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中小学体育科学化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熊辉 廖可人

  摘  要:体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级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管理,保证各项体育工作得以稳定、有序、高效地开展。该文就体育管理的意义、体系、内容及方法予以论述。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管理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32-02
  1  中小学体育管理的意义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学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的前提。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管理改革,提高学校体育管理水平,促进学校体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加速学校体育工作的和谐发展,必须实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管理。
  2  中小学体育管理的体系
  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系,组建以校级干部为主要负责人、学校各级部门共同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及部门人员的具体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合理分工协作,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
  2.1 主管校级领导的具体职责分工
  主管校级对学校体育工作总体负责,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学校的体育工作提出总体规划;重视学校体育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检查和监督,调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对体育工作予以配合和支持;关心和帮助体育教师的发展,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 德育处的职责分工
  拟定学校整体体育工作计划,制订体育工作具体内容:协调安排全校学生“两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体育文化的建设等工作;督促检查日常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体育文化宣传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公告栏、家长会等进行学校体育公告与宣传;组织体育教师及班主任对全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体质达标测试;审批毕业年级的“体育合格标志”成绩;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的预算等。
  2.3 教学科研处的职责分工
  负责体育教育组组长的竞聘工作,科学合理的配备体育教师;监督、管理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审核体育教师相关资料文件: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单元课时计划、教案、教学科研资料、教学反思及总结等;制定体育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定期安排教师参加。
  2.4 体育教研组的职责分工
  在主管校级领导、德育处及教学科研处的领导下,教研组长带动全体体育教师开展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体育工作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计划,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并合理提出建议或意见;组织好课堂教学,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积极配合后勤部门,对场地器材的选购、修建、维修等工作予以支持。
  3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3.1 体育专项经费的管理
  学校应设立专项体育经费,用于体育场地的修建、器材的购置、运动设施的维修、运动训练及竞赛的补贴、体育书籍资料的采购、学校运动会费用、体育科研及教研费用等,实行分管校级领导审批制度,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
  3.2 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
  3.2.1 课前管理
  学期初,体育教研组组长应督促教师完成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案,并召开全组体育教师教学会议;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组内教师相互交流。
  教学科研处应定期检查体育教师上交的各项资料是否符合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符合教学计划要求,是否备齐备足教案,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
  3.2.2 课中管理
  提出体育课堂师生着装要求,严格课堂常规管理,严格执行体育课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并将结果纳入学生档案;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的密度、强度及运动负荷,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科研处、德育处及体育教研组长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听体育课分管校级领导不少于4次,教研组长不少于6次。
  3.2.3 课后管理
  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对这堂课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德育处、教学科研处及体育教研组应定期检查教师的个人总结、反思、教育叙事等材料,并集中研讨,并于学期末开展总结交流活动等,并制定《体育师资培训制度》适时安排体育教师参与职后培训。
  3.3 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管理
  群体性体育活动是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课堂的延伸和展开。
  3.3.1 “两操”的管理
  学校应将“两操”的时间安排在学校正常作息制度中,要求全员参与,并严格控制时间,把握运动负荷及运动强度;德育处应定期开展广播操或校园集体舞比赛;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安排如“诗意大课间”等活动。
  3.3.2 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学校要将春、秋季运动会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运动会。体育教研组应配合德育处、班主任建立各类体育兴趣小组,组织如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3.3.3 运动队训练及竞赛的管理
  体育教研组制定《课余训练和竞赛制度》,严格管理队员的入队、训练及竞赛。并安排好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协调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利用课余对学生进行因训练、比赛落下的文化课程补习。
  各运动队主训体育教师应根据训练、竞赛任务,结合训练学生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制度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包括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期训练计划、周时训练、课时训练计划等,并科学、合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运动训练。
  3.3.4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的管理
  学校应定期对学生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及时将结果上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科学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估,合理地对学生实施体育运动干预。
  3.3.5 体育文化的管理
  学校应注重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文化活动贯穿全年,德育处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如体育征文、体育摄影、体育绘画、体育诗词、体育书法等活动内容的具体时间。
  学校应开辟体育运动宣传阵地,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宣传海报等媒体定期举办体育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大屏幕电视播放体育文化集锦,开通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丰富學生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的素养。
  3.4 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及设施的管理
  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及设施是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必须使用好、维护好、管理好,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原则上小学应按国家相关规定修建运动场,如确有困难难以达标的也应按最低标准开辟运动场地。运动场应保持平整,有浇洒设备及排水设施;体育运动场地是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空间,不能被占用或改为它用。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校园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体育保管员,履行规范的借用、归还手续,保证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场地、器械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宇土正彦,著.体育管理学[M].纪廷许,王丹丹,译.国家体委: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编辑部,1984.
  [2] 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3] 体育管理学编写组编.体育管理学[M].武汉:武汉体院,19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5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