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四个回归探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波

  摘 要 围绕“四个回归”,展开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将教书育人有机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扎实的知识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教学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作为育人要素和责任深入到教学之中,培养思想素质过硬、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将“中国梦、强国梦”的信念植入学生心中,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 互换性 回归常识 回归本分 回归初心 回归梦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53
  On the Basis of Four Regression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undation"
  SUN Bo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Around "four regressions", the teaching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undation" is carried out. Adopt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ered classroom,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potential; integrat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organically, establish oneself with morality, study with morality and teach with morality, strengthen learning with the times, and carry out high-leve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with solid knowledge; alway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put "curriculum, politics and specialty" into practice "Industry,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the education elements and responsibilities go deep into the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ideological quality and strong technical ability; implant the belief of "Chinese dream and powerful country dream" into students' hearts,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successors for socialism.
  Keywords interchangeability; return to common sense; return to duty; return to heart; return to dream
  在2018年6月四川成都舉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指出,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针对会议精神,践行“四个回归”,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践。
  1 回归常识
  1.1 互换性课程特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与国家标准相关。随着工程领域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与之相关的国家标准随之变动,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而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在知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基础上建立的,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没有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对课程认识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由于课程是在学生毫无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几乎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开设,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并且学习过程非常枯燥,难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1.2 学生学习的现状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讲话中指出“痛苦的中学,快乐的大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学习现状。高中的时候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管教下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到了大学摆脱了老师和家长的束缚,再加上游戏、微信、抖音等多种诱惑,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管理。所以出现了课前不预习、课上随心情、课后不复习的现象,目前的学生多数是为考试而学习,没有了考试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知道学习什么。学生喜欢判断题、选择题、死记硬背的题,喜欢老师考前划重点。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复习,考后对所学内容抛掷脑后,全然忘记曾经学过的知识。
  1.3 让学生回归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适当给学生增负。在每一次课前,通过雨课堂发送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内容;在每一次课的开始,结合预习问题通过雨课堂发送随堂检测的题目,根据学生做题的成绩统计,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对疑难问题和重要知识进行讲解;引入工程案例,穿入本次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然后出1-3个工程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在做题过程中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收获感,并做点评;课后巩固消化本次课的内容,布置习题及实验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不要带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轻轻松松就能通过考试,对考试的题型进行改变,没有死记硬背的客观题,只有分析应用的主观题。   2 回归本分
  2.1 为师者以德为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注意为人师表,在教师和学生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用自己对学生、对事业的爱心去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体现社会良知、人文关怀,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在互换性教学中,将课程中精度设计的知识融入“中国制造”,同时突出“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互换性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为师者知识渊博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属于机械设计系统里的精度设计部分,涉及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等知识,所以在授课前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同时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等内容,引入高铁、汽车、飞机、机床等引入案例,采用设问法,带着学生共同去探究工程问题,潜移默化将知识点引入其中,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围绕时代及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基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和学习过程的枯燥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3 为师者以学生为中心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保持与学生的目光接触,及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映,用准确、形象、风趣、富有感情色彩、节奏鲜明、逻辑清晰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设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作为工程师或企业家,如何看待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精度设计。学生们从安全环保、质量成本、结构设计展开大讨论,从讨论中学生总结出不是精度高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而是要根据实际要求对零件进行合理的精度设计,以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
  3 回归初心
  3.1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以德为先,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互换性课程的教学中,讲授了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在尺寸公差章节中,引入“大国工匠胡双钱”加工精度为0.24mm的36个尺寸不同孔的案例,讲述胡双钱37年的工作中如何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专心工作,如何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体现了大国的 “工匠精神”。
  3.2 专业思政
  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高校所有课程都有育人要素和责任。在互换性课程中教学中穿插了“大国重器”、“创新中国”、“一带一路”等内容的讲解和讨论,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发现学科的真善美因素,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紧密统一,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面向现实,走进社会,有志于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
  4 回归梦想
  4.1 学习强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属于工科专业基础课,在制造业领域中应用广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这就需要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学科交叉融合、人文精神等高素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做支撑。为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科大学生就要从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实现知识的融合,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4.2 教育强国
  为了适应时代及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改变对学生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改变学生被动性、应试考试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去做零件的精度设计,从而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实施教学。适当增加考试难度,考试不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具体工程问题分别通过设计、计算、分析的题目来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综合化和工程实践复杂化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强国。
  5 总结
  以“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为指引,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工程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归常识“学习是第一要务”;通过教师潜心设计教学模式,本着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通过高校教育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能用所学专业知识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造福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回归教育初心和梦想。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有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万玉凤.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6-22(001).
  [2] 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56-57.
  [3] 袁占亭.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时代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17-21.
  [4] 李元元.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的体系建设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6):1-11.
  [5] 楊莹,夏秋英,徐立.新工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08):56-58.
  [6] 曹宇鹏,王恒.面向“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改革浅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73-74.
  [7] 张宏,胡业发,吴彦春,石绘.基于MOOC混合教学模式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1):127-129.
  [8] 冯明佳,辛志遐.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互换性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3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