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地质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普通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相关专业的启蒙课,具有开门见山、抛转引玉的作用,更是学好地质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何激发它的最大效果是授好一门课的核心问题所在。本文从教学资源、主动探索、课堂效益以及多教师授课等角度对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授课方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4;P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1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7.076
  【Abstract】As an enlightening course for geology related majors,General Geology has a leading role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It is also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learning geology well,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The form of classroom performance can be diversified,how to stimulate its maximum effect is the core of a good course.In this paper,the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resources,active exploration,classroom benefit and multi-teacher teaching.
  【Key words】General Geolog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effect
  《普通地质学》是为地质类相关院校开设的第一门具有启蒙性质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习任何地质分支学科包括海洋科学相关课程的基础和总纲,开课对象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普通地质学》本身涵盖面之广泛,同时也兼顾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让学生在学习和听课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老师又想在非常有限的学时里尽可能延展知识内容让学生明白,最终导致老师上课节奏过于紧凑,授课效果也不够理想。本文旨在提高该课程的课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普通地质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充分起到专业课程敲门砖的效果。因此,寻找一个切实有效的课堂改革方法对地质相关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都显得尤为重要。
  1 由教材转向教学资源
  《普通地质学》具备相對较宽的知识面,包括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辨识一些常见矿物、岩石、地质现象以及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等基本技能。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尽最大可能的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的将我们的注意力由教科书转向不同的教学资源。我们都知道,很多地质理论也都来自于大量的实例。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一些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搬到课堂,比如将实验室的岩石矿物实物等教具和模型和我们的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不同的地质教学资源网包括大量的教学资料和全球最新相关地质行业动态,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沿性和开放性,并增加课堂互动性课题探讨环节。
  2 由被动教学向主动探索的培养
  多巴胺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由人体自身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化学成分,这类物质可以通过大脑兴趣的传递产生并加强记忆。因此对兴趣的培养就要充分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才可能激发对探索的主动性。这点我们很难在课堂上完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地质学的主战场在大自然,它是我们研究大自然的手段和途径。因此这便需要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课堂和实地地质现象的交叉教学。例如,广东海洋大学与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相邻,湖光岩里有丰富的地质现象和研究程度较高的层型剖面,不仅如此,湖光岩玛珥湖由于独特的形成背景和水文特征,具有稳定万年至几十万年的连续的沉积记录,也是高分率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天然档案[1]。经近几年带学生到湖光岩的实习的经验可以看出,学生们对野外的样品和现象具有非常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全程的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比不了的。但是大家对于课堂的东西却很难应用到自然现象当中。如果可以进行交叉教学,相信学生们不仅可以对教科书中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对地质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3 课堂评价更注重效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的自我认知过程,在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而不是过去填鸭式教学方法。因此现代课堂的课堂性质和教学结构目标与以往是由本质区别的。我们应该在追求课堂效率的同时,要更注重教学效益,引领学生借助技术自主学习,细分目标进行生活化、碎片化学习,同时有必要的开展互助式学习,跨时空、多维度的学习方式,而不是通过简单对知识进行暴力积累。这便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消化和吸收,更关注学生课后的参与度,重视知识与能力系统的自我建构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组建小组,以组为单位课后基性对知识的自查和互查,同时课堂中随机学生互查的情况进行抽查,全方位督促学生在课堂甚至课后的参与度。此外,从教师授课方式本身去出发,就应该把我们的要传授的知识普通化、简单化、生活化。其意即是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让学生觉得这个知识点只是在原来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依然是熟悉的基本框架,找准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循序渐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当然这就需要老师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探索知识的传授方式和方法了,同样的理论,如何做降级处理,举何种实例,用何种方式表达,这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4 不同学科背景老师分章授课
  《普通地质学》是大一的启蒙课程,也是非常综合的课程。它里面涵盖了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三大岩类、地质年代、构造作用、板块作用以及一系列外动力地质作用等。事实上,由单一老师承担该课程往往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是全才,都不能完全生动的、生活化、深入浅出的解释每一大章的内容,这便导致普通地质学看似好讲,实则很难讲好。就本单位而言,地质专业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方向背景,有擅长岩石学学、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以及沉积动力等,不同方向背景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况且,现在的学校越发重视科研,科研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学,使得老师对自己的相关领域愈发熟练。不同的老师上课,可以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风格来启发学生思考创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未必有从头到尾由一位教师上全面,但对于拓展学生能力素质、启发思维的意义可能更大,这也是大类课程改革的一个试点。普通地质学作为启蒙课程,是进入地质学科的奠基石,它的启发思维意义应更大于应用。
  一个优秀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让学习达到事功倍的效果[2-3]。本文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相信能够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及独立辨识不同地质体和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储国强,刘嘉麒.中国玛珥湖及其研究意义[J].岩石学报,2018(01),4-12.
  [2]张庆荣,冯其红.基于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5(7):113-115.
  [3]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8(5):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1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