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改造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油茶低产林已经成为制约赣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初步分析了赣州市油茶低产林形成因素,并对主要改造技术和对策进行总结,旨在为赣州市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措施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影响因素;改造技术;对策;江西赣州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油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1],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同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2]。赣州市作为全国油茶主产区,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67万hm2,其中新造高产油茶面积7.6万hm2,其余均为低产油茶林。低产油茶林,是指因品种和管理等原因造成生长差、质量低劣、年产茶油量或年产油茶籽量较低的油茶成林。从其在全市所占的比例(68%)来看,低产油茶林仍具有提产增效的巨大潜力,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现阶段油茶低产林加以改造,是提升赣州市油茶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油茶低产林成因、改造技术及对策,以便为油茶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本文通过对油茶低产林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今后的相关研究作参考。
  1    油茶低产的影响因素
  1.1    品种
  20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国援助实施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我国通过采用优良家系、优树种子和优树无性系育苗实施更新造林,逐步开展了油茶良种推广应用,给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6]。刘安运[7]认为,品种低劣是影响油茶低产的根本内在因素。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本身作为异花授粉树种,长期的天然杂交直接导致植株品种混杂、变异大、结实较迟,导致品种良莠不齐。
  1.2    造林苗木选择
  在造林时,对新造林苗木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使用一至二年生苗木,地径和苗高分别达到0.25~0.35 cm和25.00~35.00 cm,且苗木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8]。但林农在栽植过程中见苗就栽,忽视了苗木选择,导致部分苗木未达到造林标准(木质化程度低且苗木细弱),造成造林后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缓慢、结实迟等。
  1.3    经营管理
  多数茶农未受过专业技术指导,误以为油茶林是“懒庄稼”,不需要额外投入人力、物力[9],缺乏产业化经营理念,没有对油茶林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油茶林多处于“放养”状态,长期的粗放型种植模式未给油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直接导致植株密度稀密不匀、林相结构极不合理、郁闭度高、通风透光弱,甚至有一些混生植物和杂草、灌木等与油茶出现种间竞争,严重影响了油茶生长发育,由此导致低产林问题。
  1.4    未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性,如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对此有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地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适地适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林工作的成败,但在进行实地造林时,许多种植大户未遵循这一项基本原则。
  1.5    病虫害
  林分衰败、病虫害严重导致油茶林整体树势差、产量极低。油茶主要虫害有蓝翅天牛、蛀茎虫,其次还有毒蛾、大灰象甲、尺蠖等[10],如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科学,极易影响油茶产量。
  1.6    其他因素
  赣州市油茶林由于长期荒芜,已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6.67萬hm2下降为2 000年的11万hm2,众多油茶林已变成马尾松林。现有低产油茶林大多年龄老化,多则100多年,少则五六十年,油茶树进入衰老阶段,生理机能衰弱,自然更新能力差,造成产量低下。
  2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何传宪[11]在1986年提出改造低产林是发展油茶的重要措施。今后的油茶发展主要不是靠面积扩张,而是对大量低产林的改造。之后陆续有人致力于油茶低产林研究,有些专家认为,由于各地低产林成因、水平不同,油茶低产林应依据等级进行分类,而后根据分类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如胡小康等[12]将油茶低产林按照中龄林、幼龄林、成林进行系统分类,并对分类改造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另外,进行低产林改造主要的技术措施大体上分为几类,如何达到最大的低改效果,也要因地制宜。曾淑燕等[13]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研究表明,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改造措施,可以达到提高低产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的效果。下面列举目前能够有效改造低产油茶林的几种技术手段。   2.1    品种改良
  彭文清等[14]针对油茶林改造模式——带状更新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一模式可达到分批次改良品种的目的。
  2.1.1    油茶林更新重造。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选择优良无性系进行造林增产效果明显。在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注意,油茶为异花授粉树种,无性系之间的可配性存在差异,并且各无性系之间由于植株性状、高矮不同,对光、水、肥等存在竞争。谭晓风认为,通过对优良无性系进行部分因子测定后,选择出配置较好的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在此基礎上造林会取得很好的效果[15]。因此,要达到油茶稳产高产的目的,在造林时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或无性系。
  2.1.2    油茶高接换冠技术。油茶高接换冠技术(劣株改造),是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壮龄林中,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利用原有油茶树的枝干,采用优良无性系穗条大树嫁接的方法,嫁接高产、高质、高抗品种,改良或更新油茶树冠部分,以改善油茶品种结构,提高林分整体质量。姜志娜[15]通过试验研究证明,油茶经高接换冠后光合速率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进而提高坐果率和出油率,且换冠后的油茶林一般2年可恢复树冠,3年开始挂果,第4年可开始投产,第5年可恢复正常林分的树冠和产量,换冠8年可收回投入。这种技术成功后收效大但成本相对较高,只适宜树龄中等、长势较好、不结果或结果少的少数植株,茶农若要大面积推广需谨慎。
  2.2    林分抚育
  2.2.1    油茶透光抚育及稀林补植。油茶林过密会影响油茶林内通风透光,易发生病虫害且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透光主要手段为林间间伐和修剪。而对于稀疏或残株的地方应采用2种嫁接大苗进行补植,充分利用地力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潜力,增加林内良种率。研究表明,油茶林郁闭度调整在0.6~0.8之间,即林地保持20%~40%的林间空地,保持合理的透光度最为适宜[16]。
  2.2.2    土壤垦复,深挖追肥。土壤垦复、深挖追肥能够很好地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油茶产量。“冬挖金,夏挖银”“七月挖金,八月挖银”这些谚语均在实践中表明深挖垦复是低产林改造的有效方法,但深挖伤根,特别是树势弱、水肥条件差的油茶林,断根后恢复时间较长。因此,深垦不必年年进行,一般3年为宜。合理施肥可以补充油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盛果期需增加磷肥、氮肥,也可适当施加一些火土灰等有机辅助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茶产量。肖国鑫[17]在潮汕地区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提出,对于偏酸性土壤,施肥之前通过撒施石灰并结合深翻可改善林地土壤通透性,更有利于肥料吸收。另外,施肥虽然有助于油茶林增产,但由于油茶不耐肥,尤其不耐氮肥(氮肥过多会使营养生长旺盛,加重病虫害),故今后可针对油茶林不同季节和阶段所需的N、P、K等元素的最佳比例进行深入探讨。
  2.3    其他管理措施
  研究表明,油茶林套种间作,如在林间适当种植一些药材或花生、大豆等作物,以园养园,可增加虫媒授粉的几率,必要时进行人工引蜂授粉;油茶成林中病虫害较多,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不但造成当年损失,还会影响次年产量。因此,应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选择无检疫性虫害地造林,同时及时清除林地及周边杂草、杂灌、虫害枝等。四川省自贡市林业重点工程管理中心的朱小英[18]认为,通过挑选健康植株的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育种,可以有效防止来源于种子传染的病害。同时,适时采收也是关键因素,寒露籽应在10月3—5日采收,霜降类型应在10月25日左右采摘,采收的茶果应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油茶产油量及油茶林经济效益。
  3    对策
  3.1    探查林分现状,形成林分分级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油茶林低产的原因众多,例如种源、林分抚育、立地条件等,因而油茶林低产改造必须结合赣州市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划分不同治理等级,根据其形成特点,结合相应的低产林改造技术,逐步对赣州市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油茶低产林改造产出效益。
  3.2    推广良种良法,因地制宜科学种植
  从长远看,随着树龄老化和长势的衰减,全面实施品种改良是一项长期任务。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每项措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全面实施低改措施才能获得最佳改造效果[19-20]。如低产林抚育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或农家肥,进行适时、适度修剪,适时灌溉,引蜂授粉提高坐果率。因此,为将低产林改造技术系统化,必须不断深入研究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制约因素,提炼并优化适合赣州市地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逐步形成油茶低改完备的技术体系。赣州市可以效仿云南省广南县建设油茶低产改造示范园[21]的做法来总结经验和推广油茶地产林分改造技术。
  3.3    加强技术推广,做好政策激励
  针对不同低产油茶林进行技术集成,形成技术推广基地,同时在制度上创新,提高林业技术部门服务意识,做好技术保障,政府也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激励林农和油茶相关产业,加强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实施低改工程,做好区划、规划,培植一批模式典型,建设一批示范基地,逐步建立推广示范基地及低产林改造示范网点,宣传低效林改造效益,激发林农改造低产林的积极性,加大低产油茶林技术推广和林农技术的引导。
  3.4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改造专项
  赣州市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油茶低改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近年来,赣州市选育和推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系),但由于缺乏油茶良种采穗圃、种苗繁育基地等建设资金,大面积应用推广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要加大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投资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为发展油茶林产业提供充足的后备资金。   4    参考文献
  [1] 李广新.林业[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
  [2] 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李正飞.广南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措施[J].栽培技术,2007(1):12-13.
  [4] 隋宝强,江晓东,何龙剑,等.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J].农技服务,2009,26(8):131.
  [5] 邓科玲.柳州市油茶低产成因及其对策浅探[J].科技资讯,2010(25):143-144.
  [6] 尹春梅,谢小立,谭云峰.湖南省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及抚育改造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3):336-339.
  [7] 刘安运.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0):84-86.
  [8] 王存荣,叶景阳.浅析赣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措施与建议[J].农家之友,2010(5):86-88.
  [9] 袁志勇,朱兴生.关于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4(11):23.
  [10]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M].南昌: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2015.
  [11] 何传宪.改造低产林是发展油茶的重要措施[J].林业资源管理,1986(6):74-76.
  [12] 胡小康,王真,王兰英.油茶低产林分类改造技术要点[J].林业科技,2014,3(39):37-38.
  [13]曾淑燕,张冬生,张汉永.等.不同低改措施对油茶低产林产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3,4(29):38-43.
  [14] 彭文清,牟吉奎.油茶低改模式:“带状更新”[J].林业与生态,2014(7):28.
  [15] 姜志娜.油茶低产林分类改造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6] 余江帆,吕芳德.油茶使用技术图解丛书:油茶低产林改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17] 肖国鑫.潮汕地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低产林改造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0,28(2):114-117.
  [18] 朱小英.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7):192.
  [19] 何方,何钢,田再荣,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效应的研究I.土壤肥力及油茶生长结果效应[J].经济林研究,1997,5(2):1217.
  [20] 胡冬南,游美紅,袁生贵,等.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94-97.
  [21] 陈报洪.莲城镇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J].科技风,2019(16):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