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科竞赛视域下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洁艺

  摘 要 学科竞赛具有常规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从对目前学科竞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尝试提出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以完善在学科竞赛视域下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外语专业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1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Competition
  ——Tak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Shaox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eyi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Academic competi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ity that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urse. Taking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Shaox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Keywords academic competition;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察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学科竞赛成为了各大高校实现本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结合学院外语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探讨地方高校如何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1 学科竞赛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学科竞赛结合课堂知识又高于课堂知识,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是不同于课程考试固定的、较为狭小的框架模式。跟踪结果表明,参赛学生尤其是获奖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可见,参赛过程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2)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旨在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课外实践有效结合,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科竞赛类的题目结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做题,深入思考并分析这些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创新,还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科竞赛关注结果,但更注重过程,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完成的竞赛作品中不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和创新潜能,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格,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的。学科竞赛也强化了学生对团队的认知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外语专业学科竞赛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在外语学科领域有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从国家级、省级、市级再到校级,竞赛组织者不同,目的也不同。但几乎所有学科竞赛都直接或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据统计,近三年学院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4.7%,在学科竞赛获奖人数中,专业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92.3%,非专业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占总人数的17.2%。其中专业学科竞赛类中浙江省大学生写作比赛、“外研社”杯英语阅读竞赛、“LSCAT”杯浙江省翻译竞赛等几项学科竞赛受众最广、获奖人数最多,而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最能体现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
  从数据来看,近三年,学院学生在专业类学科竞赛方面获奖级别集中于校级,其他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逐级递减。在省级学科竞赛中,得奖人数最多的是“LSCAT”杯浙江省翻譯竞赛。国家级竞赛中,近三年获奖人数总和只占获奖总人数的1.2%,且集中于全国英语大学生竞赛和“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多为优胜奖。   3 学科竞赛助力于外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科竞赛的思想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学科竞赛是与教学活动关联不大的课外活动,没有意识到其对于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只重视课堂学习和考试,忽视学科竞赛反哺第一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学生对于自己参加学科竞赛的专业能力较为缺乏自信,从而将眼光局限于为数不多、普及面较广的几个专业类学科竞赛,不愿意跳出专业学科的舒适圈去尝试跨学科的学科竞赛,这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足够意识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结合在一起,认为这是两个完全没有交叉点的部分,从而限制了学科竞赛对于创新创业大赛的促进作用。
  (2)缺乏专业的指导团队和实践平台。大多数外语专业类学科竞赛是针对个人而非团队。以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参赛流程是学生自愿报名自愿参加。学院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参与度并不低,但却极少有精品的学科竞赛项目。近年来,学院开始为参赛学生配备指导教师,集体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但仍缺乏专业的指导团队和日常的训练体系,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主要靠自己的临场发挥。因此在更高级别和更大难度的学科竞赛中,同学们取得的名次并不是特别理想。外语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创新创业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明确的创新创业的方向和目标,难以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开拓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因此,需要更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团队开展指导。
  (3)评价与激励制度有待完善。在参与学科竞赛方面,评价多为结果导向,缺少的是竞赛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只在于在某一项学科竞赛中,学生取得了什么样的名次。近年来,学院虽也有在学科竞赛方面有着多年带队指导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开展重点指导和集中训练,但并不普及,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难以实现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在学科竞赛激励机制方面,学院对于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同时也将学科竞赛指导纳入了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但激励保障制度还不够成熟和系统。
  4 学科竞赛视域下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可行性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对学科竞赛的正确认知。学科竞赛的内容源于课堂专业知识又高于课堂所授内容。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对学科竞赛的正确认知,并有意识得将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也可以在学科竞赛上表现优秀的队伍或个人重点进行指导培养,与当下热门的几个创新创业大赛结合,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和“互联网+”等。
  (2)多渠道增加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关注度。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宣传信息窗口,让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对学科竞赛有一定了解,包括开展内容和开展时间等。同时,形成老生带新生的模式,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竞赛小组,让有经验且在学科竞赛方面得过奖的学生向新生普及关于学科竞赛方面的知识,并在参赛学生的角度来分享在竞赛前、竞赛中和竞赛后会遇到的問题和解决方法,有效保持团队组织形式和各类学科竞赛经验的延续性。
  (3)跨学科融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跳出本专业学科竞赛的舒适圈,去尝试跨学科竞赛。通过跨学科融合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创设更大的锻炼平台和发挥空间。
  (4)搭建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是学科竞赛的关键。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加入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明确方向,有效提升自身能力。例如,教师指导团队可以根据参赛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类,对他们进行格各自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有意识的对参赛学生进行梯队建设。除了专业学科类的指导教师,还需要专业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结合学科竞赛开展的内容,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完善创新创业培训体系。为学生搭建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提供保障和舞台。
  (5)健全评价、激励体系。在学科竞赛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优化评价体系。教师需要在指导过程中更加注重评价参赛同学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结合多次竞赛进行总结评价,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之后的竞赛过程中重复出现。同时,完善相关的激励体系也有助于促进师生对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注释
  ① 杨欣.学科竞赛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模拟交易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58-159.
  参考文献
  [1] 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61-65.
  [2] 王满四,郭成.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来自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3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