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康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在高等学校医学院中普遍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其中该专业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又分为了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相关课程,笔者从教中医康复类课程若干年,十分重视对其教学及培养模式的研究。现将研究出的具体路径方法做一些展示,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康复  培养模式  路径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251-02
  中医康复,又称为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其框架结构大体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养生功法等。中医康复,经过历久的考验沉淀,又经过近现代的不断打磨,已经成为当今康复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构筑物。不少医院开设出了一些诸如针灸康复科、推拿康复科、理疗康复科的治疗性科室,一些专业康复医院更是把中医康复疗法放在了显赫的位置。
  当今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控慢病、宜预防、速康复”。这就很好地为中医康复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动力,因为中医学的一个特色就是“治病求本、未病先防”。在康复教育发展方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笔者通过认真调研发现,该校康复教育的发展原则已十分成熟,其主要包括:中国风格、国际标准、中医特色“三大型式”。据此,该校所倡导的康复专业教育理念是:接轨国际教育标准,打造中国式康复教育模式。
  在顺应康复医学中中西康复合璧的潮流下,笔者学校在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积累的大量经验基础上,对中医康复教育发展也下了相当大的力气,现形成的总体思路是充分挖掘中医康复独有特色,巩固其原有优势,与西医康复互补其缺,协调促进共同壮大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1]。
  所以,当前康复教育较全面的理念就是推动传统中医康复与现代西医康复更为有效地融合。
  1  要做到文化理念的互通
  以中医学为核心的中医康复医学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体,人体自身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观点,我们强调康复医疗时应考虑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综合因素,强调全面康复,在治疗方面应重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使之能自然恢复健康。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先于西方医学,并已经为现代西方医学所采纳,它们两者之间已经构成了一些紧密联系。
  例如在进行《中医康复学》授课时,对“天人合一”思想,教师应细致地明确其即是当今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均离不开外在的环境,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既要不断地改良环境,也要顺应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在《推拿治疗学》授课时,教师应着重阐述“辩证施治”的中医学特点,推拿手法也应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的不同进行区分,与之对应的即是西医康复中治疗过程中执行的个体化原则。
  类似地,教师还应围绕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的联系阐明以下一些概念:“阴阳平衡”理念与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关系密切相关;“固本培元”思想指的就是人的整体机能与局部的关系;中医经典中“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观念,则对应现代西医康复的三级预防观。
  2  要做到服务技术的融合
  中医康复的优势有:身体康复与精神康复并存、整体康复与个体辨证康复相统一、预防保健与临床治疗相结合、自然保健与药物治疗互助补充等。西医康复则强调以病患个体作为出发点,在分析及评估其日常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在生理上、精神心理上、职业方向、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应用各类具体的康复疗法。因此,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须细致地互相借鉴彼此已取得的经验成果,不断地取长补短,从而携手发挥出康复医学对人类更大的作用。
  康复医学是一个不仅讲究结果,而且更重视过程的重要医学。中医康复在治疗结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大家皆有目共睹,但其在当今的循证医学发展中,在部分环节中缺乏一些理论指导依据。
  教师应密切关注并结合当今医学整体发展方向的新潮流,要在中医康复类系列课程的授课中,适当根据课程章节,补充一些西医康复的精华知识。例如在讲授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时,教师要实时引入西医康复中颈椎病的分型、诊断、评估知识,这就可以为中医康复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手段实施前后提供更多的行动指南,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疗效取得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如果教师坚持此种方式授课,那么笔者相信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未来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会达到一定高度。
  3  要做到专业精神的培育
  因为康复医疗其对象较特殊,主要是以功能障碍者为服务对象,患者在因疾病所致言语交流困难、动作不协调等表现上往往还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如何较好地对康复类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显得十分重要[2]。要做好此方面,须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同时还要向其进行人文关怀的培训。要培养出具有严谨、诚实、认真工作态度和学风的合格康复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有爱心和耐心、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优异康复人才[3]。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第一,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摒弃单一的唯知识、唯技能教学模式,在每学期讲授一门课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概念后,其可别具匠心地在之后某些阶段,针对该门课有目的地设计出特定主题式的研讨会,让学生们讨论和辨析知识运用、技能操作中的一些关键注意点。长期采取这种行为方式,可以塑造出学生良好,甚至优秀的职业习惯。
  第二,要注重医学生课程类型的设置。当前各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课程类型相对较全面,其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作用不可不谓之大。但是对于医学专业类学生,过度的课程体系会加重其学习的荷载,部分学生底子薄弱,甚至出现了疲于应付的实际负面效应。笔者建议,各类医学学校应加大与医学相关的人文课程建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的精神内涵。
  第三,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性教育。各高等学校,在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扎实基本功基础上,还应不断鼓励师生走出去,借助广阔的社会平台,来更有效率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一些医院,包括某些康复专业医院,也已经设立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疗法的规培计划,学校及教师应动员广大学生多去尝试,从而不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义诊活动,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应用知识和社会阅历。
  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服务医学生群体,让他们今后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关键且严肃的问题。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经过深入分析,初步探明了一些针对中医康复培养的路径方法,并做了一些展示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嫱.我国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2):3-5.
  [2] 苏伟.高职院校康复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教育[J].科技资讯,2018,16(36):243-244.
  [3] 洪巧瑜,卜训生,王克荣,等.基于工作过程传统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167-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