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在疫苗、胰岛素等冷藏药品运输中偶有“断链”风险,企业投入少、监管欠缺、专业人员匮乏成为制约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3-0000-00
药品冷链物流是集合了药学和冷冻工业学基础,采用制冷方式满足药品GMP、GSP标准的特殊物流。在我国,偶有出现疫苗、胰岛素等冷藏药品运输中“断链”现象,严重暴露了药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而伴随冷藏药品需求量逐年上升,对我国冷链物流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1]。
1 药品冷链物流特点
1.1冷藏药品特殊性
冷藏药品对药品贮藏、运输的温度都有特殊要求,从而保证药效。疫苗、胰岛素、血液制品等冷藏药品在出厂、运输、交接、贮藏过程中都必须时刻保持低温且恒温,通常要求2℃~8℃。在紧急冷藏药品调配的空运过程中,冷藏条件要求更为严苛。
1.2资金大额投入
药品冷链物流除需要建造常用的主体工程和常用设备外,需要购置保持低温的制冷系统和保持恒温的保温系统及保障运输的冷藏车。单就冷藏车而言,价格就在20万至100万不等,而冷链物流的需求分散,大多“批次少、频率高”,回笼资金需要较长周期,难以一次收获可观收益。
1.3前景可观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对药品冷链物流的投入和监督,行业硬件软件得到全面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物制剂发展迅速,尤其当SARS、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等发生以来,冷链物流规范因关乎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而得到更大的关注。另外,随着药品分类的不断细致、完善,很多药品被重新划分为冷藏品,而且热敏性药物的在药品出厂量的比重逐年增加,更推动了药品冷链物流发展。
截至2019年底,包括中药饮片企业和医用氧气生产企业在内,中国共有近7000家药品生产企业,近14000家药品批发企业,而冷藏药品每年拥有近百亿元市场,连续十年增长率均超过15%,比其他药品增长率高出7个百分点,占据冷藏物流重大比重。
1.4出台行业标准
药品冷链涉及低温系统工程,对运作条件要求相对较高,而我国当前仍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药品冷链体系。为保障药品冷链的标准操作、保证疫苗、血液制品质量,个别省市等地方标准相继出台,形成药品冷链物流的地方性行业标准,比如,浙江省2009年出台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规范》和江苏省2010年出台的《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另外,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均对冷藏药品种类、冷藏物流作出规范。
1.5行业发展缓慢
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中,主要相关工作由国有企业负责,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只负责物流配送工作,规模小、配送量少、配送路途短,不能充分参与到整个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中,只能参与到简单的冷藏、仓储工作中,严重限制了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由于物流外包存在多方面顾虑,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为了保证冷藏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建物流中心,给企业运营增添了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出现个别的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压低价格競标,在成功竞标后为了减少成本增大收益,避开高成本冷链而使用常规运输,能以保证运输的生物制品或冷藏药品的质量。
2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投入不足
在条件方面,我国冷藏运输车大多为老式车,冷藏运输车保有量严重不足;专用冷库数量少且覆盖率低;通用冷库利用率低。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全程温度监控、冷链卫生管理和运输包装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在技术方面,药品冷链物流需要一套专业的软件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库存控制、库存管理、顾客细分化、运输一体化四个子系统。企业药品流通中,软件信息系统不健全会导致库存数据、运输信息失真,药品流通出现差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同时,制药企业、药品批发商、零售终端(如医院、药店)等流通节点若不在同一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平台,就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严重阻碍有效的市场预测和温度变化监控。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1万余家,而企业内部采用良好的信息化系统的医药流通企业占比还不到1%。
2.2冷链监管欠缺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标准均为推荐标准,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又因冷链检测手段空白,导致部分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断链”现象[2]。
2.3专业人员匮乏
经济价值高、物流配送条件苛刻、温度敏感、流通环节多是冷链药品物流的几大特征。为此,复合型人才是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不论管理人员或是实操人员都要具备药学和冷冻工业学基础,不仅要了解药品的基本养护常识还要掌握各种专业设施设备的使用。另外,为保证物流服务质量,还需在提升专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知识水平。
3 对策及建议
(1)整合行业资源。打破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不均衡现状,搭建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通过合理整合行业资源,统筹管理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科学规划配送中心,集中冷藏储存,优化配送路线,打造一套成本低运作高效的网络体系,借助共同配送,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2)努力拓展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顺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应运而生,运输准确程度、送达准时程度都是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硬性指标,由第三方物流负责既独立于供需双方,又有效减少供需双方的物流投入成本。发挥第三方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优势,有助于打破企业药品流通屏障,推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降低行业物流成本、扩大规模效益、改善服务质量、确保药品品质方面获得助益。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引导力度,着重改变药品流通市场散、乱、差情况,运用兼并重组等手段,推进发展快、规模大的现代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3)完善信息化建设,适时引进并大力开发前沿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提升药品冷链物流整体服务质量,要依靠先进的设备和前沿的技术,因此物流设备的更新换代迫在眉睫。首先,冷藏技术和冷藏方式要根据具体药品的要求标准和客观条件进行改善,行业内推广新兴冷藏技术。其次,借助通讯技术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应用现代射频识别、无线通讯与全球定位系统,实现获取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冷藏药品温度的实时信息。第三,利用网络、大数据、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化平台共享药品冷链各个节点的温度实时信息和市场供需资源,提升流通稳定性,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信息一体化。第四,加大企业在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的开发投入,但也要将设备前沿性与利用率进行对比考量,杜绝重复建设情况,避免产能过剩[3]。
(4)实行经营资质认证,强化行业监管,建立企业诚信等级。对从事药品冷链物流的社会企业进行资质认证是保障药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实行行业监管是保证冷链物流发展的行业规则。通过深入调研、出台行业标准来提高第三方物流公司成立标准、规范服务。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监管,通过借助现代检测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追溯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具体环节和具体责任人,实现药品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的全程可控。企业和销售终端也要明确自身职责,承担监管责任。政府相关部门要列出药品冷藏物流行业“白名单”和“黑名单”,坚持奖励和处罚并行。
(5)通过高校专业课程、加强医药物流企业见习、增加企业内部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综合素质。高素质人才是保障药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大培养力度。药品冷链物流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高于其他物流行业人才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物流实操和管理技巧,还需要精通其他相關的知识技能,比如药品的养护知识、冷藏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药品冷链物流高层次人才应注重两方面培养,一方面,设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的职专和高校建议增设授课内容和实训项目,开设冷链物流管理、医药商品等课程的同时注意融入实操环节,给在校生争取相关企业实习见习机会,让他们提早熟悉工作环境,全面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内部培训规范从业人员操作水平,提升从事药品冷链物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企业对于关键岗位专业人员应严格管理,持证上岗并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员工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亚莉,季恺绮.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84-285.
[2]何国华.确保药品冷链不“断链”[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6(8):67-68.
[3]亓霞,马骄,孙言,等.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30-31.
收稿日期:2020-01-04
作者简介:李琳蔚(1986—),男,蒙古族,辽宁阜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43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