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心怡
摘 要 当前,教育界缺乏散文教学研究,教师设置《散步》的教学目标偏离文本及作者本意。通过《散步》教学“怎么教”;《散步》的落脚点和散文教学应重视用语言形式传达内容;教师将有意识地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
关键词 散步 散文教学 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5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prose teaching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and the teaching goal of "Walking" deviates from the text and the author's original intention. How to teach through "Walking"; the foothold of "Walking" and prose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veying content in language form; teachers will consciously teach prose as prose.
Keywords walking; prose teaching; close reading
近年來,散文阅读教学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许多一线老师忽略文本细读,另一方面,只重视内容的灌输传授,忽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许多老师存在偏离文本,将散文教成小说等问题。对一篇散文来说,理解作者“怎么说”远比“说什么”重要。本文将从《散步》的落脚点;《散步》教学“怎么教”;用语言形式传达语言内容三方面论述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1 《散步》的落脚点
《散步》的研讨与练习共设置三个题目,均未涉及并列对称手法。教参在“课文研讨”的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美,并说:“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是《散步》的特点,但不够具体,语言美更是含糊不清,没有针对性。在新版人教版教科书中,其思考探究设置的三个题目均与并列对称手法无关,仅在积累拓展中,第4题“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散步》的句式特点。新版教材相对于旧版大有改进,但仍不够具体。
文学性散文,是作者运用独特语言表达独特情感体验的文体。写法为抒发作者情感服务。因此,分析散文语言的落脚点是作者的情感。散文教学重点是分析语言。散文内容重要吗?重要。但不能只讲内容。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独特的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
《散步》的教学落点是莫怀戚想要表达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家人散步的小事,内容浅显,但一旦我们进行文本细读,就会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的亲情与责任,一家人之间默默的温情。“散步”是一件小事,但作者以小见大、举重若亲。这是莫怀戚自己的生命体验,无可取代。
当前,大量一线老师未能及时更新散文知识,导致《散步》的教学偏离散文文体本身。我们来探讨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例。
2 《散步》教学“怎么教”
理解《散步》作者“怎么说”远比“说什么”重要。“优秀的散文作家,能够用语言精准地捕捉精微的感觉和知觉,能够用语言贴切地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尽管有时初看起来似乎是些很普通的语句。比如《散步》开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1]更重要的是,莫怀戚的《散步》只有580字,如果不进行文本细读,那么老师将无法做到引导学生体会默默流淌的亲情,理解生命的责任与担当。对《散步》进行文本细读,我们不能不注意这篇散文大量的并列对称句式。
三位老师很优秀,备课很用心,课例中也有一些体现课程改革新标准的“闪光点”,比如用词语替换法引导学生关注字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者感情。但正因此,使中小学散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2]孙建锋老师一开始就引用柯尔特先生的称赞,敬老爱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师借此点出“敬老爱幼”使一个发达国度的人如获至宝、津津乐道,因此莫怀戚感慨不已,写出《散步》这篇散文。这位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缺少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而是向学生直接点出自己认为的课文主题。如果老师径直从文字跳到主题,那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有何不同?此,《散步》就从学习对象变为学习材料,学生要学习的不是这一篇散文本身,而是老师通过《散步》所要传达的主题。这篇散文的所思所想,是莫怀戚本人的所思所想。但孙老师用自己的既成经验,替代莫怀戚的经验。老师的经验,不同于作者想要传达的经验。通过数学课,学生可学会运算公式、定律;通过政治课,学生可掌握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学生不需要这样的语文课,通过其他途径、其他学科,也能学到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甚至可能学得更有效率。老师直接把课文主题给予学生,抹杀了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散步》,学习的是《散步》这一文本,学生需要做的是体味莫怀戚如何用并列对称句式来抒发对亲人的爱。《散步》不同于不同于其他任何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文章。学生对对作者与家人间亲情的体会,是这一篇散文所独有的。三位名师的课例,都是从文字到主题。学生初读课文,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描述人物的相关语句。三位名师的问题是没有把《散步》这篇抒情散文当作散文来教,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们通过这些语句,了解《散步》这篇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老师再引导学生们体会自己理解的主题“尊老爱幼”。也就是说这三位名师把人物形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只是呈现人物形象,忽略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散文中的形式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情。林非先生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它主要以表达内心深处进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3]散文教学重点是分析作者的情感,而小说则是注重人物、情节、环境的教学。但是有的老师在教《散步》时,分析的是里面“一家人”的形象,“小孩”是聪明可爱的、“妻子”是一位贤妻良母、“母亲”是慈祥和蔼的、“我”是爱着家人、具有责任感的。可在散文中,这些人物形象对于学生理解乃至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亲情有直接关系吗?没有!与作者的情感表达最相关的是什么?是大量使用的并列对称的句式。为什么莫怀戚不运用其他手法写亲情,偏偏在散文中用这个句式?这必定对表达他的情感有重要作用。
我们阅读《散步》这一篇散文,不只是为了知道莫怀戚写的“我”、“我的母亲”等人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而是要体悟作者对亲情的思量和感悟。《散步》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其实是作者叙述在日常生活中独特的感悟与人生经历。《散步》这一篇散文,表达的是作者个人的情感。由此,我们才能通过阅读《散步》,突破我们生活经验的限制,丰富我们对亲情和责任的理解。
学生需要理解的是作者如何在《散步》中用獨特的言语形式表达他的言语内容。作者想表达的是家人间浓浓的亲情,几位名师却将作者的感情升华到“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上。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与品德课,将莫怀戚这篇语句精炼、值得细读的散文,当作一则材料,用以传达这样的中心思想:尊老爱幼。实际上,教师把《散步》的教学落点放到“尊老爱幼”,这是散文教学概念化的表现。《散步》是抒情散文。阅读《散步》不需要得出什么客观结论,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道德说教。莫怀戚写《散步》,只是为了表现他心中的亲情。我们阅读《散步》,是要体味作者的情感,要立足文本。偏离文本和过度解读,都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独特感受。
3 散文教学应重视用言语形式传达言语内容
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是相统一的。失去内容,文本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失去形式,我们也无法感受到内容的价值。《散步》这篇散文有阅读价值吗?这是毋庸置疑的。《散步》只有580个字,语言精炼,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更应重视用言语形式传达言语内容。《散步》与其他抒情散文不同的是它特有的并列对称句式,这也是它的言语形式。并列对称句式在这篇短短的散文中出现了十余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教师需要重视《散步》一文中出现的并列对称句式。并列对称句式,是指具有对称的特点,构成并列关系的句式,具有强调的作用,有助于作者表达他的情感。《散步》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学落点应放在莫怀戚本人想要表达的他们家人间浓浓的亲情上。教学切入点则要落在课文最具特色的并列对称句式上。“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是课文中典型的并列对称句式。散步是一件小事,作者却大书特书,散步中的分歧更是被他放大。作者以小见大,用散步产生分歧的小事说明家庭中也有不和谐的时候,突出表明“我”起着维系亲情的纽带作用,说明一家人在平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要得体地、智慧地处理家庭矛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散步》中的并列对称句式,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独特的感情。散文是个人的,是作者个人感受与情感的表达。我们与家人散步感受到的与莫怀戚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在看莫怀戚对“散步”、对亲情的感受时,一定要看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他用什么样的文字写出他的感情。阅读散文,要通过作者的言语表达体会其情感。因此,我们阅读《散步》这篇散文,势必要对它进行文本细读。立足文本,才能正确解读作者的本意。
三位名师没有做到把《散步》这篇散文当作散文来教,致使无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传达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我们对散文没有共识,甚至我们都不知道散文是什么。”[4]因为不知道散文是什么,《散步》这篇散文属于哪种类型,教师才会将散文教学的落脚点放错。因此,教师要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散步》是抒情散文,教学落点应该放在作者是如何御用独特的言语形式表达他个人的情感上。《散步》是讲作者一家人散步的小事,表达的是作者日常生活中温暖的亲情。教师进行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体味《散步》精准的语言,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抒情散文的语言和情感的关系,就像水和鱼的关系,是不能分离的,不能把语言和情感切割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散文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只有做到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学生才能够体味作者的情感。
目前,散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学者探讨解决。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对《散步》这篇散文的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予散文研究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2.
[2] 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A].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8.
[3] 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J].1997:6.
[4] 陈平原.中国散文论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