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独创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优质常规稻为主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稻品种抗性差、播种期推迟、高密度直播、田间长期灌深水等因素,导致以穗颈瘟为主的水稻稻瘟病呈现加重发生趋势,影响粮食安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农民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稻瘟病;虾稻共作;发生情况;发病特点;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07-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处于北纬30°附近,其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 ℃,年降雨量1 200 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49~1 988 h,全年无霜期约250 d。全市耕地面积12.3万hm2左右,2013年以前,农作物种植以棉花、水稻、小麦、油菜为主。随着市场变化,从2014年开始,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近些年虾稻共作模式得到快速推广,从2015年的2.3万hm2发展到2019年的5万hm2,水稻品种从以杂交稻为主向优质常规水稻转变,栽培方式从以人工栽插为主向直播为主转变。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穗颈瘟,其危害程度因水稻栽培品种抗性、田间栽培管理措施、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因此,应掌握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根据发生趋势,加强预测预报并提出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尽量减轻危害,确保粮食安全。
  1    发生情况
  潜江市稻瘟病的发生种类以分蘖期的叶瘟和抽穗扬花期的穗颈瘟为主,发生情况为穗颈瘟重于叶瘟,常规稻重于杂交稻,直播稻重于栽插稻,一季晚稻重于中稻,粳稻重于籼稻。
  1.1    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似火烧。
  1.2    穗颈瘟
  穗颈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颈部位,初期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造成枯白穗,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1.2.1    不同品种穗颈瘟发生情况。对潜江市2016—2019年虾稻共作模式穗颈瘟发生面积进行统计,穗颈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杂交中稻2.0%~8.0%,常规中稻2.3%~9.2%,杂交一季晚2.4%~9.3%,常规晚稻2.5%~9.6%;对潜江市2016—2019年7—9月天气统计:2016年雨天共计33 d,2017年雨天38 d,2018年雨天31 d,2019年雨天3 d。2016—2018年穗颈瘟呈现上升趋势,一季晚稻发生比例高于中稻,常规稻高于杂交稻。2019年属于干旱年份,穗颈瘟发生程度较轻。
  1.2.2    不同播期药剂防治效果比较。2018年用感病品种丰两优香1号进行了不同播期相同药剂的防治对比试验。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种植方式为直播,采取不同播期、相同防治方式(75%三环唑600 g/hm2,水稻破肚时第1次用药,齐穗期第2次用药)。通过对穗颈瘟发生情况调查发现,5月25日播期、6月5日播期、6月15日播期用药1次病穗率分别为16.4%、20.7%、22.6%,用药2次病穗率分别为7.1%、12.9%、13.3%。随着播种期推迟,穗颈瘟发生程度加重,防治效果变差。
  2    发生特点
  一是发生期早、发生时间长。8月下旬穗部开始发病,10月上旬均可发生;二是迟播直播中稻及常规稻发生重,一般病穗率为1.9%~27.0%,病指0.9~19.5,严重时病穗率达80%以上,病指在45以上;三是感病品种多。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不抗稻瘟病,许多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如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丰优293等;四是农户重视养虾,忽视水稻管理,长期灌深水的田块重于正常管理的田块;五是抽穗期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1]。
  3    发生原因
  虾稻共作模式水稻播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生育期偏迟及抽穗扬花期遇阴雨低温寡照,穗颈瘟表现明显,穗颈瘟严重田块病穗率达20%以上,病穗空(瘪)粒率达10%~30%[2],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3.1    田间菌源量大
  近几年稻瘟病发生日趋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田间发病率高。虾稻共作模式下稻草大量遗留在田间,积累了大量菌源。
  3.2    种子消毒率低
  目前的水稻种子基本没有包衣,农民没有种子消毒的习惯,致使稻瘟病种子带菌率高,田间发病早而重。   3.3    气候因素影响
  气候是影响稻瘟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在水稻破口期,低温阴雨、多雾、阳光不充足等气候条件造成穗頸瘟流行。如2016年8月6日降雨降温开始,至9月20日的46 d中,雨日长达17 d,尤其是8月中下旬雨日达到14 d,且日均温度在20~25 ℃之间,与穗颈瘟发生的气候条件吻合。2016—2019年7—9月潜江市阴雨天均较长,一般达30 d以上,雨量达270 mm以上。
  3.4    栽培因素影响
  直播密度大的田块总苗数为405万~525万株/hm2,通透性差,发病重;长期灌深水的田块发病重,农户重视养虾,忽视水稻管理,一般从晒田复水后长期灌25~35 cm深水。氮肥水平高的田块秧苗贪青抗性差,发病重。
  3.5    品种抗病性差
  用于虾稻共作的水稻品种多达80个,大多数品种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强。例如,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丰优293等的抗性差,黄华占、鄂香2号等常规稻的抗性一般[2]。
  3.6    防治效果不好
  一是防治时间不恰当。目前,很多农民对稻瘟病认识不够,做不到提前预防,而是等到见病后才施药,导致防效甚微。二是药剂种类选择不当。很多农户选择农药不合理,导致防效差。三是用水量不足。防治稻瘟病一般要求用水量675~900 kg/hm2,而大多数农户用水量仅225~450 kg/hm2,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4    绿色防控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虾稻共作模式以及稻瘟病病指≤4.0的抗病品种,并交替使用。
  4.2    健身栽培
  一是强化种子消毒环节,可采用强氯精、氰烯菌酯浸种,以减轻病害发生。二是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水分管理要干湿间歇进行,切忌长期深水。三是合理密植,提倡机械直播且宽行窄株的栽培方式,控制用种量和栽培密度[3]。
  4.3    强化预测预报
  植保技术部门要及时开展水稻稻瘟病的监测与预报工作,及时提供防治信息。
  4.4    加强技术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虾稻共作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4.5    科学用药防控
  一是做到及早预防。在水稻分蘖盛期,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选择对口药剂预防,以压低病源基数。二是水稻破肚、齐穗期用好2次药。在水稻破肚期第1次用药,齐穗期第2次用药。三是选择对口药剂。目前,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剂主要有咪酰胺、三环唑、富士一号、稻瘟灵等,可科学选用。四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掌握好用药量和用水量,做到均匀喷雾[4]。
  5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虾稻共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水稻栽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常年发生较轻的水稻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上升为主要病害。只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优选品种、健身栽培、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水稻稻瘟病。
  6    参考文献
  [1]王家林,王玖.不同剂量的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包衣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J].湖北植保,2016(4):14-16.
  [2] 李国敬,郑祖凤,汪卫东,等.当阳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综防对策[J].湖北植保,2016(1):55-56.
  [3] 赵先丽,刘志恒,纪瑞鹏,等.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发生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2):88-92.
  [4] 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90-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