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唱诗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地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韵味。诗与歌的完美结合,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以适当的音乐搭配诗词,可以充分感受诗歌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该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教学 吟唱教学 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155-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典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严重,如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不浓厚、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偏向于背诵等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寻找方法加以改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学生首先要能“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真正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要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除了能够让学生读懂诗歌,背诵诗歌,掌握用典、修辞等重要手法外,把握情感,领会意境,也是教学极其重要的一环。
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诗歌教学中,一些老师采用翻译、背诵的教学法,破坏了诗歌美感,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1]。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普遍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教师口若懸河,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即使有的学生课堂“听懂”了诗意,课后也背会了诗歌,他们对诗歌的个人感悟,却一问三不知。因而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活教,学生活学。
《周礼·春官宗伯下》云:“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颂、言、语。”“乐语”是合乐歌唱的语言,就是用《诗经》对贵族子弟进行诵诗教学。《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2]”诗歌至少在唐宋之前都是可以合乐而唱的,可见,古诗文演唱吟诵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诗歌革新运动的开展,诗歌只剩下了“诗”,而“歌”徒有虚名。
唱诗就是吟诗,就是唱歌,但我们唱诗又不完全只是为了唱歌,因为所唱者是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并经历了成千上百年文化检验的中国经典诗歌,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唱诗还是对诗词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3]。唱诗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地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韵味。诗与歌的完美结合,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以适当的音乐搭配诗词,可以充分感受诗歌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一旦完全掌握这种方法,当他们找到合适的歌曲后,只要字数长度相合的诗,几乎都可以配唱。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样好诗不厌“百调唱”。在《望岳》设计教学中,笔者以“吟唱”古诗为主导,带领学生分步骤去鉴赏诗歌通过品析诗句来体会、把握作品主旨及作者的情感,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1)欣赏《经典咏流传》中对李白诗篇《将进酒》的演唱,让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通过听演唱的形式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体会唱诗的好处,激发学生唱诗的兴趣。
(2)师生一起了解《望岳》的写作背景,熟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情感,然后让学生搜索歌曲,找到符合诗歌字数、句数的旋律,将收集来的歌曲二次筛选,将曲调与字数不合者淘汰。经过整理后,留下来的主要有《明德之光》(校歌)、《沧海一声笑》《明日歌》《精忠报国》《春晓》《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曲。
(3)通过分组练习进行合乐训练。小组成员选择自己最为喜欢的旋律合乐演唱《望岳》,再次删除不适合本诗风格的歌曲。
(4)成果展示。学生们分组演唱《望岳》。有的同学用《长歌行》的曲调演唱,有的用《明日歌》的曲调演唱,都有一番韵味和乐趣,最后笔者以《沧海一声笑》的曲调带领学生共同填唱《望岳》,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也通过“唱诗”的方式体会了杜甫的豪情壮志。
(5)引导学生感悟、赏析诗歌。在演唱完诗歌后,学生们一起畅谈自己对《望岳》的深刻理解,认为在演唱此诗的过程中,自己能感受到泰山高大雄奇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体会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和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6)学生分组背诵。演唱活动结束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按照唱诗的形式进行背诵,另外一组按照常规直接背诵。结果前一组效果、效率都明显高于后一组。可见,诗歌“吟唱”教学在课堂是可以实行的。通过以上初步试验以后,笔者在八年级《<诗经>二首》中对《关雎》《蒹葭》进行了吟唱教学,《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更适合吟唱,在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中,学生已经能熟练地选择适合《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的歌曲旋律进行吟唱,并且能通过吟唱比较分析3首诗词的情感和风格、艺术特色。
通过持续的古典诗词吟唱教学,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感悟。
(1)做好朗读指导。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诵读能力,教师一定要认真做好朗读指导。对于学生的朗读要求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起初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再要求学生读出情感,这样才能从读诗中产生共鸣。
(2)教师的美读示范。教师的美读,是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欣赏诗歌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朗读水平,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投注进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使师生感情达到共鸣。
(3)多种形式的诵读涵咏。好诗不厌百回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男女生交叉读、指名读等,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情感共鸣,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在朗读中琢磨、思考、领悟,初步把握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诗词感情基调。诗歌是情感的投射,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没有感情也就朗诵不好诗。只有运用恰如其分的声音和语调进行朗读,才能展示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朗读要注意通过声音强弱和语速快慢,表现诗歌抒发的不同情感。譬如杜甫的《春望》,就应该用沉郁忧伤的感情和低缓顿挫的语调,来表达诗人的忧国伤时和对亲人的担忧、思念。孟浩然的《春晓》,就应该用喜悦兴奋的感情和轻松欢快的语调,表达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和诗人珍惜春光的心情。
(5)借助音乐听歌学诗。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央视诗词原创节目《经典咏流传》自开播起就广受好评,多首热门诗词歌曲为同学们所喜爱,推荐老师可以作为授课素材,让学生听歌学诗词。比如《木兰诗》《山居秋暝》《将进酒》《青玉案·元夕》《墨梅》《明日歌》《登鹳雀楼》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学生吟诵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将诗词牢牢记在心中。
(6)让学生敢于张嘴“吟唱”。“聆听”之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张嘴“读”,进一步张嘴“唱”。在朗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并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在吟唱之后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唱诗的习惯,自然就敢于张口“吟唱”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要教师有高昂的育人热情、扎实的语言功底、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吟唱古典诗词成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就能使我们的古典诗词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 向翠珠.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2]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4.
[3] 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