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广大畜牧兽医科研人员和畜牧兽医工作者,结合畜牧生产的实际,研究出的鸡新城疫病的常用免疫程序,7日龄用新城疫和支气管炎(H120)二联苗,滴鼻、点眼或饮水;21日龄新城疫和支气管炎(H52)二联苗滴鼻、点眼或饮水;60日龄鸡新城疫活疫苗(CS2株)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养鸡实践中,广大养殖户,饲养1000羽以下的养鸡户,能用滴眼、鼻的方法进行免疫。而饲养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为了减少经济负担,一般不采用滴眼、鼻的方法进行免疫,而是直接采样饮水的方法进行免疫。
  这种饮水免疫的方法,在肉鸡养殖户中有一定的效果。因为肉鸡的饲养周期短。白羽肉鸡一般在50日龄就出栏。肉鸡用饮水免疫,也很少发生新城疫疾病。而草鸡或杂草鸡的饲养实践中,饲养周期较长一般要在60日龄以上才能出栏,,超过60日龄大部分都可能发生新城疫疫病。
  主要症状是:羽毛凌乱,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拉白绿色稀粪,有的咳嗽、有的甩头,发出咯咯怪叫声、少数出血腿翅膀麻痹、歪头等症状。
  病理变化:腺胃乳头肿胀,有出血点、肌胃粘膜下层有出血斑点,十二指肠出血、盲肠扁桃体稍肿有出血,直肠条纹状出血、气管环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经饮水免疫后,在发生新城疫的鸡场,采血做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草鸡养殖户饮水免疫后发生新城疫情况统计(2009年-2019年),共统计321户,养殖量在1000—8000只,用2-3倍量饮水免疫的方法,结果有195户鸡在60—80日龄是发生新城疫疫病。
  经实验室检查、结合剖解病理变化、临床发病症状诊断为鸡新城疫,为什么用饮水免疫的方法,在鸡2个月以后会发生新城疫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疫苗保管不善。②稀释度达不到要求。③管道或饮水器清洗不干净。饮水免疫前、后三天不要使用消毒水,停用影响免疫效果的药物。④饮水过量或过少效果都不好、饮水时间在1-2小时左右。⑤鸡群中存在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法氏囊病、球虫病、贫血病等,影响免疫应答的效果,致使免疫抗体在机体内的效价逐渐降低,在体内维持时间短,饮水免疫后多在45-50天后发生新城疫疾病。
  对已经发生新城疫疫病的治疗及控制。从理论上讲应当立即注射抗新城疫病毒血清或卵黄抗体,在实践生产实践中血清或卵黄抗体价格较高,临床上因疫情发生较突然,很难获得足够的血清,临床上丧失广泛推广的价值。
  目前对鸡新城疫病毒病的治疗和控制,采用以抗病毒以及治疗继发感染为主的综合性疗法。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病毒间有相互干扰现象,其物质基础就是干扰素。一切病毒都是干扰素诱导剂,疫苗(活苗)也具有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干扰素的产生具有快的特点,动物细胞在感染数小时既有干扰素产生,干扰素一旦产生便立即释放出来向周围细胞扩散,即可保护未被感染的细胞免受病毒攻击,阻止已入侵的病毒在新的细胞内增殖,它比免疫抗体的产生和作用都要快得多。
  自从发现干扰素以来,临床上用干扰素来治疗,但是干扰素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必须连续给药才能保持血中有效浓度,连续给药,用量过大、广泛应用有困難,而应用弱毒疫苗作干扰素诱导剂就能克服以上缺点和困难。因为疫苗接种后,在宿主体内都有一个短增殖过程,也就是说疫苗本身在宿主体内不可能短期消失,由于持续存在,可以持续刺激机体细胞,源源不断地产生干扰素,因此不需要连续给药,只需一次性接种即可。疫苗作为干扰素诱导剂,不仅产生干扰素,还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以促进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疫苗疗法给畜禽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是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和抗原作用。
  在数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已发生新城疫病的鸡群采用疫苗疗法。方法是①应用新城疫活疫苗(LaSota株)5倍量注射,②应用新城疫活疫苗(LaSota株)6-8倍量饮水。实践证明注射疫苗的疗法,效果较好;饮水疫苗的疗法,效果较差,统计如下:
   疫苗疗法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诊断,从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有条件的做实验室检测。
  (2)剂量适当,疫苗疗法采用的剂量要大,注射用量最低要求是正常预防量的5倍。
  (3)疫苗效价可靠,使用质量好的疫苗。
  (4)早期治疗。一个疫病的发生,越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要使疫苗疗法在治疗新城疫病中获得成功,关键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即人工接种大剂量的弱毒疫苗,干扰抑制自然感染的强毒,
  疫苗疗法中,饮水方法简便易行,不惊扰鸡群,但产生干扰素慢,治愈率低而注射方法产生的干扰素快,注射后1-2天就控制疫情,治愈率高。注射大量的弱度疫苗吸收快,大量的弱毒疫苗占领了健康细胞,干扰和抑制强毒的复制,同时强化了患病鸡体的免疫功能,而获得紧急免疫的效果,以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1.211700江苏省盱眙县盱城街道兽医站;2.211700江苏省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