议。
4.1 增设专门的教学评价机构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应当定位为临时之举,而应作为长效机制建设,贯穿于教学和高校发展过程始终,这需要配置专门机构组织实施。可以考虑在学院范围内建立独立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负责按照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制订详细的教学质量评价计划和标准,事先向全体教师公开。并全面采集和处理由教师本人、学生、领导及其他人员对教师教学质量提供的评价信息,可通过开发专门的评价软件或程序进行综合汇总,对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业绩鉴定,并将结果和改进建议向本人反馈。
4.2 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
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被评教师的物质利益、个人发展前途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教学参与意识,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内的一些高水平师范院校,教师如果在教学竞赛中取得好名次则可以获得丰厚奖励,非常具有诱惑性。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促进教师不断钻研,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寻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方式和途径,对于其他高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中的正面激励作用,促使教师将“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3 完善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反馈机制
建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框架,要求对教学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最大限度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对明显失真的信息予以剔除。同时注重对信息处理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在反馈时应对各项评价结果,教学改进的意见都予以明示,标注出被评教师在整个专业、整个学科中排名,在全院、全校教师中的排名。注意反馈的方式,保护信息反馈者的隐私,保护被评教师的隐私和自尊心,以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的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研究(2018[436]号873)
参考文献
[1] 李长青.构建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高教探索,2014(06):137-141.
[2] 吴丽,刘益和.证据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相融合的教学质量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2):92-98.
[3] 马雷蕾.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93-96.
[4] 王林毅,于巧娥.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论坛,2018(36):48-49.
[5] 杨欣然,程俊.基于高校内部自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3):123-126,144.
[6] 王明东.校企合作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机制[J].高教学刊,2018(21):143-146.
[7] 张瑞芳.高校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8(04):95-98.
[8] 谢玉坤,德纯,柳颖.高校内部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研究[J].教育探索,2017(01):5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1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