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融入网络道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建
摘要:网络技术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已经或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的虚拟性、多元性、开放性等方面,引发了诸如网络道德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得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该文提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改进网络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加强文明上网文化建设,从而落实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道德;教学改革
Abstract: No matter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network technology has or will bring huge benefits to human society. However,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and network technology has also brought some adverse effects to human society.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virtuality, diversity, and openness of the network, it has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network ethic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also a major issue that we must face and face.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asic computer culture courses,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method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online culture, so as to implement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urf the Internet in a civilized and legal manner.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culture; network morality; teaching reform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部分高校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这对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学校育人方针的变化,网络道德教育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道德教育。
1 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道德问题不容忽视
网络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离不开重要载体,它极大方便了大学生们了解信息、获取知识、联通社会等,但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
1)网络的多元性,导致大学生“三观”问题面临挑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1]但是,就目前各所高校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停留在上网是为了娱乐,而且针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的真假无法进行甄别,甚至有时候会以讹传讹,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大学生的身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網络素养教育,并且创建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而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网络素养,是我国各所高校目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我们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专题讲座,选修课,影视作品学习等各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当然,目前比较欠缺的是我国各大高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缺乏一套完整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就目前而言,将基础课程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也是最快,最便捷的学习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传播正能量。
2)许多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网络道德教育学习状态。当今社会,由于正处于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资源丰富,人们可以从中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如何让大学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网络学习和网络道德教育,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新思路,比如让学生将被动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改为主动地了解和积极的学习中来。例如上海大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沿着“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2],满足了学生的成长期待和需要,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也对我们的教师针对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沿着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找出大学生网络学习和道德教育的融合结点,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信息甄别难的困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3)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面临不良信息诱惑。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空间,信息十分庞杂,利用搜索引擎基本上可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随着MOOC的兴起,大学生能够十分方便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从天下名师而学之[3]。与之相对的是,网络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病毒信息”,比如黄色信息、虚假信息和庸俗信息等,这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为此,如何在大学生入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 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能缺位
1)大学要成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教育必须抢占互联网阵地,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倾注更大精力抓好抓出成效。要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内容来抓,准确把握网络发展动态和网络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有重点、针对性开展教育。要注重落实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人员、时间,将其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网络道德教育效果。
2)大学要善于融合各门课程,抓好网络道德教育。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而是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内容。因为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着力做好融合工作,防止网络道德教育走虚踏空。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网络道德教育关联度高,老师在各门课程、各个教学阶段,必须根据所教内容有针对性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传授网络道德规范。
3)大学要抓好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目前,各所大学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但部分授课老师因不熟悉网络教育的特点、方法、形式,难以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因此,要在计算机专业老师中培养兼职的网络道德教育老师。兼职老师要能够积极面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熟悉网络特点和规律,跟进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善于抓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5]。
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融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不能只做到传道、授业,还应该做到解惑,特别要发挥计算机专业特长,在抓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面走到“前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改进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这个便利的工具,从中获取知识信息,接受思想教育。与此同时,改进教学大纲和教案,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防止出现道德失范问题,特别是不能发生违法犯罪问题。比如:在《计算机的发展和主要应用》课程教学时,应在教案中加入网络道德伦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技术应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在用网过程中必须遵循“善用”伦理道德规范,明晰网上“应为”“禁止为”行为。
2)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计算机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灵活采取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讨论交流、观看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让网络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紧贴时代发展、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目前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道德规范还没有十分明晰的认识,此时采取比较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老师在讲解时应根据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尽量引用社会生活中的或与大学生们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自觉规范自己在计算机操作中应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用网络。
3)改进文化影响和渗透。当下,各所高校文明上網的文化氛围营造得还不够到位。网络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与形势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老师,要结合教学开展,通过研讨会、演讲会、征文等形式,让大学生们了解网络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负面影响,正确对待、处理不良的网络信息,规避错误的上网行为。要向全校大学生发出文明上网倡议书,在学校每台计算机中设置“文明上网”宣传界面,加强对学校上网计算机的管控、清理,约束大学生登录的网页、登录的信息和上网的时间。要组织学生成立“文明上网协会”“文明上网自律会”等学生团体,发挥好这些学生组织的监督、自律作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于世梁.浅谈根域名服务器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15(2):77-80.
[2] 曹秀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418-421.
[3] 张楠,于英杰.微信发假信息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J].农民文摘, 2015 (12):17-17.
[4] 黄侃.依托“网安启明星”工程 打造“网络首善之都”——有效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信息安全, 2013(11):71-72.
[5] 李玉华,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62-66.
【通联编辑:代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3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