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朐县中药材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临朐县在中药材资源、产业规模、品牌认证及加工基础等方面的现状与优势,并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及产供销信息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发展布局、提高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以期为临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现状;问题;对策;山东临朐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7-009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临朐又称骈邑,地处鲁中,位于弥河上游、沂山北麓、潍坊西南部;面积18万hm2,辖2镇8街,境内丘陵、山地、平原交错,山区丘陵农田1.3万hm2;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远离工业污染区,生态环境优美;土壤以壤质土为主,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中药材生长,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1]。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养生和中药保健的需求日益迫切,中药材种植备受青睐。如何做大做强临朐中药材产业、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领导决策者和农技推广人员探索的课题。临朐县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特色突出,总体规模不小,整体上处于由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阶段,中药材种植资源方面的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1    发展现状
  1.1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临朐县药材类植物非常丰富,有丹参、黄芩、桔梗等500多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有250多种。当地具有采药、种药的習惯与传统,历史上曾被称作“药材之乡”。另外,临朐县是山东省丹参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1 600 hm2;山东省道地中药材还有黄芩,种植面积620 hm2。
  1.2    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据2018年11月统计,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2 600 hm2(不包括山楂),主要分布在寺头镇、辛寨镇、九山、蒋峪、冶源镇等乡镇。其中,丹参种植面积1 600 hm2、黄芩620 hm2、薰衣草207 hm2,其他药材如桔梗、玫瑰花、三七、花椒、黄精、射干、蒲公英等173 hm2。年产中药材1.24万t,产值1.14亿元,以寺头、九山、辛寨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基本形成。
  1.3    品牌认证初见成效
  山东沂峰丹参茶制品有限公司将丹参的根、叶、花作为原料,生产出“沂峰”牌丹参茶,2009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7年12月,“临朐丹参”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辛寨、九山、蒋峪、寺头、沂山等5个镇(管委会),共计176个村,被划定为地域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18°18′~118°45′、北纬36°11′~36°25′。
  1.4    具备一定的加工基础
  目前,县内较大的中药材收购、加工企业有临朐乐华中药材有限公司、山东沂峰丹参茶制品有限公司和临朐县金太阳食品有限公司等。临朐乐华中药材有限公司拥有切片机、烘干机、打包机等中药材加工机械,年加工丹参、黄芩等原料药材500 t;山东沂峰丹参茶制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6个品种“沂峰”牌丹参茶,年销售收入约1 200万元,在临朐、沂水、沂源等地共建设丹参标准化基地12处,面积200 hm2;临朐县金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桔梗生产基地100 hm2,年加工桔梗约3 000 t,出口食用桔梗约1 000 t。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
  2.1.1    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 临朐县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九山、寺头、辛寨等南部、东部山地丘陵,总体规模虽然较大,但大多是一家一户零星种植,分散不连片,规模化程度低;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设施较差,栽植、打药、收获等大田管理机械化装备严重不足,缺乏中药材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另外,科技投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材的快速发展。
  2.1.2    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不高。近年来,随着青壮年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留守农村的农民大多为老弱病残,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缓慢,中药材生产过程粗放,有时存在因盲目追求产量、效益而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农药残留较重,不仅影响药材品质,还污染了生态环境。
  2.2    组织化程度低
  临朐县虽然成立了中药材协会、乐华丹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绝大部分种植户仍然缺乏统一的组织生产,“老人农业”现象突出,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缓慢,质量标准难以统一,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药材收购商不少,但大多单打独斗,抱团发展意识不强,协会作用发挥的不明显,也制约了临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2.3    产业链条短
  大部分中药材以原材料或片剂等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中药材深加工设备尤其是有效成分提取设备投资大,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深加工程度和综合开发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仍未突破;而且随着环境保护和土地政策的收紧,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取得困难,晒场、仓储、车间等发展空间受限,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型加工企业入驻临朐困难重重。
  2.4    产供销信息不畅
  目前,全县仍未建立统一、规范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中药材种植、销售方面的信息不通畅,发展规划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行业发展交流不够,中药材种植、销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种植收益波动较大,挫伤了药农持续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全县中药材成交量虽然很大,但却没有专业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中药材销售只有通过少数几个中药材经纪人、收购站点,市场建设滞后,中间商垄断赚取差价,药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3    对策
  3.1    合理规划发展布局
  本着兼顾当前与长远、生态与经济关系的原则,在积极打造以寺头、九山、辛寨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优势区的同时,立足各镇街传统种植优势,适应养生、保健、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农业发展趋势的需求,扩大种植粮药(荞麦、绿豆)、菜药(生姜、山药)、果药(大枣、山楂)、菌药(猴头菇、灵芝)、花药(金银花)、树药(杜仲、花椒、银杏)同源植物,充分发挥食药双重效能的潜力挖掘。
  3.2    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3.2.1    加强培训引导。加大科普及宣传力度,搞好中药材栽培管理知识的重点培训,加大种苗研发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药农的科学种植水平[2];建设中药材信息平台,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引导企业通过订单形式组织生产。
  3.2.2    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格农药使用;健全中药材基地生产管理档案,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控制与追溯体系,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中药材原材料,满足市场需求;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步伐,提高中药材品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在全国叫得响的临朐品牌,不断提高临朐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精准度。
  3.3    健全产业发展体系
  3.3.1    探索多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多种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如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倡导中药材生产企业和制药企业对接,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新格局[3]。
  3.3.2    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将中药材种植与旅游、观光、养生相结合,充分挖掘当地自然优势,以中药材为核心,集种植、加工、旅游、康养为一体,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3.3.3    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联合,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提高中药材加工产品的技术与技艺,提升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开发能力,运用现代科技促进中药材产业深度开发[4];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引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实力强劲的大型制药企业和科技研发人才到临朐安家落户,实现中药材产业产地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结合中药材观光、采摘旅游、农家乐开发等,加快中药材休闲养生经济开发。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把中药材产业纳入本县域经济发展统籌规划,制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在品牌认证、中药材种植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奖励,激发广大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热情;完善激励政策与资金扶持政策[5],建立中药材产业多元化开发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在基地建设、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    参考文献
  [1] 郭瑞齐.山东临朐中药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2] 刘荞卉,黄依依.岷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问题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2018(4):68-71.
  [3] 陶正明,周旭宝,张大彬,等.文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今日科技,2016(1):54-55.
  [4] 焦阳.我国中药材种植技术现状研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32):16-17.
  [5] 孙凤阳,朱佩群.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4):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2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