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浩益

  摘  要: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而言,人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参与教育的主体。要想搞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的融入。该文简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人文精神践行应用的状况和意义,指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上工作上背离人文关怀的一些状况,提出相应的提高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243-02
  思想政治工作就像和风细雨,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必会让受教育者接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正面影响,而好的思想教育需要有一个牵引着它不断向上的引力,这个引力就是人文精神。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能够切实同理心地从人文关怀上践行教育的真知和意义,從言行举止上尊重人文精神,它才会对莘莘学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  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精神两者的联系
  人文精神的渊源由来已久,它强调生于世间,对人生命的尊重、对人价值的尊重、它关怀的是人的幸福、高阶文明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人文精神从关怀人的感性出发,却又不乏理性和逻辑的认知。在物质文明建设中,人文精神就是上层建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1]。相对物质建设来说,人文精神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它甚至直接体现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素养和文明水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在校师生群体为主,尤其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为主。提高这项工作的人文精神,务必把当代大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及时为学生排解日常中各种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问题,适当引导、帮助这一群体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寻求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社会上能更好地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
  2.1 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性论和人的本质论,更加体现人文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散发的光彩,马克思先生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正常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自然性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正视受教育者的正常需求[2]。同时,在人一生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从青涩到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满足人的社会化发展,帮助人在社会中认识和实现自我,促进和谐社会环境的营造,在时常变化的社会形势中,不忘自身对社会、对他人的人文关怀,也不忘自身的自我教育和初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
  2.2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当社会转型期来临时,新旧观念冲击剧烈,处于其中的人们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道德上的困惑和信仰上的危机等。由于高校大学生还尚未形成稳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状态,所以在政治热情、个人价值、团体参与、情感困惑等问题上状况更加频发。这时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融合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关怀,帮助大学生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减少情感困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起坚定的抗压能力和坚强意志,帮助大学生面对多变和复杂的现实世界。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多样性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多样化、壁垒化,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体现了经验、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他们大部分又渴望独立自主,得到社会资源的倾斜和历练。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帮助学生群体正确认识自我,戒骄戒躁,正视社会的多样性,积极培育自身价值。对于部分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负面的人格品质,比如诚信不高、损人利己,思想政治工作也必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远离负面人格品质。
  第三,把人文精神切实地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助于和谐高校的建设、增强高校教育的质量和针对性。近年来,高校学生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频发,折射了思想教育问题必须重视。用人文精神和人本关怀多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心理不和谐的高校学生能够走出自己的困境,迎接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高校学生的状态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氛围和和谐环境,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3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精神运用的现状分析
  3.1 重视意识形态和人的工具性,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在以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里,采用的常规管理工作是训导式的、上行下达的、单向命令的。往往过分重视和采用意识形态的方法,达不到好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使得高校学生貌合神离。而空洞和缺少人文精神引导的说教不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解决自身困惑[3]。
  3.2 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
  传统高校教育依然偏重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熏陶,缺少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情感这一要素常常在教育中被忽视,但是情感的应用对于教育效果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人的欲望、情绪等能够影响思想内化的过程,直接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抒发、情感排解、人格发展起到基础作用。没有高尚的情感作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好比在人的心头种下一颗饱含希望的种子,却不能生根发芽。
  3.3 重视单向教育和外在教育,忽视双向交流和内在教育
  传统高校政治教育采取的形式,往往流于单向灌输,受教育者最省事的行为就是“听话”,长此以往,主观能动和积极性得不到鼓励和发挥,缺少双向交流,这种思想教育也就变成一个鸡肋。高校教育为社会培育与输送人才,但是一个社会不仅需要人才的外在价值,作为人的内在价值的提升,才是让文明社会内核运行得更高阶的原因。
  4  增强高校政治工作中人文精神融入的路径
  4.1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价值,尊重主体意识   思想教育的最终服务目的是人,首先教育者应该有高屋建瓴的认知水平,重视人本主义,重视尊重人性对于教育的本质影响。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这个群体已至成年,在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情感需求、物质需求上都应该正视和坦然面对,才有利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应提升政治思想工作中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尊重个体差异。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高校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4.2 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
  管理者把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更能达到学以致之、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来说,理论性太强,不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可以适当策划一些实践性活动来拓展这项教学的外延内涵,比如集体社会公益,使学生在宽广的社会环境中学到更多实战经验,升华成内在思想动力,更好地认知社会、服务社会。
  4.3 重视高校学生的情感意识心理状态
  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处于比较动荡的状态,在理性和感性间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自我和集体中,时常出现迷茫,在新知和传统观念中,容易盲从和失衡。所以高校的思想工作,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導。
  4.4 培育高质量教育队伍
  培育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教育领头羊和引导者,首先要有身教意识,把自身定位成言传身教的带头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同时,教育者需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积极关怀学生的精神需求。高质量的教育队伍才能对学生有更大说服力。对于思想诊治教育者的培育,学校应该选拔合适的人才,增强教育队伍建设,与学生产生良好的长性互动机制。
  5  结语
  综上,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新时代走出旧有困境,培育与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好地谋心谋力为社会的教育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相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3.
  [2] 柏璐.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方文学,2017(9):190.
  [3] 胡梦君.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体现[J].学周刊,2018,368(20):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9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