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税源精细化管理是税务系统推进管理科学化、信息一体化、行政执法透明化、基层建设标准化的重点,要求税务机关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标准,细化税源管理目标、规范税源管理内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岗责明确、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税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信息化网络优势,严密监控税源基础,加强税源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有效防止税源流失,保障税源转化为税收,实现征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税源管理 精细化 纳税评估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020003-01
  
  一、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分析
  
  现实中,税收征管基础还比较薄弱,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违规制定减免税政策,向税务部门硬压收入任务,干预税务部门执法等现象;个别基层税务机关不能坚持原则,违规缓交税收或收过头税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少数税务干部执法不严、以税谋私的现象屡有发生;税收征纳成本还较高,税收工作的社会满意度也不尽如人意。所有这些都要求税务机关执法必须更规范,征管工作必须更科学、更细致。
  当然,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也还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依法行政已经蔚然成风。去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依法行政有了法律保障,为税务部门依法征管提供了法律前提。其次,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正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征管精细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更重要的是,依法诚信纳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强化税源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实行税源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税源精细化管理是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实践中要根据税源管理形势和工作需要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既要继承以往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又要加以创新,切实克服畏难守旧和不切实际的两种不良倾向。实行精细化管理要稳步推进,从做好税源管理的基础资料、基本制度以及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开始,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二)注意工作的衔接有序。税源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以完善的组织结构、科学的业务流程和紧密的工作衔接作保障。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要抓住精细化的本质和核心,在规范和完善当前组织体系的前提下,有组织、有步骤的展开,切实加强税源管理工作与各个征管业务环节的协调衔接,防止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也要避免因机构和人员的调整而影响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确保税源管理信息的质量。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对税源信息的综合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的过程,涉及的资料多、范围广、内容复杂。税源管理部门和人员要确保信息资料全面、及时、准确,以高质量的信息带来高质量的管理。特别是在一户式管理中,税源管理部门要明确税源管理人员录入、调取数据资料的权限和操作规程,加强信息数据的日常维护和更新管理,切实提高涉税信息质量。
  (四)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税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在加强管理中优化服务,认真落实咨询服务、文明服务的各项要求,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推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根据大企业帐制健全、核算规范、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特点,在加强平时企业有关信息收集、监控、上报的基础上,着重在宣传最新税收政策、帮助做好帐务处理等服务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态势,保证主要税源如期转化为税收,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增长,避免整体收入形势大起大落。对中小企业实行以管理为主的办法。要在督促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个体业户实行以核定为主的管理办法。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调查过程要详细,要根据座落位置、门店大小、从业人员、从事行业、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逐一调查建档;民主评议过程要民主,要发挥协税组长、个体协会等行业管理优势,充分听取其意见,做到核定税额与实际税源情况相接近;定税过程要公平,要阳光操作,实行税负公开。
  (二)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要认真贯彻总局制定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克服以往专管员管户的弊端,明确税收管理员新的工作内涵。税收管理员要贴近服务、贴近管理,通过实施条条块块的结合、管事与管户的结合,加强对税源的管理。要做到五清,即: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清,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发票领购、使用情况清,运用税收政策情况清。对管理员要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定期轮岗,并相应建立责任制,健全岗责体系,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研究完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对工作职责进行细化、量化、纵向涵盖每个工作人员,横向涵盖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夯实征管基础。要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并通过信息化实现对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存储管理。税收管理员要通过所掌握的户籍管理信息对管户进行实地核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要有计划地对辖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未办理税务登记户,防止漏征漏管。
  (三)健全税源分析机制。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以及税务检查处理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监控,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既要注重税收收入总量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又要注重各税种收入增长与税基增长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要加强数据分析的增值利用对征管软件的申报征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施案头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偷税、逃税嫌疑的企业转交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四)加强税源动态监控。要建立行业监控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税源管理的精细化。通过采集纳税人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对比,分行业确定纳税人的监控指标体系,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提高税源监控质量。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了解情况,掌握其产品、原料、销售、库存、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基本状况和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指标,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的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的横向比对、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情况的账实比对,分析税负变化趋势,实现动态监控。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安装税控装置。严格执行税控装置使用规定,督促纳税人如实录入经营数据和开具税控发票。对不按规定使用税控装置、不据实申报纳税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并核定其应纳税额,以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与财政、工商、银行、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社会化的税源监控网络。
  (五)全面开展纳税评估。首先,要严格执行总局制定的纳税评估办法,落实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要根据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统一规范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确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从而使基层的税务干部在从事纳税评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标准是什么,有利于实际操作,防止大而空。其次,在税源基本资料的采集中要做到两结合三深入,即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务干部定期实地调查两种采集方式相结合。
  1. 要深入到企业的产成品存放地、原材料存放地,掌握其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
  2. 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各种煤、电等耗材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要深入到工商、地税、银行等部门,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从而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3. 要采取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对采集的企业销售收入、库存产品、生产成本、实现利润等涉税指标要认真分析与其缴纳的税收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负状况和单个纳税人纳税情况差异。通过科学分析、客观比较、摸清规律、发现问题,从而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在纳税评估分析中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帐面记录情况作帐实对比。
  4. 要充分利用纳税评估分析结果。在对纳税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征管措施。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办法,堵塞管理漏洞;对个性事件要与纳税人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对达到偷税标准的要移交到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35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