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金课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中国的高校大部分都是地方本科高校,所以本科教育教学是基本口粮,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本科人才”,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以“金课”建设为契机,以培养一流本科生为目标,结合我校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金课的建设进行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金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7-0122-02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即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其核心内容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在此后的5个月时间里,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成为高校和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全国超过1000所本科院校都在用实际行动争创一流本科教育。什么是一流本科教育呢?它是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的一流本科建设[1]。那么,高校如何通过政策实施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呢?目前,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即“消灭水课,打造金课”。所谓“金课”,就是一流课程,它应该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这三个特性[2]。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文件精神[3],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把打造“金课”上升到政策层面,通过合理地增大课程学习难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从而逐步达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针对金课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探索研究,例如:张德江等人[4]针对地方高校课程教学的“去水增金”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谢方[5]等人以“金课”建设为契机,探讨了地方工科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陈波[6]针对“双万计划”背景,对设计学类专业“金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丛振[7]讨论了“一体三环”模式下的“中国旅游史”这门课程的“金课”建设问题;王晓燕[8]等人在“传感器与测量技术”课程的金课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朱纯兵[9]在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教学基础上,探讨了该课程的“金课”建设方法。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水课与金课的理解、以“金课”建设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团队打造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与研究。
  1 何为“水课”,何为“金课”?
  任何一门列入大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水课”与“金课”之分,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教成了“水课”或“金课”。那么,什么是“水课”呢?教育部高教司的吴岩司长曾以Basic语言为例讲述了“水课”是怎么样形成的[2],其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指“水课”是那些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并非全部都是教学水平较低的课程。因此,“水課”必须要淘汰。
  那么“金课”应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符合度与吸引力,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责任心,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要潜心教学科研,打牢专业知识和教学功底,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
  2 以“金课”建设标准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同时也凝聚了高校众多教师的心血和教学理念。下面将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以“金课”建设为标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目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果以“金课”建设为参考标准,那么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自然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学生重点关注是考试能否轻松过关,并不在乎有没有真正学到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其次,自然基础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准,严重忽略了平时教学的过程性考核;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求进行自然基础类课程的拓展延伸。当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正在积极准备工程教育认证。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毕业生的关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了毕业生标准的12项要求,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之间有明确的映射结构关系。因此,为了打造“金课”,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开展:(1)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和我校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来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2)增加工程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一方面要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凸显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将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措施写入教学大纲。
  3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丰富教学评价
  如何评价一门课程是不是“金课”,其评价方法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研教学材料等。在这些评价方法中,学生评教尤为重要。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在欧美大学的学生评教过程中,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进行客观评价,而在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较多水分,缺乏客观性。由于学生评教是教师年度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教师都会顾忌这一类因素,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而是以自己的切身利益为目标。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提高了,教师的年度教学考核成绩提高了,但是学生的培养质量严重下降了,从而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水课”。其次,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很重要的。虽然教学督导会进行随堂听课,但是他们不可能对全校每一位教师的所有课程进行随堂听课。一旦有教学督导进行随堂听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展现出认真教学并与学生互动,督导们再根据这堂课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评价。虽然这样做可以在教师原有的基础上稍微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教学督导没有进行随堂听课的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却相差甚远。最后,同行评教以及教研教学材料等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同行在评教时,不想把自己的先进教学方法告诉他人,也不想得罪他人,从而进行一些委婉客套的评价。教研教学材料是教师潜心教学的一些客观评教材料,可以部分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由上述评价方法可知,对于传统课程进行评价是可行有效的,由于“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等特性,这些方法对于“金课”的评价还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需要建立“金课”建设中对教学质量的多元评价方法。对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性、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以同行、企业和校内外资深专家联合进行评价;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要以毕业生未来几年对职业发展的有效程度来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4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打造教学团队
  目前,高校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和外引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学历,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博士化和年轻化。这样做虽然提高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年轻的博士刚刚毕业,还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就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即使这些年轻博士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准确地把握学生需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与资深教师存在很大差距。另外,对于年轻博士来说,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刚刚上手,由于培养方案的修订突然不开课了,于是他们又要去讲授新的专业课程,使得年轻博士反复讲授不同的专业课程,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博士的教学质量,这是高校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开展“金课”建设,所以我们要以“金课”建设为契机,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制,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把课程质量建设好,青年教师不能反复上不同的新课程,而是应长期固定上1~2门课程。这样在资深教师的引领下,青年教師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专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从而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总结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一流的本科人才,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金课”建设意蕴而生。本文结合我校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从“金课”与“水课”的特点、以“金课”建设标准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金课”建设为契机丰富教学评价、以“金课”建设为契机打造教学团队这四个方面探讨了“金课”建设,最终希望能够通过建设一流课程来提升本科人才质量培养。
  参考文献:
  [1]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150所高校联合发出《成都宣言》[Z]. 人民网, 2018.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4-9.
  [3]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教高函〔2018〕8号, 2018.
  [4] 张德江, 袁海军.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去水增金”四问[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7):90-96.
  [5] 谢方, 罗洪镇.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8):113-114.
  [6] 李陈波. “双万计划”背景下的设计学类专业“金课”建设探索[J]. 科教导刊(下旬), 2019(10):68-69.
  [7] 丛振. “一体三环”模式下的“金课”建设探索[J]. 山东教育(高教), 2019(5):30-31.
  [8] 王晓燕, 丁启胜, 胡福年.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课程“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17):102-104.
  [9] 朱纯兵. 新能源发电技术金课建设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35):176.
  【通联编辑: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14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