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军航母喜欢用人物名字命名,武器用动物命名有何缘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岳江 刘依墨

  2019年12月7日,美国海军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为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母CVN-79举行命名为约翰·肯尼迪号(第二艘航空母舰)仪式,用以向肯尼迪致敬。肯尼迪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美国海军的一名上尉,并于1961年1月至1963年11月担任美国第35任总统,在任时期遇刺身亡。
  此前,美国新一代航母之所以命名为“杰拉尔德·福特”号,是为纪念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肯尼迪”号、“艾森豪威尔”号、“亚伯拉罕·林肯”号、“里根”号等航母都是以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
  法国已经退役的“克莱蒙梭”号、“福煦”号以及现役的“戴高乐”号。意大利也喜欢用名人来命名航母,例如用著名将领朱塞佩·加里波第的名字命名了“加里波第”号,用著名政治家加富尔命名了“加富尔”号。
  波第”号,用著名政治家加富尔命名了“加富尔”号。在美军陆海空三军的各类武器中,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喜欢用“鹰”这种猛禽名称来给武器命名,如“全球鹰”无人侦察机、B-2“秃鹰”轰炸机、F-15“鹰”式战斗机、F-16“战隼”战斗机、F-117“夜鹰”轰炸机、UH-60“黑鹰”直升机和“鹰眼”预警机,“游隼”护卫舰、“小鹰”号航母,核“猎鹰”导弹、“猫头鹰”导弹,等等。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也模仿美军以猛禽命名的武器也有上百种,如日本“神鹰”号航空母舰、“隼”护卫舰,波兰“猎鹰”潜水艇、“食雀鹰”扫雷舰,挪威“隼”鱼雷艇 ,俄罗斯“黑鹰”主战坦克、“猎鹰”米格- 15 歼击机,加拿大“秃鹫”攻击机,等等。
  老鹰也叫鸢,被人们称为天空霸主,是小型猛禽,雄鸟体长21~54厘米,雌鸟体长64~91厘米,雌鸟比雄鸟大。老鹰性情凶猛,嘴呈黄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老鹰的视觉非常敏锐,头部有一双可以直视的眼睛,能见度高,可提供双重的视界,可以精确掌握到同一目标的深度。在动物世界里,鹰是一个科目的总称,分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鹰、鹫、鸢、鸷、枭、雕、隼等。基于此,世界各国把鹰视为大自然中最骄傲、最有独立性、最有挑战性的鸟,把武器以鹰命名,象征着不可战胜,天下无敌。
  人类诞生之时,人们的防身武器来源于树枝、石块,后来经历冷兵器时代的石器、大刀、长矛,再到热兵器時代的火药、步枪、大炮、飞机、导弹,都与动物结下不解之缘。在动物世界里,很多小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秘密武器,如牙齿、利爪、棘刺、分泌毒物的器官等。
  人类正是从这些动物身上得到启迪,发明了武器。如从海豚上发明声纳,从贝壳上发明坦克,从鸟上发明飞行器,从蝙蝠上发明雷达,从萤火虫上发明人工冷光,从变色龙上发明军事伪装装备、隐形衣,从毒蛇上发明微型热传感器,从野猪上发明防毒面具,从苍蝇上发明小型气体分析仪,从鱼鳍上发明船桨,等等。由此可见,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总是离不开一些动物,如马,几乎是与人类共同作战,成语“汗马功劳”就是对战马的最好褒奖。还有犬,犬因为听嗅灵敏,行动迅速,忠诚守信,英勇顽强,也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成员,它们甚至在战斗中起着人力所不能及的重要作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出动海洋动物海豚、海狮进行排雷。据有关材料介绍,有的海洋动物的脑容量比一般人还大20%,掌管思维的大脑也比人大,仅次于人类,要比猩猩、猴子聪明得多,而且海洋动物传达信息的语言词汇也是动物中最丰富的。它能潜入深海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停留时间几分钟,并且有惊人的判别方位、识别物体性质的特异功能。
  动物不仅能帮助军队进行作战,执行特殊任务,人类还能根据动物的机理研制战争武器,几乎任何一种武器装备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模仿动物的角、嘴、牙、爪等制造弓箭、长矛、戈、戟、刀、抓、钩、鞭、锏等十八般兵器,到现代模仿飞禽昆虫发明飞机、模仿鱼和海兽制造军舰、模仿飞鱼和响尾蛇制造导弹、模仿昆虫制造太空机器人等。甚至有关装备性能的改善,人类也在拜动物为“师”。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绝技”,变色术就是其中之一。动物变色常常以外部自然环境为基准而随机应变,以达到保护自身、迷惑天敌或捕食猎物的目的。如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被称为“颜色杀手”的“拉塔那”毒蛇。它潜入青草丛时全身即变为青绿色,伸缩到岩石或枯木之间整个身躯变为褐色,在红色土壤的地面上则会通体变为胭脂红。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各种动物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变色军服”能够真正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来改变颜色。如果士兵靠在大理石墙上,他的军服就会变成大理石的颜色;如果士兵躺在黑色柏油路面上,军服也会随之变色。蜘蛛丝也被认为是制作防弹衣的优良材料,只是目前由于大规模养殖蜘蛛的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还不具备实用价值。但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运用仿生学理论研制人工蜘蛛丝,以期求得强力更高而质量更轻的防弹材料。在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和许多拉美国家,生活一种别名叫作“金眼”的蜘蛛。体形较大,素以结网粘捕飞鸟而著称。近年来,美国军方对这种蜘蛛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它的丝有着非常好的力学性能,抗张强度和弹性俱佳,是制作防弹衣物极为理想的材料。用它制作的防弹衣,重量将更轻,防弹性能将更好。目前,美国正在解决利用人工方法生产蜘蛛丝,采取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丝纤维蛋白物,与蜘蛛丝进行混合,生产出制作防弹衣的材料。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反冲原理,这其实是水母、墨鱼的拿手好戏;蝙蝠的大耳朵能把发生的微弱声波反射到耳朵中央集中收听,大大提高了信号强度,射电望远镜、雷达、卫星地面站、太阳灶的天线便依此理制成。自然界里通过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天择”而延续下来的物种一定在某一方面最适合于生存竞争。科学家因而提出了“自然的就是最好的”论断。
  人类研究、模仿生物为自身服务,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仿生学。自然界是无穷尽的仿生源泉。自古以来,在战争需求的牵引下,便有武器装备研究人员致力于装备仿生的研究。他们从动物的特殊结构和特异功能中得到许多宝贵启示,并据此设计了无数张制造武器装备的蓝图,于是便有了军事仿生学。装备仿生研究还为设计无需预置程序就能解决大量军事问题的智能电子计算机开辟了新的前景:从生物神经控制到装备自动控制,从人工智能到军用机器人,从苍蝇到新一代灵巧机器人等比比皆是。   目前,许多国家对动物有着特别的好感,喜欢用动物的名字为作战飞机命名。苏联喷气式重型轰炸机米亚-4,绰号“野牛”;安-12运输机,绰号“幼狐”;运输机雅克-40,绰号“幼鳕”;重型运输机安-22,绰号“公鸡”。俄罗斯米-1 直升机,绰号“野兔”;俄罗斯米-1直升机,绰号“母鸡”;俄罗斯米-15直升机,绰号“猎狗”;米-4直升机,绰号“母鹿”;远程轰炸机图-95,绰号“熊”。中国空军航空兵装备的一种战斗轰炸机,美名“飞豹”。美海军第7舰队的主力航母,绰号“小鹰”号;多用途飞机U-6,绰号“海狸”;H-34直升机,绰号“海王”;CH-53运输直升机,绰号“海上种马”;A-37攻击机,绰号“蜻蜓”,以及“萤火虫”无人机、“火蜂”无人机、“乌鸦”OH-23D 观察机、“夜莺”C-9运输机、“海鹰”SH-60B 反潜直升机、攻击机A-4“天鹰”、F-14“雄猫”、F-5E“虎”、F-9“美洲狮”。瑞典全天候超声速战斗机萨伯-35,绰号“龙”。以色列第一种超声速战斗机,绰号“幼狮”。英国和法国联合开发成功一种双发超声速攻击机,绰号“美洲虎”。英法海军多用途直升机,绰号“山猫”。英国20世纪50年代单座轻型战机,绰号“蚊”;英军SA341 军用直升机,绰号“小羚羊”;20世纪60年代单座垂直起降战斗机,绰号“鹞”;海军发展型为“海鹞”。英法空军和陆军使用的双发中型运输直升机,绰号“美洲豹”。法国军队所用的SA316、319B直升机,绰号“云雀”;多用途军用直升机SA321,绰号“超黄蜂”;SA360直升机,绰号“海豚”。此外,在导弹方面,还有美军红外制导的“响尾蛇”等导弹;法国模仿飞鱼的超低空飞行技巧,研制成功了能避开雷达监视的超低空飞行的“飞鱼”导弹;苏联也以飞鱼为模特,研制成功了当时被称为“里海怪物”的地效翼艇;英国模仿鹞鹰的起飞与降落特点研制成了垂直起降的“鷂”式飞机。
  目前,根据鹰眼的结构,军事强国正在研制“鹰眼”系统导弹。这种导弹在飞临打击目标上空时能自动寻找、识别目标而跟踪攻击。西方一些国家设立的军鸽研究所,对军鸽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军鸽的用途渐渐超出单一通信的功能。据悉,美国的海上救险专家利用军鸽帮助救险人员在海上寻找失踪者。实验表明,军鸽的辨认准确率在90%以上。他们还利用鸽眼的定向功能,将军鸽放置在火箭的控制系统中,使军鸽不断调整火箭的方向,确保火箭准确地攻击设定的目标。我国军方有关专家也提出了将军鸽的特性和微型电子设备结合,通过携带微型电子成像和通信设备,对战场进行小区域实时的隐蔽图像侦察的构想。
  由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成功的一种“昆虫”飞行器将在火星探测中一显身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不久的将来,这种只有一块巧克力大小的飞行器将飞行在火星的表面,执行探测任务。它们有着蜻蜓的灵活敏捷,而且定位像蜜蜂一样准确。在智慧的地球人面前,火星神秘面纱被揭开的日子也许不远了。
  实际上,动物对军队的贡献远不止于武器发明的启发,人类还从动物机理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法宝。拿鸟类来说,从始祖鸟出现到现在,在亿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鸟类所具有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其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人们研究这些结构和功能原理并加以模拟,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的机械、仪器、工艺。对鸟类这些特殊功能的研究利用,将会使飞机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38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