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山区红火蚁疫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红火蚁的发生对农林生产、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均有较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桂北山区红火蚁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对策,以期为红火蚁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火蚁;发生特点;防控对策;桂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88-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较强的社会性昆虫,红火蚁食性杂、竞争力强、繁殖力大、习性凶猛,入侵后会对当地农林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危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100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2005年,红火蚁被国家农业部定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2003年入侵我国台湾,2004年在广东省吴川市发现危害,2005年在桂、湘、闽等省区相继发生。随后红火蚁疫情从南向北迅速扩散蔓延,截至2017年底,疫情已在粤、桂、闽、赣、川、琼、滇、湘、渝、黔、浙等11个省市331个县(市、区)发生,发生省、县数量呈指数级扩增,我国红火蚁疫情已经进入快速扩散蔓延期。
融水县位于东经108°32′~109°27′、北纬24°47′~25°42′,地处广西东北部,属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南延展的部分。融水县北面靠贵州省从江县,西南面与环江县、罗城县接壤,东面及东南面与融安县、柳城县毗邻,东北面和三江县交界,是广西北部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境“八山一水一分田”,东西长80 km左右,南北宽75 km左右,总面积4 624 km2。融水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中亚热带,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数较多,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 379.7 h,无霜期320 d以上,年平均气温16.4~19.3 ℃;最冷月为1月,月均温9.3 ℃;最热月为7月,月均温27.9 ℃;极端最低气温-3 ℃,极端最高气温38.6 ℃。年均降雨量1 600~1 800 mm,全年降雨分配不均,多雨季节集中在4—8月。2018年10月,广西科虹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融水分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融水县县城水东开发新区的绿化带区域投放灭“四害”药饵时,首次发现红火蚁巢穴,表明红火蚁已入侵到该县域。公司立即报告给县、市级专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随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检验、确认和上报备案。
1 发生特点
1.1 人为传播
园林绿化中的草皮、苗木等异地调运是红火蚁主要的入侵扩散途径。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各地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园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园林绿化的草皮、苗木等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各地采购、异地调运的草皮、苗木及其运输工具,成为了红火蚁入侵的主要媒介与途径。
1.2 自然扩散
红火蚁是有翅生殖蚁,能飞行交配(即“婚飞”)。红火蚁的自然扩散方式多样,如其异地降落后筑巢繁殖扩散、随洪水流动扩散或随搬巢而短距离移动。
1.3 建巢生境复杂
光照充足的草坪、间隔适宜的绿化带中小灌丛树木的基部以及道路两侧均是红火蚁入侵后重要的建巢位置。矮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堤坝、花园以及河边高亢地带等也是红火蚁筑巢的区域。高海拔、气温低、树木茂密的地域,尚未发现红火蚁蚁丘,也未诱集到红火蚁活体。
2 防控对策
2.1 加强检疫,及时防除
县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接到红火蚁等发生的相关报告,应赶赴现场核实疫情,立即采取检疫措施,限制未经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以及可能被染疫物品进出疫情发生区。一经确认发生红火蚁疫情后,县级人民政府须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并制定红火蚁疫情防控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对疫情进行封锁、控制和防除[3]。
2.2 精准监测
根据《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B/T 23626—2009)的方法,对桂北山区相关区域的红火蚁疫情发生区与重点监测区实施定点、定期监测,及时掌握疫情最新动态。根据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疫源以及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调出的植物、植物产品、可疑污染物(含域外草皮、盆栽苗木、垃圾废土、人工堆肥、建筑渣滓、塑料制品、货柜包装物等),须及时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出,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2.3 化学药剂防治
2.3.1 毒饵法灭蚁。广西科虹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融水分公司与各机构合作,搜集现有报道、方法及资料,选择性配制了几种毒饵,对红火蚁入侵区域进行扑灭实践,效果较好。红火蚁明显喜好含油脂和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喜好搬运。因此,制作颗粒适中、均匀、干燥、质轻、香腥味浓的诱饵,对红火蚁有强引诱力[2]。综合比较本地多次蚁巢现场施放毒饵的实践表明,0.5%硫氟磺酰胺毒饵和0.3%氟虫腈毒饵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红火蚁个体开始死亡,药后10~15 d死亡率达到80%~90%;药后20 d左右全部死亡。随后,经过4次监测和调查,均未诱捕到工蚁,也未发现新蚁巢。实践表明,上述2种药饵的配制与施用,对桂北山区初现红火蚁的扑灭具有高效、快速、安全、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
2.3.2 药剂灌巢。药剂灌巢指将合适的杀虫剂稀释一定的倍数,再将药水直接灌入蚁巢灭蚁的方法。红火蚁对大多数杀虫药剂敏感,笔者采用常年防控白蚁所用药剂对红火蚁进行灌巢,实践表明,采用48%毒死蜱、98%杀螟丹、5%氟虫腈、10%溴虫腈等药剂对红火蚁巢穴灌注,具有良好的灭除活蚁、迅速减少蚁丘数的防治效果。因此,药剂灌巢是快速、局部防控红火蚁的有效措施。
2.4 利用天敌防控
天敌指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其他生物的现象,如猫与鼠、蝙蝠与蚊子、寄生蜂与某些作物害虫、噬菌体与某些细菌等。因此,可利用天敌来防控红火蚁。春、秋季是红火蚁繁殖和自然扩散的关键季节,可以充分利用蜻蜓在空中捕食有翅繁殖蚁。红火蚁食性杂(包括蚯蚓、昆虫及植物的根、茎、果实等),可利用本地蚂蚁与其抢食的方式,影响红火蚁的取食和繁殖。另有资料报道,红火蚁与南美果蝇彼此相克,南美果蝇通过寄生方式管控红火蚁,即其幼虫孵化后以红火蚁体内的组织等为食物。
2.5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职能部门(农业农村局及其二层站办、乡镇农技推广站等)在各乡镇及相关村屯设点开展多渠道宣传,以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红火蚁的相关知识[4]。在春、秋季定期宣传,持续普及红火蚁的危害性、识别特征、防控技术及基本救护方法等知识,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提高群众防控疫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强化红火蚁疫情群防群控的基础。
3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红火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4-191.
[2] 黄俊,曾玲,梁广文,等.红火蚁疫情灭除技术规范[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8):41-43.
[3] 张燕雄,刘嘉瑜,张永梅,等.惠阳区红火蚁疫情的发生与防控对策探讨[J].农技推广,2017,34(24):214-216.
[4] 李月红.金华红火蚁发生为害及防控策略[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24-2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3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