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高校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保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本文探讨的关键。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几个方面探讨了当前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0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33
  区域经济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持。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也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指明了方向。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结构和课程设置结构,影响毕业生就业;地方高校的人才输送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1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地方本科院校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主要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应以培养知识储备深厚、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定位不结合学校发展特点,对自身发展情况没有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存在着忽略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办学误区,忽略人才的真正需求和本校的办学特色,盲目追求学生人数的规模扩张,办学层次单一,学生培养质量降低,应用能力差。
  1.2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衔接
  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缺少衔接。地方高校培养人才除了往外输送人才,更多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而一些高校关起门来办校,无视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仍然落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缺少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开设。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创业改革一直在路上,地方本科院校若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及时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势必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脱轨,造成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供应不足,而毕业学生却就业难,形成“用工荒”与“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局面。
  专业知识覆盖面窄,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黑龙江省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本专业知识,理论讲述为主,与社会实践联系少,课程内容缺乏相关学科的涉猎,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思索有限,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到当地工作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差,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而且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过于草率,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就业工作碌碌无为,无法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
  课程结构有待完善。黑龙江省高校普遍存在课程结构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课程设置还按原有的体系,没有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证过程,导致课程设置表面体系健全,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例如:黑龙江省一大旅游特色是冰雪旅游,部分高校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却没有接受正规的冰雪旅游的学习,导致其毕业后对冰雪旅游还是肤浅的认识,更无法投入到冰雪旅游的建设中来。再例如: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随着两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作为黑龙江省的高校要培养合格的新生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懂得贸易知识,还要掌握俄语这门语言。而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学贸易的只学贸易不会俄语,学俄语的只学俄语不会贸易,导致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总是存在短板,无法胜任工作。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低,无法真正做到校企对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课程讲授以理论为主,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偏低,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较差。实践授课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授课教师也是没有深入社会的无实践经验的老师,致使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 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影响经济发展,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的价值。高校专业设置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以及未来经济的走向,满足区域经济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校内成立专业质量评估委员会。每个专业按期上报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要求具体全面,责任落实到位,专业评估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评估,对没有达到目标、发展状况不好的专业进行改进整合,专业负责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连续两期评估末位的专业,给予其专业负责人免职的处罚。校外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聘请优秀的企业家、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办人员、各行业的带头人等,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其次,学校要优先发展重点专业,培养优势特色专业。
  2.2 科学设置课程
  重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深化理论课内容,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建专业核心课程群,并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提高实践课学时比例,重视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做到落到实处。实现校企真正对接,建立校企对接班级,企业按时派人员到校指导实践,由企业人员和有过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联合授课,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习合格的人员可以留在企业工作,这样培养的学生既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其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将所学成果进行转化,进行自主创新创业,学校根据转化成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3 提升师资队伍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识深厚的理论教师,更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践教师,實践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实践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学习国内外其他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外出进修学成归来的老师要在校内开展学习交流会,将其学到的先进理念带给每一位教师和管理者。校内定期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对获奖者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还将其表现纳入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系统,表现突出的教师要在全校开展公开课,起到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考取更高学历学位,招聘高学历人才。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定期派送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通过这种锻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并把成果带到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祥霞.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仿真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商业会计,2016(4).
  [2]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输解析,大学教育科学,2012(3).
  [3]王新清.构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教书育人,2015(10).
  [4]俞佳君.以学习为中心:高校教学评价的新范式,高教探索,20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9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