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温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各省市有序推进。本文介绍了温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分析了主要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温县实际情况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河南温县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23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村改革深化以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是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制度性、战略性工程。2018年6月12日,温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焦作市唯一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工作中温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锐意改革创新、大胆先试先行,在焦作市率先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率先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创建了全省领先、唯一覆盖到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网络监督平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河南、为焦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县模式。
  1    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温县摸清了农村集体资产“家底”,维护了农民权益和基层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截至2018年底,温县262个行政村,1 638个小组已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共计核实资产总额9.82亿元,核实经营性资产总额4.82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4.31万hm2,数据已全部录入国家清产核资系统。253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确认组织成员身份40.78万人,约110人领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
  2018年6月21日,省委农办印发专期通报表扬了温县的清产核资工作经验。2018年8月24日,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督导组督导温县时,充分肯定了温县产权改革工作与党建、扶贫、信访、乡村治理、发展集体经济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乡村文明相结合的“温县模式”,并在全省发专期通报表扬了温县的经验和做法。
  2    主要经验做法
  2.1    摸清家底、完善制度,构建乡村治理新模式
  温县由纪委牵头,部门合作,清产核资工作紧紧围绕“摸清家底,健全资产资源台账”的目标,实行“两查两核两公示”工作机制。两查,即村组自查,乡镇(街道)复查;两核,即村监委会初核,乡镇(街道)复核;两公示,即对村组自查和乡镇(街道)复查结果分别公示7 d。短短3个月温县就摸清了家底,明晰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对应收款进行了追缴,处理了呆坏账和不良资产,有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清产核资共核出应缴资金2.26亿元,入账金额1.8亿元,清收现金365万元,促进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为了巩固清产核资成果,健全三资监管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治理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系统实施了“1234”工程(“1”即建立1个中心:县、乡镇农业农村综合监督服务中心;“2”即建立2个平台: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村级微信公众监督平台;“3”即建立三级组织责任体系:相关县直单位承担业务管理指导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承担主体责任,乡镇(街道)纪(工)委承担监督责任;乡镇(街道)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承担直接责任。“4”即完善登记管理、合同签订、交易管理、资金管理及报账四项工作制度)。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了直接管理到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网络监督平台,监管部门、广大群众通过登录平台,可随时了解和监管农村“三资”管理使用和民生资金、项目落实情况,群众浏览次数已达100余万次。
  通过三资监管平台,向群众亮“家底”,增强了集体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既有效避免了集体资产被侵占、遭流失的问题,又有效预防了农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与误解。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监督农村各项微权力,实现了治理有效、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2.2    尊重民意、规范流程,科学认定集体组织成员身份
  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温县立足实际情况制定了《温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规范了摸底调查、三榜公示等工作流程。要求各村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村民的户籍关系、集体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制定各村成员资格认定办法。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突出真改实改。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广泛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把改革精神与群众意愿充分结合起来,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改革合力[2-3]。
  合理设置股权,保障股东收益。温县制定了2套股权设置和管理的模板,原则上实行基本股+农龄股。基本股实行静态管理,“生不增,死不减”,可在家庭内部继承。农龄股实行动态管理,集体成员年龄16~60岁,每2年增加1股,“生增死减”,成员离开集体,农龄股取消。
  2.3    支部引领、规范运作,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
  温县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由村党支部组织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突出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建立起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组织带集体、以党员带群众、以产业聚民力、以发展凝民心,走共同富裕道路。岳村韩郭作村、番田东留石村、王庄村在支部引领下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群众不仅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把土地以入股形式流转到集体,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还能增加收益1 500~3 000元/hm2。   健全规章制度,促进股份经济合作社良性发展。温县制定了《温县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登记管理办法》,对合作社的设立、社员认定、组织机构等进行了规范。联合纪委、财政、农业、民政等部门,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的民主议事、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社务公开等制度。发挥监察委向乡镇、村的派出机构的法律监督作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监事会民主监督作用,加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管理力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格查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
  4月10日温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向110个村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有了这个登记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享有法人地位,在市场、税务、金融等多个部门被法律认同,可以据此刻制公章,到银行开户,独立平等参与市场经营管理,真正确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味着温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新型农村治理结构基本建立,必将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产生积极影响,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4]。
  2.4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温县出台了《关于强化党建引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意见》,指导各村充分运用上级各项政策,结合区域地理位置、优势产业和环境资源等优势,鼓励各村开展股份合作、资源开发、服务创收、产业带动等模式,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县直各相关部门,根据本单位和部门的职能优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优先向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集体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倾斜。赵堡镇北孟封村以及招贤乡太涧村获得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的支持,支部通过组建红署淀粉深加工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社把集体收益与群众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北孟封村有1/2的农户入股村级合作社,太涧村有56户群众集股金80多万元,集体通过借贷等形式帮助4户贫困户也入股合作社,参与收益分红。
  经过2年的努力,随着全国统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的颁发,标志着温县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正式启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党、政、经”三驾马车齐备,乡村治理有效、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将稳步实现;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主角和主人;乡村产业发展与市场对接将无障碍融通;中央编剧、政府搭台、干部导演、群众主演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初步成型。群众真正成了集体资产、资源的主人,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收益分配权在改革中得到了全面保障。温县借这项改革的推进和落实,解决了基层党和政府对群众的组织力不足、号召力不强、凝聚力不够等困境,助力温县改革振兴。
  3    參考文献
  [1] 王书会.项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294-295.
  [2] 杨虎军.陕西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 吴治新,王林子.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2):16-17.
  [4] 蔡蔚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及思考:以沙县虬江街道金泉村和水南村为例[J].福建农业科技,2016(1):78-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