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情对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向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采用了访谈法,以宁波大学德语专业本科生和专任教师为主要受访对象,根据访谈结果总结了新形势下90后、00后小语种专业大学生学情的普遍特点,并据此对包括德语在内的高校小语种教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效果,为提升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学情 学习观 课堂体验 教学方式
  中图分類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30
  The Two-way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mall Language Teache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Jiedan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takes the undergraduates and full-time teachers of German major in Ningbo University as the main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results, it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ing conditions of the post-90s and post-00s students majoring in small langua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f small languages in universities, including Germa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ffect of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 small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learning emotion; learning view; classroom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0 引言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历来都是国内外教育者秉持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也就意味着,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已经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所谓学情,一般指的是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等维度的调查分析。随着90后、00后迈入大学,高校教师们面临的学情自然也有了新的变化,对于小语种专业教师来说,因为其专业特殊性,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师生比较高,更因为专业课程密集以及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师生互动更多,彼此的个体关注度自然也更高,如何对专业学生因材施教,是现阶段值得我们高校小语种教师深思的问题。
  为了准确了解现阶段小语种专业学生的教学反馈,提升教学效果,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笔者主要针对本校德语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了访谈调研,内容包括其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对专业教师教学的评价等,访谈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共计16人,其中2人为往届生,受访学生均为浙江生源。通过整理访谈结果,结合本专业各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以下普遍现象:
  1 主要结论分析
  从学习动机来看,90后,包括个别00后学生选择本专业的理由除了常见的对目标语国家文化、国情感兴趣,或者想成为译员之外,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是抱着去目标语国家留学、深造的目的,更有个别是为了出国转学其他专业,因而打算在本科阶段打好语言基础,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现阶段部分学生不仅拥有日益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明确的自我发展定位,同时,这部分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习上明显也更加主动积极。
  从学习方式来看,网络学习已经成了学生日益依赖的重要学习途径,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对小语种专业学生来说,网络上有比图书馆等实体机构更多可获取的学习资讯。同时,无论是学单词、看外语片磨耳朵,还是每天在小程序上打卡激励自己坚持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都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同时,刷手机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专注度不强的学生来说,也有负面影响,容易让其分心,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浪费了他们不少学习时间。
  从学习态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端正,专业学习兴趣浓厚,但个别表示也有同学因玩电脑游戏作息混乱、耽误正常学习,但由于专业人数较少,带班老师能较多关注到每个个体,大部分同学都能正常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
  几乎所有受访学生都表示了学习焦虑,其中,就业压力大、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了焦虑的主要来源,有一半同学表示,为了延缓这种压力,有留学深造、考研的打算,另一些则表示愿意及早进入职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直面这种压力。此外,受访的一年级学生普遍表示,适应大学生活、调适心理状态成了入学后最大的压力。   从学习策略上来看,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利用学校的外语学习资源拓宽学习面,同时通过网络学习等途径提升专业能力,但几乎每位同学同时表示,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时间的有效率用率不高,不能好好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社团活动、无效上网活动占用了不少学习时间。同时,无论师生都表示,由于语言专业的特殊性,从课堂体验来说,小组学习、研讨课效果更好,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外语角等课外学习形式成了必要的补充手段。
  大部分学生在评价自己的专业学习效果时,都表示,低年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延续了高中时候的学习方式,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础技能训练,但到了高年级阶段,自主化学习能带来更大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更多地起到了引导作用,而不再是简单的专业教授作用,这种学习体验对任教不同年段的专业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教学策略。
  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在肯定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之外,不少学生提出希望教师能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在高年级的专业学习阶段,除了当下常见的研讨课、讲座之外,他们更希望融入更多慕课、微课、混合式课程、移动互联网互动学习等多样化的在线学习手段,希望学习不再受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能更好地随时随地与教师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小语种专业本就人数不多、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也成了一种挑战。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访谈结果,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中包括德语在内的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学习。针对90后、00后对网络学习的高度关注度以及对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学习设备的依赖性,教师要有针对地开展课程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学习,注重教学手段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开发慕课、微课等“互联网+”创新课程,对小语种教师而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入更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更加多样化,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随着近几年各高校与国外学校国际交流项目的不断增多,出国游学、交换、留学的在校生也越来越多,在指导这些身处异国的学生时,在线课程以及在线互动更是成了必不可缺的手段,这种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2)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在外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通常以技能训练为主,但这些在移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通常对传统的灌输式教授以及单一的语言操练兴趣度较低,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丰富课堂体验,比如加入每日德语听力等app中的听读训练,融入微课等可视化内容,编排课堂剧,增加听读小打卡训练,结合时政或网红事件来教學课堂内容等,让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小语种专业教师因为面对的专业班级人数少,日常互动多,师生关系一般更加密切,更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指导。这种指导不仅是学习上的指导,而且还应该包括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诸多因素,其中也包括情感、心理、职业规划等。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一般比学工部门的教师更了解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班会、谈话、微信等)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建议,特别是在疏导学生所面临的情感、学业、就业、升学等压力时,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4)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在外语专业学习上,除了勤奋用功,语言天赋、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态度懈怠或天生语感偏弱的同学,尤其是针对刚入学尚处于适应期的一年级新生,以及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专业教师要多关注、多进行专业学习上的引导,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指导。此外,外语专业男生人数向来偏少,而外语教师一般以女性为主,在同男生的沟通交流上,更需要注意技巧。
  3 结语
  所谓教学相长,无论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还是为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教师都要擅长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学情,针对小语种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教师更要转换教学理念,改革授课形式,尤其是多考虑学生的需求、动机、兴趣、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教学技能,做到与时俱进,更要主动吸收国外最新的教学理念,更大程度上实现与国外高校外语教学的接轨,基于新的学情,在专业教学上做到更有的放矢,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效果,提升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宁波市2014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YGH013
  参考文献
  [1] 王秀平等.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8(9):21-24.
  [2] 刘智运.大学生学情调查与分析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3(1):12-15.
  [3]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 +”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4] 岳瑞凤.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5(7):89-91.
  [5] 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6] Martin, Jean-Pol; Oebel, Guido.Lernen durch Lehren.Paradigmenwechsel in der Didaktik? In: Deutschunterricht in Japan, Heft 12 (Herbst 2007):4-21.
  [7] Roesler, Dietmar. Autonomes Lernen? Neue Medien und “altes” Fremdsprachenlernen. In: Info. DaF 25, 1,3-20,1998.
  [8] 韩栋.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06).
  [9] 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外语研究,200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1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