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组织胚胎学OSBCM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媛彬 徐筱红 黄旭 陈壮
摘 要 在整个医学职业教育体系中,组织胚胎学是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促进学生紧密结合临床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组织胚胎学课程进行整合和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职业能力 组织胚胎学 混合式教学 OSBCM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56
Abstract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natomy in the whole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basis to study other related medical course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urs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to combine clinical practice closely and master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ubsequently improve vocational 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and reform the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curriculum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vocational abilit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mixed teaching; OSBCM
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改善传统授课模式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已然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如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在强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SBCM)”课程模式[1]的基础上,贴近临床需要和专业特点,对组织胚胎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研究与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1 调整授课内容,修订授课计划
组织胚胎学这门课程涵盖了组织学和胚胎学两个部分。其中研究正常人体显微形态特点及其功能的科学是组织学;而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育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胚胎学。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首要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扎实理解为其他基础课程如生理学、解剖学,桥梁课程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专业课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胚胎学开设了32个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先讲授绪论、细胞结构和四大基本组织,再按照系统讲解器官的显微形态特点,最后讲授胚胎学。为促进学生对整个医学学科体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我们按照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SBCM)”课程模式,对课程内容和授课计划进行了调整,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强化对各个系统重要器官微细形态结构和相关功能等组织学内容的学习。
2 运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
2.1 密切结合专业,构建课程资源
以本校2018级护理专业8-10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授课;助产1-3班为实验组,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结合专业构建课程资源,是开展数字化“在线”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在混合式教学中,我们以智慧职教“云课堂”为平台,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的需要,添加教学课件和试题库,并以临床实际病案为基础针对重要知识点设计案例分析,收集整理正常和病理的组织切片图像、flash动画、以及虚拟仿真视频充实教学资源。
2.2 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根据授课计划安排,通过“云课堂”向学生发布课前要求,推送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和案例分析。以消化系统为例,我们设计了“萎缩性胃炎”的案例,并提出疑问:胃壁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有什么特点?胃粘膜上有哪些腺细胞分布?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对患者的饮食我们能提供哪些建议?以上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推送的预习内容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在“云课堂”APP平台上进行课前讨论。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授课前通过智慧职教“云课堂”電脑端课程界面上查阅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包括“资源下载详情”、“课件查看详情”、和“案例讨论详情”等信息。以便于在课中更为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进度、设置课堂活动和讲解重难点知识。
2.3 课中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首先利用“云课堂”APP上发布消化系统课前小测试,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并实时检验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预习效果。接着依据测试结果,借助手机APP推送flash动画和虚拟仿真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对消化系统各器官显微形态结构的重要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并突破难点。然后采用“摇一摇”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随机抽取同学对“萎缩性胃炎”临床案例课前发布的问题进行解答,适时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胃粘膜显微形态学表现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并同时展示相应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切片图,让学生找出形态的差异,以便于加深印象。借助图片的直观认识进一步详细讲解和分析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发生机制。并采取课堂提问学生环节,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和手段。最后,以“小组PK”方式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各组互动交流,完成对本次课的思维导图并通过手机APP拍照上传至“云课堂”。 2.4 课后考核评价
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及时进行强化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课后,我们借助智慧职教“云课堂”发布课后考核测试,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将测试成绩与课前小测试进行比较,准确反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与相应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为其提供个体化指导。此外,综合学生的课堂反应、“小组PK”表现,以及考核成绩,及时向学生发布本次课的课后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之间、PK小组之间展开互动竞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以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3 討论
3.1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和崇高职业道德的技术人才成为首要需求。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前提下,医学职业教育也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为适应我国现阶段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和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和塑造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操作熟练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医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2]
3.2 OSBCM教学模式特点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SBCM)”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西储大学为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需要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在1993年首次由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所关注,作为此次会议推荐的两种课程模式之一,其在医学教育课程改革中被公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淡化组织胚胎学等单门学科意识,强调医学各学科如基础、桥梁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知识的连贯和系统是该模式的首要特点。[3]教学研究实践表明OSBCM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医学人才。[4]
3.3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与体会
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借助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开展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即时对各种教学活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更为高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多样化、便利化。[5]美国教育部于十年前对1996-2008年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与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方式比较,混合学习是最为学生和老师受用的学习形式,后者更加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6]在课前课后推送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在线学习资源,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空间,提高科学探索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云,薛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4):568-569.
[2] 胡爱招,胡野,楼宏强.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1):111-114.
[3] 程桂荣,刘丹,许浪,袁修学,陈勇,曾燕,吴清明.医学教育整合课程改革现状及建立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48-149.
[4] 吕运成,钟丽园,王爱平,陈胜华,李彩,高安博,陈熙,彭田红.整合医学理念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J].高教学刊,2019(08):33-34,37.
[5] 易晓东,任艳萍,柳琼友,陆祥,陈伟.针对不同章节内容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2):1044-1046.
[6] 陈鲁曼.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