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四个方面呈现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 “90后”大学生 特点 教育策略
  
  2008年9月,“90后”高中毕业生进入全国各地的高校,标志着“90后”大学生时代的到来。三年过去了,“90后”大专生已经毕业,进入到社会各行各业,而2012年“90后”的第一届本科生也将走向社会,“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
  一、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思想特点
  思想独立开放,但有些偏激。知识经济,网络的普及以及教育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使得“9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前辈,信息获取更加快捷,相关的知识了解更加宽泛,见解更加广阔。这样的成长背景使得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上比较独立开放,在行动上不会人云亦云,不盲目认同某种价值,遇到问题一般会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然而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受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看问题做事情往往比较偏激。
  2.学习特点
  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根据笔者在民办高校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90后”大学生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的结果,即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对于学习的过程,完全是抱着一种“体验一下大学生活”的态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早晚自习要么不去上,要么去上也是干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情。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有逃课现象:77.8%的学生承认自己偶尔逃课,2.9%的学
  生承认自己经常逃课,只有19.3%的学生说自己从不逃课。[1]民办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学生的逃课现象更加严重。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和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形成自由散漫的作风,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3.心理特点
  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抗挫折能力欠缺。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在民办高校上学,除了高考发挥失常,志愿没有填好等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民办高校不惜花费巨大的招生成本,在“90后”高中毕业生中进行大力宣传自己学校的办学实力,专业优势,就业情况等等,使得一些学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失去了进入公办高校学习的机会,只得进入民办高校。这部分学生进入民办高校后发现学校与招生人员宣传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加之民办高校本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使得一些学生觉得自身的地位很低,原本成长很顺利的他们在远离了父母、亲人、朋友的环境下产生了很强的挫折感,自卑感加重,进而导致部分学生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生活态度极其消极,自暴自弃。有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2]
  4.人际交往特点
  “90后”大学生表面上看来人际关系非常广泛,实质上却与亲人、老师沟通较少。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这样的成长背景使得“90后”大学生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交流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手机短信和网络聊天成为他们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模式,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3] 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络聊天这种即时异地沟通模式,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
  二、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教育策略思考
  1.加强与学生思想的良性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9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率大大高于他们的前辈。校园贴吧、校园论坛是学生们集体发声的平台。但是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很难见到校方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对其中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校方也缺乏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干预。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清晰准确的人生定位,确立自我奋斗目标,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激励他们学习的热忱。[1]尤其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要利用好个人博客、QQ等受学生欢迎的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同时利用论坛等工具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在消除学校与“90后”学生的沟通壁垒地同时,为自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另外,基于目前民办高校做学生管理工作的大多是“80后” ,他们自身由于生活阅历不丰富,社会经验不足,导致看问题,做事情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让他们知晓“90后”大学生特点,了解他们最新的思想动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各类活动中,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
  2.加大专职教师在学生教学和管理中的力量
  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显然不是以专业学习为导向的,我们有必要加大专业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力量,建立由辅导员、班主任、科研指导教师组成的多元导师队伍,突出后两者在专业学习上对学生的精神引导作用。[1]民办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90后”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由于没有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使得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格外费力,高中的自由散漫延续到大学就表现在逃课,迟到早退现象比较严重,考试作弊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要消除这些不良现象,就需要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在课外时间与辅导员,班主任多沟通交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文化基础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案,督促他们在有限的大学生活中能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一定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挫折教育
  提高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一般在学生入学时就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应该说这个起步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在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针对目前“90后”大学生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要重点做好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远离父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生活如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等方面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开展讲座、团队培训、心理咨询、案例讨论、心理剧等方式特别可以进行场景模拟的实操练习,努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意识和能力,逐渐使大学生正视挫折之后的情绪情感反应,养成求助和自我调试、保护心理健康的意识。[4]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学生的交往平台
  对“90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但网络的长期使用会使他们远离社会,家人,老师和朋友,大多数有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学生都是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这种社会参与度的减少在大学则集中表现在对集体活动持观望态度,同学之间相互关心不够等方面。针对目前“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计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突出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和载体价值。学生工作部门应该精心设计体现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占据大学生的生活中心,积极塑造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最终实现大学生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有机融合和交互影响。[5]学生在正确的网络引导下积极参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沟通联络、整合资源、团队合作与体验成功,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另外,还要增强“90后”大学生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意识与能力,促使他们在“两种世界”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成长。
  总之,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较之于“80后”有着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素质,这给传统的民办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潜在的挑战。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合“90后”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新方法、新思路,才能够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海燕,李建军. 关于“90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2]谢国士.“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魅力中国,2009(25).
  [3]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已谈过恋爱多次[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4]罗易,廖云峰.我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1).
  [5]王宇航,梁凯音.90后大学生网络表达特点与高校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
  作者简介:
  张娟(1982― ),女,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大学生教育教学模式探析》(项目编号:09YB483)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