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公选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芳 颜富强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公选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的办法,将课程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课程,学生按课程的优先级别选课。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动态教学大纲,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创设综合案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公选课;任务驱动;优先级;动态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123-02
  1概述
  当今国内外高校都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公选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革新精神。高校计算机公选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能力,为专业的学习服务,同时也可以为部分因兴趣却无学习平台的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创造性思维及信息素质的培养。计算机公选系列课程的开设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建的地方本科院计算机公选课开设现状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实间短,积淀少,经验不足,师资不足;计算机公选课课时少,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本人从各个年级按文理分科对10个开课班近5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公选课扮演着“特别”的角色——“最受欢迎”的公选课程,选课前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学风较差、收效甚微。
  2.1课程资源配置不足
  我校计算机公共选修课近几年供选课程偏少,据统计五年前每一期只有四到五门课程,且每期变动大,近两年的开课门数更少,甚至出现一门都没有的情况。很多学生选不到计算机方面的公选课或选不到理想的计算机公选课。而绝大多数老师却不愿意开设公选课,感觉公选课难上。
  2.2课程门类无合理的整体的规划
  教师开课随意,有的作为专业课程的练手;有的为了完成工作量开的是专业课的缩减版;有的为了能开课,故意迎合学生的胃口;部分课程难度太大,而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部分课程开课的顺序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课程间的衔接。
  2.3学生“选”而不“修”
  一方面,学生选课盲目或存在“随大流”或只重教师之“名”,缺乏对自身接受水平的清楚认识,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时变得消极,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学生所期望的效果时便中断学习。加上学生自制力不强,上课随意;软硬件设施不足;学校、教师管理不力,以及长此以往形成的不良学风与观念等导致选修课流于形式。
  3策略初探:基于优先级的课程设置模式和动态教学大纲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3.1课程资源规划——基于优先级的课程设置模式
  ①课程开设的基本原则
  课程开设遵循“计算机为生活、工作、专业服务”的理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学生的爱好、特长相结合,与提高就业竞争力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重点培养学习技能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②课程开设的内容——两种优先等级的课程类别
  一类课程:建设计算机公共选修类课程的“基本的课程库”,注重开课的稳定率。该类课程与生活学习工作紧密联系型,包括计算机组装、计算机故障维护、信息安全知识、因特网知识与使用技巧、简单组网与常见的网络故障排除、信息检索技术。将这些课程分成两大板块,其中组装、维护、组网、故障排除为一板块。信息安全、因特网知识与使用技巧、信息检索技术为一板块。自行组编校本教材,一板块为一门计算机公选课,内容以“常用”为宜,难度以学生“能接受”为宜。
  二类课程:在一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社会需求实际开设一些偏技能型、课程难度适中的课程,这些课程为二类课程。该类课程为技能型课程,可开设如Flash、Photoshop、Coreldraw、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与专业接近程度来选择课程。
  三类课程:开设专题讲座,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前沿,以及由计算机发展和延伸产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
  一类课程的优先级最高,二类次之,三类课程的优先级最低。学生选课时推荐或强制性要求先选一类课程再选二类课程,少部分对一类课程掌握好无须再选的同学可以申请“选而不修”,只参加考试,这些学生可以直接选二类课程。三类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听课并提交相关的听课心得或总结。
  3.2动态教学大纲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对于一类和二类课程的教学,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修改教学大纲,同时设计合理的案例,创建任务驱动学生较好的去完成。
  动态教学大纲的建立:在课程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初期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关于此门课程的知识储备,掌握情况等。任课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依据“最近发展區”原理脚筛选和提炼编写或更新教学大纲。动态的教学大纲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计算机公选课程要“重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融合到案例当中,通过任务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绚烂的效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以适当的压力,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共同去完成某个任务,文理科学生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定期检查,过程管理,任务的完成情况将是课程重要的考核环节。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和专业的需要创建任务,这些任务可以用来指导下一轮的教学。
  3.3组建良好的教学团队与资源库
  团队组建:改变公选课教学人员变换随意的窘境,抽出部分专业能力受限的教师加上机关的在公选课方面有兴趣及特长的老师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设立团队负责人。计算机公选课通常难度不大,只要教师认真的长时间地进行某门课程的教学一定可以做好。这样对计算机公选课程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建立共享资源库:计算机公选课程常具有以下两个共性,原理与操作相通性、素材的通用性。操作型软件的使用及原理都较简单,操作方法具有相似性。熟练掌握了某一软件的使用,再去自学其他的软件的使用相对较容易。因此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可以将课程部分较关键且重要的课堂内容录制视频挂到网上,方便学生自学。类似是Flash、Photoshop等课程需要大量的好的素材。这些课程本质上有相通的地方,教学方法可以共享互参,教学素材也可以共享共用,素材内容可以进行动态的跟进更新。
  4结束语
  不管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是教育部门关于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都要求学校重视通识课程的建设。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显著,作为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计算机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做好计算机公选课通识课程意义重大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的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70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