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景谷县蔗糖产业发展新机遇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蔗糖产业是景谷县的传统型支柱产业,也是全县产业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县产业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景谷县蔗糖产业也经过几起几落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自2017年以来,逐渐步入平稳发展期。本文根据目前全县蔗糖产业现状,分析总结了蔗糖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蔗糖产业;发展历程;问题;新机遇;云南景谷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25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景谷县甘蔗种植发展和加工生产历史悠久,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版)[1]记载:“清代及民国时期,县内唯有威远坝、勐戛坝及勐班坝种蔗,其他地区间有少量种植,产量低,多供食用。”后经多次起伏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蔗糖产业成了全县四大经济支柱(林、糖、茶、畜)之一,奠定了蔗糖产业成为全县传统型支柱产业的基础,特别是2017年9月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蔗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又一次迎来了景谷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1    发展历程
  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版)[1]记载:景谷县蔗糖生产,清代即为商品,并有“糖厘”税征。民国元年(1912年)有县农业促进会倡导经济作物种植,以后地产小盒子糖渐销县外及边境。民国33年(1944年)成立县糖业公会管理维护糖业利益,1948年停止。1949年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生产资料,在集体生产中逐步发展。1959年初,人民公社组织“大战甘蔗”,层层下达生产任务,蔗区由威远、民乐、永平、勐班低热坝区向正兴、益智、碧安、景谷、半坡等山区、半山区扩展,种植面积达820 hm2,产量31 000 t。1960—1978年,由于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全县种蔗面积仅徘徊在133.33~200.00 hm2之間,产量为6 000~9 000 t。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紧跟全国步伐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全县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了农业产业生产发展政策,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7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增至 2 360 hm2,产量122 000 t。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突破3 333.33 hm2,产量16万t;1997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首次突破6 666.67 hm2,产量32.73万t,之后基本巩固和维持发展近7年。2003年至今,由于全县糖业体制改革、公司更替等原因,还经历过山车式“两起两伏”,即国有体制改制前的第一个低落期、改制后的第一个上升发展期、公司经营不善更替前的第二个低落期、公司更替后的第二个上升发展期[2]。现在景谷县蔗糖产业发展正处于公司更替后的第二个上升发展期。全县现有钟山、永平2个日处理3 500 t的甘蔗白糖加工厂,2018—2019榨季,全县甘蔗种植总面积6 110.99 hm2,总产396 685 t,平均单产64.95 t/hm2,出糖率12.9%,生产白糖48 340 t;总产值24 653.4万元,农业产值15 733.62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 387.0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 862户、户均增收9 627元。
  2    利益联结沿革
  利益联结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纽带,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都难以打造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大产业。在景谷县蔗糖产业发展中,种蔗与制糖的利益联结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成立初期、国营统管期、改革开放初期、私营订单期5个时期;从利益联结形态上区分为无联结——小作坊自定生产——国营统购统销——家庭联产承包+国营收购——公司+农户;从利益联结紧密程度上来看,是从“无联结”到“有联结”到“紧密联结”的发展过程。具体来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私有生产,蔗农自己种植自己加工(也有以蔗易糖或托作坊加工,赚取加工费的),此时期种植和加工没有分工,与其他农户或者个体没有任何利益联结;1950—1958年,由互助组及合作社组织种植及加工,种植和加工依然没有分工,与外界也没有利益联结;1958—1978年,景谷县已经建起了国营糖厂,制定出台了“发放预付定金,地边过磅,厂方集运入榨,集体结账”“定基数收购,超基数奖售粮食,一定三年不变”等政策,使全县蔗糖产业种植与加工彻底进行了分工,从而有了利益联结的雏形;改革开放后,全县蔗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国营收购”,此时期的产业发展,农民因为有耕地使用权,发展产业也有了主动权,但产业病垢较多,利益联结依然不紧密;真正使景谷县蔗糖产业利益联结达到紧密联结的应该是21世纪初期(2004年),由私营企业正式接管,以市场经济方式运作至今,产业发展形成了“公司+农户”的模式,特别是2017年9月,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接转景谷蔗糖产业后,主推宿根蔗全膜覆盖、新植蔗药膜一体化等新技术,形成了“公司+大户+农户+基地带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模式,为景谷县蔗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差
  景谷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统计法定耕地面积35 560 hm2,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仅有11 600 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2.62%。耕地中机耕道路、灌溉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少,农业总体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3.2    投入不足
  近年来,景谷县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连续实施“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完善了部分糖料蔗基地的基础设施。但项目投资平均仅9 000元/hm2,实际建设需求与投入严重失衡,难以规模化、高标准有序推进基地建设。
  3.3    加工生产能力亟待改造提升
  景谷县现有钟山、永平2个日处理3 500 t(钟山日处理1 500 t、永平日处理2 000 t)的甘蔗白糖加工厂,根据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与县政府签订的发展规划,到2022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将达13 333.33 hm2,产量达到89.4万t,按景谷县现有加工处理生产能力测算,需满负荷加工256 d,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加之,永平糖厂地处景谷6.6级地震中心地带,在地震中受损较重,至今未能完全修复,更凸显全县蔗糖加工生产能力改造提升的紧迫刚需性。
  3.4    产业竞争
  由于景谷县地势高低起伏,气候垂直变化,同时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使景谷县具有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生产力的高效性。全县农业产业类别多、品种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就有粮食、蔬菜、甘蔗、水果、茶叶、咖啡、橡胶、烤烟、水产、畜牧、生物药材等10余个产业,产业间争地、争劳力等现象较为普遍。
  3.5    灾害频发
  景谷县地处属于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具多种气候类型,低温、霜冻、干旱、大风、冰雹、洪涝、泥石流等极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谷县蔗糖产业的持续发展。1999年发生的低温霜冻灾害就给景谷县蔗糖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近年来,景谷单点出现极端自然灾害频率越显频繁,给景谷县蔗糖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和风险。
  4    面临的机遇
  4.1    优越的资源禀赋
  景谷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年均温20.3 ℃,年均降雨量1 295.8 mm,全年无霜期日数346 d,全年日照时数1 994.4 h,年均相对湿度7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气温高、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气候资源禀赋优越,是发展甘蔗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天然宝地,是国家蔗糖发展规划优势区和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县。
  4.2    实力雄厚的龙头带动
  景谷蔗糖产业依托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发展,公司于2017年10月正式在景谷注册成立,隶属于实力雄厚的全国蔗糖行业龙头“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蔗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景谷蔗糖产业迈上发展的新起点。
  4.3    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蔗糖产业是景谷县传统型支柱产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持续发展至今,对全县热区农民增收致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热区农民对“蔗”和“糖”的认知根深蒂固,产业发展群众基础好。加之现有的生产基地、加工能力和产品知名度,产业发展基础坚实。
  4.4    到位的产业补贴政策
  景谷县蔗糖产业依托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根据合作协议和公司发展规划,每年年底制定甘蔗种植扶持政策,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2019年,新植蔗无偿补贴最低补贴1 500元/hm2,最高补贴7 050元/hm2(田蔗百亩以上连片+全膜覆盖+农药联防);有偿扶持政策给予18 t/hm2种苗预购定金扶持(种苗价格按当年对应的优良品种和普通品种收购价格执行),公司给予预购供应测土配方甘蔗专用追肥30~45包/hm2+有机肥30~60包/hm2扶持。同时,配套出台种蔗农药预购扶持、种植启动金扶持、砍运启动金扶持、宿根蔗用肥扶持、蔗区道路扶持等相关政策,并责任到人负责扶持政策执行落实到位,极大提高了蔗农生产积极性。
  4.5    成熟的主推集成技术
  公司及农业科技部门根据全县蔗糖产业发展实际,集成主推“良种+品种结构+植期结构+全膜覆盖+虫害联防”等增产增糖措施和技术模式,此项集成主推模式已在景谷县获得示范成功,将为企业发展、产业增效和蔗农增收贡献力量[3-4]。
  4.6    完善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
  全县农业科技部门成立有专门负责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经作站,明确了具体负责技术服务目标和区域,积极配合公司做好产业发展的技术示范推广;主要蔗区乡镇也成立蔗办,配齐相关技术人员,明确具体职责责任,负责完成本辖区内甘蔗种植发展的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公司设有原料生产科,具体负责原料保障供应相关工作,形成了纵向“县+乡镇+村组”、横向“县+公司”的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7    全方位信息共享惠農
  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平台,收集产业发展相关动态信息,通过综合研判后,及时发布新品种、新产品、灾害性气象等相关预测、预警,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5    参考文献
  [1]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2]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78—2008)[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3] 全怡吉,武晋宇,李如丹,等.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糖料,2019,41(4):76-80.
  [4] 张慧君,赵文华,曹阳.临沧市加快蔗糖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J].农业科技通讯,2019(7):4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6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