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文章以南京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调查材料为解析案例,归纳了当前大学生群体在这一环节普遍遭遇的认知、应用层面的问题,以同步提升这一群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实践素质为视角进行切入,总结了英语专业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突破的侧重点,并拟定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英语专业;跨文化能力;现状调查;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2.013
  0 引言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成为了实现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互通共进的必然趋势与有效途径。而从学科应用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学科理论的发展,无疑又为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专业性基础。其中,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推动跨文化交际生态长效发展的主要群体,需要通过形成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科学认知,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发挥自身对于这一文化潮流的正向驱动作用。然而,就当前国内院校在跨文化交际学科建设上的实际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认知误区与教学问题。文章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并罗列了具备操作性的完善措施。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京工程学院2015级、2016级、2017级以及2018级的英语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11道有关跨文化能力的选择题、39道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测验,旨在探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占据的对应位置,并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外国百科常识;(2)英汉翻译知识;。参与填写问卷的有效人次为101人,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较为客观,有一定的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认知、评估及分析
  2.1.1 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基本认知及接触情况
  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接触跨到文化知识的途径多样,接触的频率也大不相同。
  主动学习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即除课堂外)的频率是每天0%,经常26.73%,偶尔73.27%,从不0%。
  接触跨文化知识的途径及占比为:课堂传授88.12%,网站学习79.21%,微博75.25%,微信公众号73.27%,书籍翻阅70.3%,其他4.95%。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基本认知及日常接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首先,接受调查的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认知不清、认识片面等一系列问题。而如果学生不清楚跨文化交际是什么、包含哪些面向,则无法谈及其真正掌握学科知识;其次,调查近三成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且除了课堂灌输以外,也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做到主动且经常地去关注到跨文化交际这一命题;再者,除课堂传授,当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各种应用的上线使得学生有多样化的途径去拓展跨文化知识,那么,在学生对该方面不关注的情境下,网络能够给予英专学生的这些极其便捷的学习途径,无疑被一系列的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行为所遮蔽。
  2.2 自我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方面,绝大多数受调查同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存在巨大的漏洞。学生对于外国文化和中外差异的了解尚可,而在外国政治经济了解及流畅的口语交际这两个方面,仅有20%-30%的同学可以达到标准,情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调查者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是有确切的了解的,我们对能力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例举,多于一半的同学表示“自己不重视”(56.44%);大部分同学表示“想学但太懒惰”(79.21%);少部分同学认为学院未能督促其对该方面进行强化(31.68%)。总的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2.3 跨文化交际知识测评
  2.3.1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知识测评与分析
  我们在调查中以选择题的方试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实际知识测评,测评内容包括外国百科常识及英汉翻译技能,凸显出学生在该方面知识了解的偏重。
  由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能力有所欠缺。总体的正確率大致只有50%左右,正确率超过70%的题目又大多与课堂知识联系紧密或是广为人知的常识,学生对于该方面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狭隘性。
  2.3.2 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那么总结上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我们研究认为,导致能力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应试教育”观念致使学生易形成重成绩、轻能力的认知。本校英专学生的专四通过率一直保持90%以上,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并不具备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事该方面工作的前景尚不乐观。学院的奖学金、评优等与成绩挂钩,学生不会用长远的发展性目光看待自己的专业能力,目光狭隘,局限于课本知识,忽视实用技能训练,不懂得在学校中的“成绩优秀”并不等于将来就业的“合格”。
  第二,学生群体缺乏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在脱离了高中的紧张生活,步入自由宽松的大学后,学习动力的下降是必然的。学生缺乏自主性,与学校营造的学习氛围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不仅是自主学习氛围不足,跨文化交际的氛围也不足。本校英专学生只在大一有外籍教师口语课,剩下的三年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外教,无法进行现实交际。在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情况下,仅凭课堂和音视频等材料,学生无法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学生群体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学生不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更不懂其重要性,多数学生自知能力欠缺却无动力去解决该问题,显然是没有认识到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严重性,也不知问题出在何处,该如何解决。   3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改进措施
  3.1 加深跨文化认知,促进学习主动性
  只有使学生群体真切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对于其学业、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激发这一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学院和教师应向学生明晰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不断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加深学生的基本认知,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生未来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使学生有目标有针对的进行加强,并且有课后主动加强该能力的自觉性。
  3.2 转变教学方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因势利导,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群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转变教学方式包括转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师可以注重为做好基础技巧学习,打好基础,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视野,使其以开放的心态认识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移情能力,打破着眼于语言的局限,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去伪存真。
  3.3 强化师资,开放平台,营造跨文化氛围
  师资建设、平台构建、氛围打造,共同形成了驱动跨文化交际学科长效发展的有机统一体。除了要继续加大对于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平台优化的支付力度之外,培养学生群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跨文化氛围。可以合理增加外籍教师的数量,向其他年级开放外教课,使得学生可以长期接触到真实外语环境,切身感悟体会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学院需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聘请专门教师任教,为学生创造跨文化交际的场景和实习实践机会。
  4 结语
  随着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提升这一群体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显迫切。通过聚合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有利于学生群体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学习、成长环境,培育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跨文化人才,从而也能助力本土高等教育革新、中國文化全球传播。
  参考文献
  [1]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移情适度的原则.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29-32.
  [2]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17-20.
  [3]林大津.跨文化交际能力新探.福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58-62.
  [4]许力生.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浙江大学学报,1997(11),105-110.
  [5]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7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