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本校“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情况。从理论教学建设、实验教学建设、野外实践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应用型建设,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026-02
  课程建设是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自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四个回归”的提出,对于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来说,课程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来说,课程建设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课程应该是应用型的,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以该校“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介绍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方法及内容。
  一、课程建设背景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质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另外两门是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及地史学)。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该课程的性质认识不清,不知道学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处,甚至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也感到模糊,对上课的效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其次,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不足,理论课、实验课、野外实践课等的授课安排顺序存在问题,在课程衔接上有一定的缺陷,使得课程效果打了折扣;最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欠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和实践相关,应该和企业对接,但是按照现有模式培养的学生在理论应用实践方面还是不够。
  二、理论教学建设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材都是按照原理、方法、应用等很系统地进行编写的,对于准确系统地理解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最主要的是学生应该学会应用。如果教师按照书本上的章节进行讲授,难免显得死板、不灵活,学生也不容易接受。可以把书本上的章节进行重新划分,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层次、授课特点,重新编排授课章节,分模块教学。对不同的模块,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可能更实用。
  对于“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为认知型教学模块。顾名思义,这一模块的知识以认知为主,主要是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这些理论和概念是什么就可以。学生学完这一模块,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属于这一模块的知识有岩层的产状、沉积构造、地层接触关系、地質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褶皱、断层、节理等。该模块属于了解层次。
  第二个模块为技能型教学模块。即对基本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怎么应用从第一个模块学到的概念理论,包括阅读地质图件专题、绘制剖面图、等值线图专题、处理各种地质数据专题等。该模块属于理解层次。
  第三个模块为分析推断型模块。这一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升华,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分析和推断解决一些问题。这一模块最难,因为要综合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综合性较强,只有理解知识点,才能完成,同时这一模块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关键,也是培养人才的目的。这一模块包括利用节理资料恢复区域古构造应力场、根据构造样式推断变形环境、根据地质图件和有关资料反演区域构造发展史等。该模块属于掌握层次。
  三、实验教学建设
  实验教学目的是辅助课堂教学中的技能型内容,把技能型模块中的内容运用到实验中,可以强化理论课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知识总是觉得枯燥,或者并不知道构造具体是什么东西,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把理论课上学的东西理解并运用,加深印象。此外,实验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理论课学生是一个人听课,但是实验课需要团队和小组合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实验课的项目很多,有演示型、操作型和综合型。包括认识和阅读地质图、各种岩层的认识、岩层产状要素的确定、编制地质剖面图、褶皱区和断层地区地质图的识别、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和构造等高线图、认识和了解极射赤平投影、编制分析节理玫瑰花图、构造标本的观察和分析、计算机技术与构造地质学的结合与应用、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四、野外实践教学建设
  地质类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十分强,仅仅在实验课上实践还不够,在教学中还离不开野外实践,到大自然去,到地质现象发生的地方去观测、描述和思考。要想学习好课程,必须参加野外实践,对于“构造地质学”来说亦是如此。单凭老师讲,学生不见到构造是什么样的,是无法理解的。野外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实际构造现象的识别能力,同时对构造的时空发展规律产生初步认识,这是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和工程师所必备的素质。
  针对我校而言,在一年级期末暑假安排了秦皇岛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主要是对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有个了解,比如断层、褶皱、节理等,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并且能够进行简单描述,是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在二年级期末暑假安排吕梁水峪贯地质填图实习,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地质填图,学生要能明白构造的成因、时代、演化规律,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次升华。通过这两次野外实习,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会有提高。
  五、考核体系建设
  课程考核同样重要,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映,同时也能检验教师授课效果。课程考核还能督促学生刻苦学习,考核体系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构造地质学”课程主要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0%、20%、50%。不能单凭考试考核。要结合课程和学生情况,成绩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平时成绩方面。以往平时成绩就是考勤点名。现在考勤保持不变,增加了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除此之外还有课间实习,穿插小论文汇报,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适当提高。   (2)实验成绩方面。以前往往只是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给分数,现在要进行过程控制,涵盖实验前的预习准备情况、实验中的流程是否规范、实验后的报告质量等,每一项均需打分,老师的工作量可能会更大,但是教学效果会更好。
  (3)考试成绩方面。考试包括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单元测验是阶段性的一种考试,形式多种多样,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都可。单元测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考试中发现问题,尽快弥补知识点的不足,防止在期末考试中败北。当然更重要的是期末考试,教师在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类型一定不能单一,至少要有五种试题类型,多方面考核学生。尽量命理解性的题目,概念性的东西要考,但是尽量要使学生有思考的步骤,要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的理解,防止学生突击学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
  在新形势下,对课程进行改革已成趋势,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尤其如此,对于“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
  项目基金:受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资助(课题编号:2017101719) 。
  参考文献:
  [1]馬维峰,于在平,李立宏.《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2]姜波,云武,王继尧.《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煤炭[J].高等教育,2002,(2).
  [3]倪金龙,唐小玲,余继峰等《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7,(2).
  [4]李祖兵.应用型本科院校《构造地质学》改革创新探讨[J].价值工程,2015,(8).
  [5]闵宁,孙林华,王明梁.应用型本科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阴山学刊,2017,(3).
  [6]鞠玮,汪吉林,屈争辉,王继尧,孙维凤.“构造地质学”教学中典型构造的应力可视化方法[J].中国地质教育, 2016,(4).
  [7]鞠玮,姜波. 构造地质学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5,(3).
  [8]鞠玮,侯贵廷,冯胜斌,赵文韬,张居增,尤源,詹彦,于璇.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J]. 地学前缘, 2014,(6).
  [9]刘洋, 李祖兵,罗忍. Suffer软件在《构造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5).
  [10]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新世纪构造地质学与力学的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J].自然科学进展,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