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妇产科学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燕 罗晓红 李宇轩

  摘 要 文章结合研究性教学及妇产科学学科特点,对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进行实践与探索。概述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教学计划、拟定研究题目、培训指导学生、指导分组讨论、撰写答辩论文等几个主要环节,并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该教学实践活动能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妇产科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5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Study-based Teach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ENG Yan, LUO Xiaohong, LI Yuxuan
  Abstract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based teaching with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undergraduates who are major in Clinical Medicine at th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This report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including the teaching plan, the topics students had studied, the leading of the group discussion, the writing guidance of the the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is research, which shows the promoting the teaching diversification and qualit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tudy-based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1 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概述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①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批判精神等。②同时也是一个很宽泛的学习活动,例如研讨式学习、问题研究学习、项目研究学习等。
  教学活动一直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笔者认为针对教师而言“研究性学习”可以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教师如何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与要求,转换角色,从研究性教学入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开放性、互促性、灵活性、多样性、探索性、民主性等特点和作用。本文通过妇产科学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课题的选择类型等实践,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
  本研究实践对象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妇产科学”课程的2个本科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二班、三班。两组学生在前期的基础课程成绩、课程教学学时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二班为实验组,三班为对照组。
  2 研究性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2.1 实施过程与步骤
  2.1.1 确立研究性教学计划与内容
  首先制定教学计划。本研究在实验组设计采用研究性教学20学时,占妇产科学理论教学计划64学时的31%,其余时间依然采用传统的综合性教学方法。20学时分为4个专题进行,分别为“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培训、确立研究小组与研究题目;指导性分组讨论(两次);小组交流与讨论;小组论文报告与答辩。
  其次拟定研究性教学内容。依据研究性教学特点和课时数、妇产科学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拟定了12~14个研究题目,研究题目设置原则为适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分析和总结,同时适合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的。本研究拟定的研究题目有:早孕先兆流产的病因调查分析、异位妊娠常见原因的调查分析、胎膜早破常见原因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治疗及其进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调查、前置胎盘常见病因调查、陪伴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产后抑郁原因调查与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宫颈癌高危人群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进展、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生症及其防治方法等。
  2.1.2培训指导学生与确定课题
  专题培训4学时,组织学生全面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应用、意义等,让学生懂得要做什么,怎么去做,预期目标,教学的进度及各阶段的要求;概述妇产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常见病多发病,建立总体印象。公布研究题目与任务,明确教师的任务与作用等。
  学生分组原则每组10~12人,组长负责牵头和组员的分工协作。每组原则选定2~4个题目作为研究课题, 与指导老师沟通、汇报思路后,确定题目与实施学习计划。
  2.1.3 指导性分组讨论
  研究性教学教师的核心是指导学生讨论与学习。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本部分8学时,分2次课进行,重点在以下4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点评:一为确认每组研究性学习题目与研究方向;二为检查每组进展与科学性问题;三为小组交流与讨论;四为论文交流与评价总结。
  指导性分组讨论课堂教学步骤原则上分为学生报告、交流讨论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时间控制原则上学生报告用时50%,交流讨论20%,教师点评30%。
  2.1.4 撰写论文及组织答辩
  各小组通过学习、分析和整理,撰写课题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论文答辩,教师和学生采用论文答辩评价表进行评价。
  2.2 研究性教学反馈与效果评价
  2.2.1 研究性教学效果调查
  本研究效果评估有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价,经验总结、建议与意见、成绩分析及同行评价等方式。效果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见表1,发放54张,填写并回收54张。同时由参与该研究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同行等一起讨论、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分享研究成果。
  2.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和临床思维病案分析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思维病案分析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207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