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放课程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进入21世纪,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为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这种课程新模式正在加速教育模式和课程资源的深度融合,并推动高等教育迈向信息化发展道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如何借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如何迎接挑战和机遇,对学校自身发展乃至国家教育未来大局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路径探索;应用型本科;在线开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70-02
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现已席卷全球,无论是对行业发展还是教育领域,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共享模式,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理念和育才模式。可以说,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慕课建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1]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以在线开放课程作为重要抓手,合理地利用这个宝贵机遇,深挖互联网+在线课堂的巨大潜力,结合实际操作的探索和实践,参照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的已有发展经验,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定位和水平,进行自身的路径探索。
一、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地缘优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接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现实需求,为当地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应用型人才。在和当地企业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合理地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反馈,及时地修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二是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高层次综合型大学针对培养研究性的人才需求不同,应用型本科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即工程能力的培育,在办学理念上更容易接纳新鲜事物,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与产业相融合,与企业相衔接,培养合格的新工科视野下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起点不高,自身条件优势不突出,在探索在线开放课程方面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相比,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1.高水平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起步早,定位高。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紧接着,中国在2013年同时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元年。高水平大学凭借自身的集成优势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再加上优质的教学团队和教学生态,在开展在线开放课程这场竞赛中早已远远领先。而地方应用型本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生源质量相对竞争力较差,加之平台因素,难以吸引到具有信息技术融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探索阶段,无论是习惯于传统授课模式的老教师,还是刚从学校里毕业走出来的新教师,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态在认知层面还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和抵触感。毕竟,在线开放课程需要融合优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于新接触的高校而言,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转变仍需要时间。目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满意度与接受能力仍存在差距,传统以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难以为继,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度低下,最终影响学生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和人才培养质量。
2.地方应用型高校难以同国外协同办学,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慕课风潮从美国开始,继而席卷全球。西方的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实践早已先行,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并形成相应成熟和完备的教学管理运行機制与课程体系。除此以外,西方国家在技术支撑、数据分析和网络运营方面,本身就比中国要更加发达。这种外在的技术环境倒逼我们,并指引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在发展过程中,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间隔、障碍,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合作办学层面,都难以打破校际、国间的樊篱,很难抓住这次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的变轨超车的重大机遇。由于地方特色各异,即使一个学校会并行多种计划录取生源,对应的教学计划水平也参差不齐,与现行的国际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质量标准有很大的差距。除了与国外高校存在差距以外,国内高校的教育资源分布也存在不均衡情况。在线课程库资源欠缺共享机制,校际、地区之间的知识全要素的流动受到很大的客观制约。
3.在线开放课程规模小,难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在线开放课程基于新兴的数据链分析,通过对学生用户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变化,以及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反馈,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携同任课教师教学手段的相应改变,一直动态地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开展本课程专业定制,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周期较短,许多高校在在线开放课程实践上处于起步试水阶段。部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都是通过试点工程分轮进行的。采取通过遴选立项、分批建设的方式推进,鼓励二级学院申报和学校遴选立项的方式同时进行。这种摸索中前进的方式,就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资源范围狭窄,只能在学校现有的技术和师资课程条件下提供的课程范围内进行选择,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根据每一专业类别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专业设置、就业倾向进行特色定制。这种一刀切的课程资源建设初步阶段,很难激发在线开放课程的无边界潜力。
二、在线开放课程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现路径
1.打造课程共享平台,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打造应用型模式。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更迭,教与学也随之发生剧变。国内外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经验和技术完善,都给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发展模式和师资水平的基础上,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不断地完善平台建设水平,争取与办学层次高、发展程度好的大学打通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打造课程联盟,取长补短,基于现有的应用型教育实际需求上,不断探索新技术,先在初步阶段打造省内共享资源平台系统。通过互相借鉴和学习,解决平台运行难题,争取缩小与高水平大学的质量差距。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顺应新工科发展大势,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思路,研究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引用企业产业技术资源进入教学全过程。同时,引入企业的优质资源和案例,因材施教,用行业标准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进行认证。 2.完善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打造课程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高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更离不开优质的课程质量和机制保障。在线开放课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发生了改变,更多地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评价者,同时也对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融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利用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重塑教学过程,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改革。在打造平台的同时,对教师的进入门槛和资质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是否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对信息化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是否较高热情,有无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否能够依据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点将知识碎片化并重新设计编排,能否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组织教学。这些都应该当作评价教师资质是否合格的具体量化标准。组织并部分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意识到教学的关键点要从“研究怎么教转变为研究学术怎么学”,通过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2]只有通过这个中心和重心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校在完善师资力量的同时,应该强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在现有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培養方向,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改进机制。平台应发挥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能随时跟踪到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和难点。
三、前景展望
在线开放课程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变革,是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革命这场竞赛中,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在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发展在线开放性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面向未来的实践探索和佐证。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创新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养成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时代已经赋予高校新的使命和任务,如何深挖互联网的潜力,打造自己的学校品牌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就是一个重要机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乘着这股东风,借力平台,大力培养一批多样化、实践性强的创新工程人才,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岩.发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新工科建设的推动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8,(1).
[2]陈燕秀.基于慕课资源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