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以素描课程建设为例,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专业课程含金量。
  关键词
  艺术类  课程建设  成效
  中图分类号: G434;J0-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14
  近年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建设,使得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旺盛。但现实中,一方面设计公司人才短缺,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难以应聘到设计公司的岗位。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产生的距离,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以成果导向的理念,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艺术设计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熟练掌握电脑技能,另一方面要具备灵活应用手绘技巧的能力。部分专业对素描、绘画技法在人才培养上重视不够,任课教师安排课程内容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当务之急是加强素描等课程的教学改革。
  1 基于就业导向的素描课程教学改革
  素描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大类必修课程。以往的素描课程是以写实为训练目标,一般用几何石膏、静物为实体进行练习。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将实物展现在画面上的比例、敏感度、空间感等作为评判标准。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素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不仅需要写生再现能力,更需要手绘能力,根据用户需求转变为设计图的能力。因此,设计类学生的素描课更是培养学生将客户需求、灵感展现在图纸上的手绘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素描训练上强调学生将客观事物进行重新组合、创意联想或者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绘制在画面上,展现出另一张视觉效果。例如橡皮铅笔的诞生就是把单个的铅笔和橡皮组合在一起,形成橡皮铅笔,有效的解决用铅笔时找不到橡皮的尴尬境地。学生需要通过设计的专业精神观察事物外表特征、分析事物的内在特征,然后用设计的专业思维通过手绘语言把事物的内外特征表示出来。造型能力被锻炼的同时,也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学会用设计思维与手绘表达设计灵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一个好的设计师作品是能够讲故事的,长期以后?总有学生画不出作品,究其原因是学生文化知识薄弱,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有的?画,再通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让学生想得到并且能画出。
  2 以素描课程改革为动力推动精品课建设
  2.1 以课程建设提升师资素质
  课程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人物。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提升师资素质。以完善师资结构为目标,引进高水平人才进校工作,向教师队伍中注入新的能量。对于高水平教师或者企业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科学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
  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有计划的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参加培训、进修或者企业实践,促进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开设专题工作坊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让严谨的教学传统及优秀的师德师风传承下去,另一方面研讨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建立优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用时间去研究教学,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
  2.2 更新建设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以成果导向为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就要随之建立培养艺术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建设目标与相应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模式。课程内容上强调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破填鸭式的教师讲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勇于探讨、勇于创新的艺术类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扩大课程教学的信息量,增加專业领域新知识,是课程增加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
  2.3 加强项目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自2005年起,组织学生参加了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感,促进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对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参赛类别中有一项是将企业营销的真实课题引入比赛,提供给学生真题真练的机会,让学生的实践学习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将比赛等展览展讯引入课堂教学。引入比赛及展览项目,将作业与比赛、展览要求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参展中有针对地得到锻炼和成长,更好地掌握同类课程的发展前言动态。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聘请业内专家及企业导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架起专业教学与市场的桥梁。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与高校建立产学协同合作育人模式的企业重视此项工作,与学校的合作逐渐趋于规模化和稳定化。各艺术类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对接,在课堂上引入企业项目。在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要求企业教师进入课堂指导学生设计作品。
  将比赛和项目式教学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是让课堂教学更有结构的学习方法,他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分组合作。给学生布置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与优势选择课题,并组建课题小组,在课题任务的前期调研、资料搜集、绘制小稿、正稿绘制、整理调整、衍生品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分工合作,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MOOC、微信公众平台、美术展览等搜集资料,并将资料汇总进行小组讨论,最终作品呈现形式可以为一幅集体创作作品,也可以以组图出现。
  教学方法改革,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要将专业发展的前沿及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方法也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和个性化学习。
  2.4 多元方法,科学评价学生   对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新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在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内其他教师与企业导师一起参与,对学生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侧重考核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后以学生的综合表现为主要内容,促使学生潜在优势的发挥。
  借鉴美国VALUE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制定考核方式。VALUE旨在基于过程检测和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而非依赖于标准化考试。VALUE的评价标准适用于各个学科的各个阶段,鼓励教师去实践和创新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艺术类课程考核中,把学生的平时作业、创作过程、课堂任务、主题创作、项目实践等视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直接依据。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作过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完整记录从构思、搜集素材、实地考察、设计小稿、正稿等创作全过程。考核中将课程需要达到的技能分为四个评价等级,用于评定学生最终成绩。
  3 成果
  素描课程为艺术设计及绘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艺术设计、绘画必不可少的造型基础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通过讲授素描的发展、历史、种类及功能等,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对素描绘制工具、艺术风格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通过素描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和体验感受能力,提高理解、分析、判断的形象和抽象能力,养成透过表面探索事物内部整体特征的思维习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与研究的创作精神,达到积极主动的认识与创造。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能力,学生掌握传递信息的多样化表现方式和艺术设计语言。最终达到通过素描课程“认识自然,发现设计”的目标。
  (1)课程设计变革。根据大一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现状水平,有选择地进行结构素描教学训练。再者是教学内容的重构,在课程设计上采用综合、交织、相融合的方法,把原有的单元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整合去消化和掌握。在不同的课程实操中,以项目工作流程的任务为依托,同学在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理论知识和手绘能力有机结合,达到社会需求的设计岗位能力要求。将课上和课下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脑、眼、手的配合能力,学生能够主动的创造性学习,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一般高校教师都是从毕业学校到工作学校,企业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少。随着双师制要求和项目式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到企业去实践,增强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便于在项目式教学中与企业导师一起有的放矢的协作来指导学生作品。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培养方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内容。科教融合的发展,教师教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设置教师工作室,教师把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横向课题带到学生身边,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學生的学习热情。
  (3)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每个课堂必备条件,如今的信息技术不再是插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PPT文件,而是应用中国大学MOOC、云班课、微助教、雨课堂等平台授课,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个“过去未去,未来已到”的人工智能起步阶段,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教师将信息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教师将微课上传到平台上,学生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的限制,自主学习,也充分体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学习范式转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模式和多样教学方法。
  4 结语
  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的金课,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强挑战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本科优质课程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课程和教育理论为指导精神,突出课程的育人指标。通过提升师资素质、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等方式实现教书和育人并进,学校教育不仅停留在做题结题层面,让学生在从做题结题的环节中学会做人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7.
  [2]齐晓倩.创意写作课程“校地合作”建设模式的成因探析[J].智库时代,2019.
  [3]王小巍,等.基于移动学习的新专业课程建设效益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