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关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高效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受连续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了水量的消耗和水源枯竭速度。笔者结合大关县水资源实际情况,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好水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综合高效利用,才能确保全县28万人和58.45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和28万亩的灌溉需水要求,促进大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大关县由于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变化较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经济基础的薄弱,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日渐增强,尤其是2009年以来连续干旱的影响,加快了水量减少或枯竭的速度。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结合大关县实际,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好水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综合高效利用,使大关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大关县水资源的主要因素
1、地质构造对大关县水资源的影响
大关县属“川滇经向构造带”北段东缘,处于扬子准地台娄山弧形箱形褶皱区,位于巧家—莲峰大断裂北东侧,构造形迹以南北向及北东向为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呈“多”字形排列的不同规模的褶皱、压扭性断裂组成,南北向构造体系以褶皱发育为主;断裂发育主要体现在北东向构造体系中,使大关县区域性小流域的产水量沿着断裂面渗漏而形成亏水流域,其主干河道长期处于断流状态,地表径流亏损突出,是地质构造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典型。
2、地形地貌受到深切割河流的板块划分把大关县水资源埋入深渊
整个大关县座落在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的抬升坡面上,受到五大河流及数条冲沟溪流的冲涮切割,形成了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河流深切、悬崖峭壁的自然地貌,横断面地表近似于“正(余)弦曲线”,而纵向地表则呈不规则的台阶状由北向南攀升,加上乌蒙山系和五连山系两大山脉由南向北倾斜呈“撮箕状”包围,把大关县划分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地块,迫使人们居住分散,耕地零乱,人们只能在呈“V”字形深切割的河流两岸斜坡上居住。从国土二调资料中获悉,全县小于2°的耕地为699.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4%;2°~6°的耕地为2661.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54%;6°~15°的耕地为93348.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83%;15°~25°的耕地为130534.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6.34%;25°以上的坡耕地为268397.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15%。地形板块的分散划分加深了大关县山区水利发展的难度,加上河流冲沟的深切割让地表径流沿深谷流走,把丰富的水资源埋入深渊之中,使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3、坡面堆积体为地表径流提供了下渗条件
全县处于河流深切割高中山构造侵蚀、剥蚀中山斜坡,自然灾害频发,峰林谷地呈现明显,坡积体、崩积体等堆积体广泛分布,这些堆积体结构松散、蓄存水量低下、为地表径流的渗漏提供了便利条件,除暴雨形成泥石流外一般没有地表径流,而是降雨渗漏形成地下径流沿地下岩基面的空隙流入深谷的河流中,尤其是寿山乡的寿山村、甘海村、小河村、柑子村和吉利镇的营底村及翠华镇的雄魁村、田元村等最典型,是水资源短缺的又一个成因。
4、喀斯特地貌既造成地表径流的亏损,又为蓄水设施兴建设置障碍
大关县处于河流深切割高中山构造溶蚀高中山斜坡,岩溶中等发育,喀斯特地貌随处可见,主要以上高桥乡、玉碗镇的出水村和火地村、悦乐镇新寨村的大岩上到保山一带、吉利镇的小寨村等最突出,地下岩基经过长年累月的溶蚀,形成大小不等的溶洞,为地下径流的下沉排放提供了通道,促使地下径流在深渊峡谷的低洼处出露,严重造成区域性地表径流的亏损,这种地质环境条件,若采用蓄水设施蓄存水量也只能是池(窖)工程,无法利用天然地形条件建设塘坝及以上的蓄水设施,这些区又是水资源短缺的再一个原因。
5、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降水时空的分布
大关县属低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极其不均匀,每年的5~10月(雨热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79~96%,多年平均87.8%,当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冷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4~21%,多年平均12.2%。再加上由于基础设施差、经济条件薄弱,资源尚未得到合理有利的开发利用,到2011年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2478.0373万m3,其中:城乡供水507.0932萬m3,一般工业用水6.0278万m3,农业用水1964.9163万m3,农业用水占用水户的比重达到了79.29%,当之无愧的成了用水大户;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相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954%,与当年水资源总量相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043%,按照国土二调的耕地面积49.56万亩计算,水利化程度仅为21.41%,应季水资源大大失衡或者是不匹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十分低下,严重制约了大关县农村水利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同存并日渐增强。
6、县级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了水资源不匹配
大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产出有玉米、洋芋、稻谷、红薯等,2011年粮食生产总量9365.6万kg,农业总值629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02元,特别是大关县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6742万元,而财政支出高达88066万元,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7.66%,收支严重失调,县政府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有心无力,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投资维持,但投入有限,导致了大关县水利化程度呈下降的趋势,真正体现出“作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村水利综合开发高效利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大关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大关县的农村水利发展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多建设蓄水工程设施,蓄水工程有“兴利除害”的功效,其方式有库、塘、池、窖,能把有限的水资源蓄存起来,有效地进行季节上的调节和地理位置的区间用水分配,克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地质条件带来的缺水问题;其次是“引”,引水工程应优先选择管道引水措施,不具备管道引水的再用三面光渠道引水。结合水资源状况,有泉水出露的和常年水流不断的冲沟溪流直接采用三面光渠道或管道取水,按照“先饮后灌,先农后工”的原则,以海拔从高到低的秩序整合可集中的水资源,便于合理的分配利用,并赋予塘坝窖池蓄存在田间、农户;最后才是“灌”,农业灌溉用水始终是山区农业县的用水大户,灌溉方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常用的有漫灌、喷灌、滴管、微灌等,山区农业的漫灌适用于水田灌溉,坡耕地适应喷灌、滴管、微灌等管道灌溉,作好蓄、引、灌的有机统一,既节约成本,达到综合高效利用的目的。 三、大关县水資源的配置和综合高效利用措施
1、以上高桥乡的大海子水库为人饮水资源开发,其他零星泉水配合,确保上高桥乡的农村饮水安全,暂不考虑灌溉用水。
2、以罩子沟水库为综合用水水源开发,其他零星水源配合,覆盖罩子沟、金海的农村饮水安全,并发展罩子沟节水灌溉小型灌区和金海高效节水灌溉灌区。
3、以海坝水库为综合用水支撑水源开发,新坪堰补充,充分利用水资源量,从太坪新寨塘房到寿山镇方向延伸,以农村饮水安全为主,并发展太坪节水灌溉小型灌区和塘房新寨高效节水灌溉灌区。
4、整合梭哥坝水库综合利用水资源,覆盖寿山镇的寿山村、甘海村、小河村的打草坝海拔1500m以下区域的农村饮水安全、灌溉和工业园区的用水。
5、以出水堰的现状为基础,汇集沿线的水资源加入,再利用翠屏山水库的补充,稳定现有的水田灌溉面积,划出大园子灌区、田园灌区、安乐灌区作为高效节水灌溉灌区和纸厂沟、田坝、熊魁干坝子为节水灌溉灌区。
6、以罗汉坝水库的现状为基础,汇集东西堰沿线的水资源加入,稳定现有的水田灌溉面积,划出龙田灌区作为高效节水灌溉灌区。
7、待太华水库、广东坝水库建成后,按设计覆盖范围内的水资源配置。
8、现天星镇集镇供水水源是黄水河的溪沟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的要求,应以天星镇鱼孔村关帝坪上游海拔1200.000m左右处的泉水为主要水源点来配置,置换现有的水源,确保集镇的饮水安全。
9、在吉利镇、悦乐镇、寿山镇、天星镇、翠华镇、玉碗镇等既有灌溉要求又没有骨干水源支撑的地区,应从“五小水利”和小型灌区着手,恢复、改造、除险加固381条849.79km的渠道以及加快304个小型灌区、16个高效节水灌溉灌区15.9524万亩灌溉面积的建设速度,实现到2020年全县发展灌溉面积到26.9918万亩的目标;并预留上高桥乡的端阳坪水库为备用水源,直至2030年完成28万亩的灌溉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大关县农村水利的发展,就应该坚持上述水资源的综合配置形式,制定并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综合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才有可能保证全县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决不能利小己损大局,为大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657407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高桥镇水利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