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在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琳琳 李桂兰

  摘 要 面对个性独特的艺术院校大学生,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是切实提高艺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新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艺术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77
  Abstract Facing the art college students with unique personality, conform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and exploring new way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re new direc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Keywords new media; art colleg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出台的诸多文件中,多次提到了构建网络阵地,运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见,借助新媒体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创新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要求,也是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艺术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多具有个性独特、单纯直率、情绪反应强烈但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点,更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艺术院校借助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机遇,应对新媒体带来的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
  (1)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新媒体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拓宽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与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信息资源,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收到学校推送的信息并进行即时响应。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新媒体媒介,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学生,对存在困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或借助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共有困惑进行统一解答,新媒体的存在增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互动性与针对性。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有效缩短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跨时空与实时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局限性,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平等、即时的交流平台,实现了跨时空、实时性的人际互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实施,目标人群有限,信息传播的广度与实效性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艺术院校而言,除公共课程外,学生多将时间用于一对一的专业课学习,因此较难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广泛的人际互动。而且在一些艺术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也受到限制,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借助新媒体平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随时发布大量图文并茂的科普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现与学生访客之间的实时互动,而且不论学生是否在校,都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获取与反馈,为充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
  (3)新媒体激发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授、专题讲座等教育方式,往往以教育者为主导,学生多为被动的接受,缺少参与感。与之相比,新媒体平民化的特点,使教师可以更便捷、有效的关注学生的舆情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動态发展,并及时有效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此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也可以获取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自主教育指南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探索与自我认识,并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其他同学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冲击。新媒体的开放性、平民化与普泛化的特点,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当然,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也导致了网络信息的泛滥化及信息传播真实性难以考证等多种问题。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可能存在许多虚假、片面、错误的信息,比如时下通过新媒体得到广泛传播的大学生P2P网络贷款信息、在线赌博信息、网络诈骗信息等,均有案例表明,大学生因为轻信新媒体平台传播的错误信息而导致经济损失甚至精神损失。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冲击着大学生在原来的社会秩序下形成的观念基础,甚至可能超越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诱导其出现偏激的认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冲击。
  (2)手机依赖日益凸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相关数据显示,从2018年以来,中国网民每日使用APP时长逐渐增加,每日使用时长达到4.7小时。2019年在社交网络APP中,微信的渗透率高达86%,QQ的渗透率达68.8%,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可见,新媒体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与工具,较之于现实的人际社交,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的社交活动需要付出的交往成本相对较低,人际互动体验感良好,简单迅捷,可以即时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日渐增加,而沉迷于网络社交导致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当现实交往能力降低,容易导致人际关系中受挫,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降低,为缓解压力,大学生会更可能选择依赖手机和网络回避现实压力,寻求心理寄托,缓解孤独感,进而可能导致对手机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 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
  艺术院校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在校内搭建诸如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小程序、QQ留言平台、QQ线上倾诉平台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向大学生传播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线心理测评、在线心理困惑集中答疑、线上心理健康快闪活动、线上发起关爱心理健康等诸多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而且,与普通高校相比,艺术院校各专业大学生之间的交叉性和互动性更强,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建立交流与互动平台,不仅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建立了互通有无的平台,增加学生对校内网络平台的依赖性,同时便于高校监控网络舆情,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作出反应,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例如笔者所在艺术院校,一方面借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借助工作QQ这一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咨询与教育,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实施应用了某一软件公司开发的校园APP平台,在此平台上,学工系统工作人员、辅导员和学生均可在平台上以文字、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分享个人生活或每日心情等,并通过平台及时联系到其他在平台进行注册的个体,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也可以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监测学生的心理动态,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校内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有助于高校对学生网络舆论进行监控,净化了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单纯、积极的社交氛围,保障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2 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发动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艺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是,艺术院校辅导员同样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有责任协助学校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不同之处则在于,艺术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相较于专业教师而言是少之又少的,艺术院校往往采取“一对一”或者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师徒关系”,因为师生时间相似的学习经历或专业背景,以及专业教师较高的艺术造诣,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崇拜与尊敬往往超越了辅导员,更倾向于听从专业教师的指导与教诲。在艺术院校中只有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力量,发动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论是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均担负着诸多的管理或教学工作,较难有统一的时间参与培训,因此,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是适应时代发展与现实需求的途径。通过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搭建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校园每日固定向教师推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艺术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等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固定时间开设线上知识讲座或网络课堂,教师可自由选择观看与学习时间,利用闲暇时间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再次,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辅导员、专业教师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心理教师之间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彼此之间的联系,搭建通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教师之间能够畅通的交流,就学生的心理异常情况能及时向心理中心进行反映或心理中心能针对教师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而且教师之间可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实现提前预防、及时干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3.3 培养朋辈力量,提升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朋辈意指“朋友和同辈”,是艺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补充力量。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之间1:3000甚至1:4000的配比,显示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力量的有限性,因此,通过将辅导员、学生朋辈力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中,充分发挥朋辈“有类似学习经历、有共同的学生身份、年龄相近、更易被接纳”等特点,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实效性。
  以往的朋辈团队往往通过线下方式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面对面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举行线下心理沙龙与读书会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受众有限。特别是在艺术院校,学生各自要参与小班教学的课程,较难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线下活动,这造成了艺术院校朋辈团队的培训难以按计划落实及开展线下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因此,要借助新媒体培养朋辈力量,提高艺术院校朋辈团队的心理咨询与开展心理活动的能力与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借助学校搭建的新媒体平台,可将朋辈心理团队的培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避免了因团队内成员课程时间冲突而难以组织集体进行培训的弊端,而且线上视频、图片、文字等培训内容都可重复观看学习,有利于朋辈团队成员在必要时通过再次学习加强个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水平。除此之外,朋辈心理团队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指导下,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线上心理咨询、发起关爱心理的相关活动等,也可以实时向教师督导反馈咨询信息等,提升了朋辈团队活动开展的渗透性、日常性、便利性和实效性。
  4总结
  总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开展工作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选途径之一。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优势与不足,抓住艺术院校大学生“好社交、善社交”的特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新媒体平台的曝光度,扩大线下活动的宣传范围,提高宣传力度,将线上成员引流至线下,提高日常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切实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借助辅导员、朋辈团队等力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通讯作者:孙琳琳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2.
  [2] 吴佳楠,闫蕾.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77-79.
  [3] 苑翼.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98-100.
  [4] 赵阿勐,陈刚,杨盼盼等.新媒体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及应用分析[J].大学教育,2019(1):139-141.
  [5] 极光大数据.2019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2019.8.
  [6] 唐文清,黄献,王恩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于人际关系困扰和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12):75-79.
  [7] 刘晓艳.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7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