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及风险监测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以安徽省部分地区50家超市及农贸市场为采集点采集228组豆芽样品,对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苄基腺嘌呤(6-BA)、氯吡脲、多效唑、4-氟苯氧乙酸、噻苯隆、赤霉素、异戊烯腺嘌呤等11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抽查的228组豆芽中,74组(占比32.46%)样品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53组样品中4-氯苯氧乙酸超出定量限。在检出的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最高,达到26.75%;6-BA检出率为21.05%;吲哚乙酸和赤霉素检出率均低于20%。40.54%的样品中含有1种农药残留;52.70%的样品中检测含有2种农药残留;6.76%的样品中含有3种农药残留。综上所述,豆芽的4-氯苯氧乙酸检出率较高,23.25%的样品超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 豆芽;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残留;风险监测评估
中图分类号 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229-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idue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Bean Sprouts
SONG Xiao-wan SONG Xu-feng YAO-Kai
(Anhui Zhongqin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Limited Company,Hefei Anhui 230088)
Abstract Collecting 228 groups of bean sprouts samples from 50 super markets and agricultural markets in some areas of Anhui Province,detected and analyzed 11 plant growth regulators(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indole-3-acetic acid,3-indolebutyric acid,6-benzylaminopurine,forchlorfenuron,paclobutrazol,4-fluorophenoxyacetic acid,thidiazuron,gibberellic acid and N6-(delta-2-isopentenyl)-adenine)in bean sprou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growth regulator were detected in 74 groups of samples(accounting for 32.46%)of 228 groups of bean sprouts that were spot-checked,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of 53 groups exceeded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Among the 6 commonly use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the detectable rate of 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was the highest,which was 26.75%;the detectable rate of 6-benzylaminopurine was 21.05%;the detectable rate of indole-3-acetic acid and gibberellic acid were both below 20%. 40.54% of samples had one pesticide residues,52.70% of samples had two pesticide residues,6.76% of samples had three pesticide residues. In conclusion,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 bean sprouts had a relatively high detectable rate. 23.25% of the samples exceeded the standard,and there was security risk.
Key words bean sprouts;plant growth regulator;pesticide residues;risk assessment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化合物,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与生长,起到提高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为了使豆芽外观粗长、无根须,商家在豆芽生长过程中向其中加入市面上销售的“AB水”和“无根水”等。但是,这类化合物属于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导致近年来毒豆芽、问题豆芽事件时有发生,影响食品安全[1-3]。本试验前期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豆芽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剂量均高于其他果蔬类。因此,本文调查分析了一批农贸市场的豆芽样品,依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 BJS201703》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7],展开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风险评估研究,明确豆芽中 11 种农药残留水平和风险状况,以期为豆芽生产、消费及质量监管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4-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苄基腺嘌呤(6-BA)、氯吡脲、多效唑、4-氟苯氧乙酸、噻苯隆、赤霉素、异戊烯腺嘌呤,来源为Dr.Ehrenstorfer.和上海安谱科技有限公司,以上标准品纯度均大于96%;甲醇、乙腈、甲酸、乙酸,均为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乙酸铵HPLC级,美国Sigma公司;封端十八烷基(C18)粉末、N-丙基乙二胺(PSA)粉末、石墨化炭黑(GCB)粉末,上海安谱科技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镁、氯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一级水,由超纯水系统制备。6470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JK-500型超声波清洗器、TGL-16M离心机,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G560E涡旋混匀器,上海佳能;十万分之一、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1.2 樣品采集及处理
选择安徽省50家超市及农贸市场作为采集点,随机采集黄豆芽和绿豆芽样品228组,样品的采集按照《新鲜水果蔬菜 取样方法》进行[8]。按照《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BJS201703)的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前处理[9-10]。
1.3 试验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根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BJS201703)方法,分别进行平行试验及加标试验[11-12]。
1.4 判定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中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只有11种(矮壮素、胺鲜酯、噻苯隆、多效唑、乙烯利、萘乙酸和萘乙酸钠、单氰胺、四氯硝基苯、抑芽丹、氯吡脲、氯苯胺灵),且均没有对豆芽的限量标准。豆芽作为农产品供消费者食用,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我国严重缺乏农产品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但是为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国家发布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2015年第11号)》。常常在豆芽中使用的4-氯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和赤霉素是国际上经过毒理学评价为低毒、低残留、弱蓄积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毒理数据比较完备,但是慢性毒性及生态毒性的数据比较少。伴随着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对人体仍然存在慢性毒性的危害[13-15],故对市场上的豆芽进行监测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检出与超标的种类与数据分析
如表1所示,在抽查的228组豆芽样品中,有74组样品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包含1个样品检出多种的情况。总体而言,检出率很高,但是大多数豆芽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为26.75%,吲哚乙酸的检出率为16.23%,6-苄基腺嘌呤的检出率为21.05%,赤霉素的检出率为12.72%,噻苯隆的检出率为0.88%,其余均未检出。从样品检测结果含量来看,检出的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氯苯氧乙酸的残留量有很多大于定量限,最大残留量达到210.24 μg/kg,超标率达到23.25%;吲哚乙酸的检出率仅次于4-氯苯氧乙酸,但是均在定量限以内,最大检出值为8.43 μg/kg;6-苄基腺嘌呤的检出值均在10 μg/kg以下,但是检出率很高,达到21.05%;228组被测样品中,赤霉素有29组被检出,2,4-D和噻苯隆分别检出4组和2组,其中噻苯隆有1组检出超标,检出值为14.03 μg/kg,但是使用范围不广。
2.2 4-氯苯氧乙酸的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表1得到的结果,着重对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范围很广,且超标率远远大于有检出但合格的概率。其中,检出且合格的仅有8组,其余53组均超标。检出范围在200 μg/kg以上的组数有11组,超标率达到4.82%,说明4-氯苯氧乙酸在豆芽中的残留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调查研究对安徽省部分地区50家超市及农贸市场作为采集点的豆芽进行11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状况进行抽样检测,从农药残留检出的次数分析,发现未超标的9种检测项目中吲哚乙酸、6-苄基腺嘌呤和赤霉素的检出在较低范围内,其余6项均未检出,这说明9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质量安全状况比较好。噻苯隆仅有1组检出,基本处于风险程度范围内,不存在安全风险。4-氯苯氧乙酸最容易检出,超标的农药残留种类也为4-氯苯氧乙酸,说明豆芽中检测的农药残留超出风险程度范围,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从豆芽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残留范围和残留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应该定期对市场上的豆芽进行抽样检测;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抽检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相关体系;制定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的安全信息交流平台,以规避风险因素。 4 参考文献
[1] 徐爱东.我国蔬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及残留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9,1(8):1-6.
[2] 朱杰丽,杨柳,柴振林,等.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分析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2):232-237.
[3] 王岚,林海丹,徐娟,等.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的比对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3):70-73.
[4] 张泸文,焦广睿,王珂,等.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2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7):2678-2687.
[5] 刘柏林,谢继安,赵紫微,等.稳定同位素内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与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J].分析测试学报,2017,36(5):601-606.
[6] 刘印平,王丽英,路杨,等.河北省市售豆芽菜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调查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10):3827-3833.
[7] 黄何何,徐敦明,周昱,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多种天然植物生长调剂的残留量[J].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2014,5(4):1133-1141.
[8] 新鲜水果蔬菜取样方法:GB/T 8855-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9] 郝杰,冯楠,姜洁,等.水果蔬菜中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36(21):303-309.
[10] 高强.豆芽中多组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质谱检测[D].郑州:郑州大学,2015.
[11] 蔡轶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12] 苏明明,杨春光,李一尘,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粮食作物、瓜果的影响及其残毒研究综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8):2575-2579.
[13] 史晓梅.多效唑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技术及多效唑在桃上的残留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4] 唐莉娟.食品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分析新技术研究及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5] 史曉梅,金芬,黄玉婷,等.水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417-4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8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