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向军
[摘 要]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加强学生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理论的理解及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一定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广大教师的实际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将其应用到该门课程中。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是如何通过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 合作交流
一、引言
C语言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学习其他高级语言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科目,它既具有高级语言语法简练、类型丰富,结构完备、表达能力强、适于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高效、易控制计算机硬件等诸多优点。因此C语言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C语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的计算工具,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C语言教学的现状
1.教学任务重,课时安排不足
C语言内容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它需要教师讲授大量的摹础知识、基本概念同时还要讲授算法以及具体的应用甚至操作,教学任务较重,但是我院日前安排的本门课程课时少,这就导致教学中教师压缩教学计划,加快授课进度,无法对知识详细展开讲解,甚至有些知识不得不放弃讲授。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无兴趣、无热情
目前C语言课程教学方式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进行演示,但教师过于依赖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上课时主要靠演示课件来讲解程序,而完全忽略了学生能否听懂以及完全忽略了板书。大量的信息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听懂就又翻到下一页课件了,这样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缺乏互动沟通。课堂上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偏少,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有学生被迫按照老师的讲授速度进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完该课程后真正的具有实际开发能力。
三、使用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情形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使用分组教学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分组的原则
分组的过程是一个详细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性的过程。需要具体地分析每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技能操作水平、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个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在传统的分组中习惯一分到底的原则,也就是说分组确定以后很少有重新组合,重新分组的情况。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原来的分组已经不再合理,比如各组的学习水平已经有较大的差距、同组的学生之间关系问题等。在这个时候必须对原有的分组重新进行合理的分配。
2.如何选组长
传统的观点认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是本小组的核心,一个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小组长有较大关系。为了让小组长这个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让其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和实质核心。选择小组长时就特别重视小组长的基本条件,选出来的小组长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种产生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他同学(没有被选为小组长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组织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小组人数的多少,适当的增加小组长的名额以及改变小组长的产生方式。每个小组除了一个固定的小组长之外,还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本节课的小组长。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组之中的帮教是组内成员之间的帮教,尤其是小组长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帮教。这样对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仅仅是组内的帮教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整个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班级的力量比小组的力量要大得多,因此,应该极力组织各个小组之间的帮教。让一个同学的学习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让一个小组的学习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最后得到整体的提高。
二、分组教学法的优势。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分组教学法”就是关注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上,突出学习的意识,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分组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独立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论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内化,变成自己的东两,别人无法代替。
3.真正做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学生为主题的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牛丰动参与、实践、探究、交流、创新为特点的教学形式。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发展个性特长,使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实施步骤。
分组教学法一般步骤是: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时收到的信息,提出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时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分组。合理的分组方法应为异质分组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分组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也可以课前分组。第三步,讨论、探究、验证,得出小组结果。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然后动手动脑尝试判断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探究最佳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给予必要的质疑和点拨,此时教师的身份是多元的,是引导者探究者,更是合作者。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答案。此时,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启发、引导学生补充、争辩。第五步,质疑解疑。个人把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组帮助解决,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或讲解,共同探究,突破疑难点。第六步,师生小结。第七步,变式练习,达标评议。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在运用“分组教学法”时,流程图中的每一环节不是都必须运用,每一环节的运用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做到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具体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操作。
四、教学成效。
1.可以使学生感觉到人人是学习的主人
“分组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变“要我学”为“我会学”,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小组成员间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去倾听、引导学生学习,采取自读教材,自说、自写、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信息互动,全员参与
“分组教学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参与的机会,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人人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3.人人提高
“分组教学法”体现了对各层次学生的应用性、适应性和挑战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使他们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又都有用武之地,渗透着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的理念。
参 考 文 献
[1]雷东升,郑全英,张波.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
[2]徐晓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折[J].软件导刊,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