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唐代进士宴会文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唐代由于其政治清明、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与社会稳定使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高度融合,形成适合当时的不同风貌的宴饮活动。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就是进士宴会活动。唐代进士们举办的宴会突出的特点就是处在不同阶段进士们的不同心境。从初登蟾宫到入仕为官有各种各样的宴会,如闻喜宴、樱桃宴、关宴、烧尾宴等,每个宴会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唐代进士  曲江宴  樱桃宴  关宴  烧尾宴
  中图分类号:S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c)-0244-02
  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大再加上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丰富了唐代文化,促进了其对外交流。唐代进士宴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加上继承了前人的文化习俗,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宴会文化。在这些宴会文化中,尤以进士宴会文化最为突出。这些宴会有:曲江宴、樱桃宴、关宴和烧尾宴。
  1  曲江宴
  曲江宴是由朝廷出资举办的宴会,又名闻喜宴。由于此宴会是皇帝赐宴,所以来参加宴会的上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员,下至新中榜的进士。
  曲江宴的吃食主要以红绫饼主,所谓红绫饼是在“红绫饼餤”中,“餤”指有馅的饼类。餤的特点是在造型和馅料上下深功夫,从而构成了外观诱人、含馅多样的一类面食。红绫饼是唐代宫廷之美食,因为是皇帝赐食,所以可成为进士们夸耀的资本。元代诗人马祖常在《贡院次曹子真尚书韵四首》说:“红绫饼啖出宫闱,赐宴恩荣玉殿西。白发词臣曾射策,榜名欣见武都泥。”新进士借宴会来抒发中榜及第的喜悦之情,结交同榜进士与官宦贵戚,获得饮食艺术的享受。筵席是宴会的核心,宴会是饮食与社交结合的一种形式。
  宴饮过后,进士们还要到长安慈恩寺塔下题名留念,称作“题名会”。白居易在及第之后,踌躇满志,雁塔题名时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得意的情感。在这一天春风得意的“一品白衫”们内心的喜悦就像长安城怒放的百花似的遮掩不住,他们纵情声色,走马章台,尽情欣赏着美景还肆意挥霍着“帝王币”,不管是英姿飒爽的少年还是老态龙钟的老翁,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青春的意气。曲江宴的举办透露出朝廷对有才能的人的重视,反映出唐朝政治开明。
  2  樱桃宴
  新科进士发榜的时候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进士们便形成了一种以樱桃宴客的风俗,这就是樱桃宴。樱桃初春开白花,像雪一样白,但花无百日红,很快就会飘落。文人们看见飘落的花联想到生命易逝、人生苦短,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在文人的眼里,樱桃早已成为他们创作灵感下的意象。这时,樱桃已上升为一种象征。可以说,不论在宗庙礼仪、社会风俗还是文学领域方面,樱桃都占有显赫的地位,上上下下都对樱桃十分重视,尤其是新中榜的进士。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记载,新科进士特别重视樱桃宴,且举办樱桃宴时恰逢朝廷荐新之时,金榜题名时的得意和狂喜都在樱桃宴之中了。樱桃宴是新进士集体出资举办的,参会人员不只是官员和新科进士,还有那些爱好学习且不愿入仕的文人。樱桃作为春季的高贵之物,比金银还要昂贵,能用此物来宴请宾客是何等的骄傲。金人元好问《探花词五首》中的第四首说:“曲江共说樱桃宴,不见西园风露秋。”这一点证明了樱桃宴无比热闹。在宴会中,新中榜的进士们和文人墨客会用高雅的诗词来品评这次宴会的举办以及对樱桃的赞赏。如:“着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
  因宴会有朝廷官员参加,又恰逢朝廷选拔新人之时,所以樱桃宴对新进士来说是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樱桃宴的地点只有李綽《辇下岁时记》中提到即进士樱桃宴,在崇圣寺佛牙阁上举行。宴会的主要食物是樱桃和糖酪做成的一种吃食,这是唐代的一种饮食习俗。
  3  关宴
  关宴,是新科进士进行关试(古代文人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就马上成为了“公家人”,还要经过吏部的“选试”,合格的才授予官职)后所参加的宴会,是中举的人享受及第宴的最后狂欢。关宴通常在杏园举行。杏花在二月开花,是春天的报告者,这时也正是各地举子赴京会试的时候,因此有“及第花”的美称。在杏园举行关宴,可以称得上及其应景。
  参加关宴的不仅有新晋的举子,当时的名流也会应势参加。探花活动是关宴上经常举行的一种助兴活动。傅璇琮在《唐代科举与文学》言:“所谓探花,就是在參加相同科目进士中选择两个年纪较小即所谓的俊美少年,让他们骑马游历曲江附近或长安各处的名园,去采摘名花,这两个人就称做两街探花郎,也叫探花使。倘若有别的人先折得名花(牡丹、芍药等),探花使就会受到惩罚。”
  关宴是举子们参加科举以来参加的最轻松的宴会,此时的他们心情是无比的放松,同时也是非常欢愉的,因为这时他们已经可以确定自己能正式步入仕途了。虽然探花活动是关宴的重中之重,但把宴会的欢愉氛围推向高潮的是诗词创作和行酒令。志同道合的各个友人之间,通过诗词切磋等活动进一步增加彼此的友谊。如:孟郊在参加宴会上赋的诗《登科后》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从“春风”与“得意”两词中可以体会到他登科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4  烧尾宴
  烧尾宴始于唐中宗景龙时,止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此宴会是因登第或升官儿举办的,所以宴会的筹备都是由宴会主人来完成。每逢有人当官或者升官了,朋友或同僚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来款待来宾,这就是烧尾宴。关于“烧尾”有3种说法,一是兽变为人,尾巴还在,必须烧掉。这有点“狐狸尾巴藏不住”的味道,在民间传说中,动物最难变的就是尾巴。二说新羊加入羊群时,必须把尾巴烧掉,不然就难以让群羊接受。这个说法放在“升了官阶”里最为合适。第3个说法是鲤鱼跃龙门时,会有天火把鲤鱼的尾巴烧掉,只有这样,才能让平凡的鲤鱼变成一条能够腾云驾雾的龙。“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最易为“士人初登第”所接受。《辩物小志》云: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下,名曰“烧尾”。烧尾,取其“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敬意”,这个含义出自“鱼跃龙门”的传说。
  烧尾宴素有“满汉全席”之称,宴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菜品,看到你眼花缭乱。其中有一种“看菜”名曰工艺菜,主要是用来观赏和装饰宴会的,其中有一道“素蒸音声部”的看菜,是用蒸面和素菜做成的一群像蓬莱仙子般的舞女歌姬,一共是70个。可以想象得出这道菜放在筵席上是何等的华丽与壮观。食单中的菜肴共有32种。从取材方面看可说是天上地上、水陆杂陈:北方的驴、熊、鹿,南方的蟹、狸、虾、青蛙、鳖,还有鸭、鹅、鸡、鹤鹑、猪、牛、羊、鱼、兔等。至于烹调技术的独特新奇,更是难以想象。例如,食单中有一种羹汤“汤浴绣丸”,其做法是用鸡蛋和肉末做成像绣球似的小肉丸,然后加汤煨成。这需要厨师具有高超的水平。
  烧尾宴主要是吃,展现宴会主人的品味,宴会进行中,除了答谢皇帝或朋友、同僚之外,聊菜肴的做法以及其包含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该宴会地点是在室内,体现了宴会主人追逐名利的思想,因此,此宴会注重食以及功利而轻游乐。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兴旺繁荣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物质和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融合,因此进士宴会有悠久深厚的历史背景,进士宴会不仅是文化活动,也是社会活动,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是前来参加宴会宾客拓宽自己交际圈的一种方式。进士宴会文化在传承前代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对我们现代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颖.唐代皇帝赐宴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宋社洪.唐代士子在地方习业求举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 周鹭.唐五代科举习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2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