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琦霏
摘 要: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郑州成为集“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角色于一体的新型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临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为研究河南省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况,该文通过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理清了河南省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临空经济 区域物流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195-02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中部经济大省,近几年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省经济一直稳中有进,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随着2013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河南省内建成了代表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成果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下文简称“郑州航空港区”)。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河南成立全国第12个国家及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能带动经济的良好发展。特别是郑州航空港区和河南自贸区的发展,都要依赖于郑州航空港区交通枢纽的运输功能。物流业的发展会涉及到食品加工、建筑业、高科技产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由此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流、技术流,同时有利于整个临空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临空区域内经济结构。
1 相关内涵界定
1.1 临空经济
对于临空经济的含義,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临空经济就是指围绕机场的运输,是航空经济的发展结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场已经从单一的运输功能演变成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特色经济区。比如美国的孟菲斯机场、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以及中国的香港国际机场,其利用机场物流运输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不同产业的聚集和发展,使机场周边成为当地乃至于全球经济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临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需要6个关键要素:机场作为交通枢纽是关键,机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是前提,临空经济发展必须创新,产业聚集是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临空经济区有大都市建设为支撑,临空经济区发展要突出特色优势。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自从建立了郑州航空港区,港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这些发展都能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成为具有一流临空经济区提供支持。根据曹允春教授提出的临空经济良好发展的六要素,郑州航空港区在引入创新企业和人才,发展优质产业结构的产业集群的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其成立4年以来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是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保障。该文结合以往的文献研究认为,临空经济不只是围绕航空运输的航空经济,还属于区域经济学范畴。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起来的重要条件,是利用航空运输方面的优势,在周边区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与腹地区域经济相互支持下形成的新兴的经济发展形态。努力发展临空经济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在机场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经济。
1.2 区域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一般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区域物流是以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为基础,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分工变得越来越明确,不同区域开始发展各自不同特色的区域经济。为了流通和共享不同区域的各类有特色的商品,降低交易成本,就有了区域物流的发展。该地区物流的基础设施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利用物流业有效的辐射范围,能够帮助提升该地区周边经济的发展。
自从2013年兴建郑州航空港以来,全省物流业发展更加迅猛。全省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务量一直呈线性增长。物流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得出,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个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关联性。
2 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的互动关系
近年来研究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杨志梁通过研究中国1991—2007年的物流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中、东、西部的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其中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水平依赖最强的是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小。张建升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耦合度较高,而其他地区处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失衡状态。曹丽霞研究1995—2011年的数据发现:郑州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反馈作用关系,郑州物流业的发展可拉动郑州市GDP的增长。综上,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两者能相互促进,也会相互制约。
2.1 临空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
物流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的不发达对物流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性,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物流的发展规模。临空经济的发展使临空经济区域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这种效应在区域内形成了“增长极”的经济发展态势。“增长极”指的是关键性产业规模很大并且有很强的增长助推力时,能带动区域内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临空经济发展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下,势必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也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所以临空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物流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就越大。
2.2 区域物流推动临空经济增长
区域物流与临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发展良好的区域物流也能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由于分工的存在,不同区域会发展各自有特色的经济,要想各类不同产业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就应该有物流产业作为这个沟通的纽带。高效的区域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效率,带来经济的更大增长。区域物流是后发产业,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特别是为产业集群的建立提供更多保障。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又能加大“增长极”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临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 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建议
3.1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观察郑州航空港区的生产总值发现,这里的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严重缺少第一产业,并且第一产业占比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另外,郑州航空港区产业聚集区2013—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是166.94亿元、388.50亿元和524.61亿元,2015年和201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重大项目带动作用突出,但是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没有延续到下一年。几个较大项目的相继完成,后续投资在2016年处于增长放缓的态势,不过这对郑州航空港来说也许是个改变发展方向的机会。目前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结构较为低端,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土地的稀缺性会限制港区的发展,所以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更好地规划,多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时效性高的先进制造业等有航空偏好的相关产业,充分运用航空运输带来的便利来促进临空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临空经济和区域物流协同高效发展。
3.2 加快物流设施建设
随着河南省自贸区等一系列物流需求量较大的项目在河南省内落户,对于能够高效安全运输的物流业又是一重考验。物流业要想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更好地支持經济发展,物流水平的提升是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底,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已建成投用,连接主城区的高速路、快速路、城际铁路基本建成投用,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我们应该加快航空都市的框架建设,保证“铁路、公路、机场”等物流枢纽高效链接,提升物流能力。同时,应加强航空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仓库容量,购买自动化操作设备。在增强物流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其他机场的成功经验引进大型航空货运公司,与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用物流发展的连带作用推动周边经济发展。
3.3 建立特色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
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但是港区地理位置离郑州市区较远。虽然地铁和城际铁路的通车已经大大缩减了这一时空距离,但是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更好的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航空物流、生物科技、高科技产业都是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特色人才。首先,应在周边规划建设学校、商场、公园等生活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服务水平,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最后,还可以与高校或职业院校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保证港区的发展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还要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人才素质提升,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综合来看,河南省临空经济和区域物流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临空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物流提供良好的保障,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能为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物流业的发展又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使区域间的商品更快地流通,反过来又能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根据已有研究,河南省的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效应跟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一线城市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措施,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帮助临空经济和区域物流共同发展。当临空经济与区域物流能够极度耦合时,他们之间的协同效应会变得更大,就更能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J].城市观察,2013(2):5-16.
[2] 杨志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8-39.
[3]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8-53.
[4] 曹丽霞.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长安大学,2012.
[5]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1):105-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0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