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新课标教学误区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义虎

  从今年开始,最早进入新课程标准试验区的广东等省区开始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高考,我省将于明年跟进,这将是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全面检验,而新课程标准试验过程中的教学误区也将通过高考逐步显现出来。现笔者将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误区列出,以期对广大同行能有些警示作用。
  
  误区之一、照本宣科
  
  此种情况的出现,有的是由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的专题体系使得部分初次执教的教师因专业知识欠缺而无法从教材中挖掘出一些潜在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对教材的钻研达不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深度,没有广博的知识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加以深化,对教材中难点的解释既无法旁征也不能博引,甚至分析不出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有的是由于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经过扎实备课便匆匆走上课堂,既没有教学设计、也没有理清教材基本的知识结构,甚至没有教案,胸无成竹;有的是因为对中学历史课的地位有误解,认为是副科,学校不管,学生不学,所以读读了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学生听课味同嚼腊,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误区之二、脱离实际
  
  与上一种情况不同的是,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对中学历史的教学实际没有很好地把握,面对专题式的历史学科体系,以为有了广为发挥的天地,于是便在课堂上信马由缰,无原则地进行发挥,有的是有论无史,不以翔实的史实作为最基本的铺垫。理论观点一套一套,搞得学生像是在听天书,更像是在听一场高校学术报告会;有的则是有史无论,大量无历史依据的、道听途说的所谓历史故事罗列成堆,看似广博,但却不仅查无实据且毫不实用,不客气地说很有些卖弄的成份在其中。属于这些情况的多是一些刚从高校毕业走上中学讲台的新教师,这种严重脱离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风格,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严重的摧残,而且也无益于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长期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既没有学习的成就感,也无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纯理论和过量史实的教育。
  
  误区之三、偏难刁钻
  
  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高中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中,在历史新课程的专题体系及高考指挥棒的双重作用下,这种误区在文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又岂止是在历史教学中出现!高中教学的各学科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高考出题者想方设法规避各种资料中常见的试题,复习资料的编题者便挖空心思猜题押题,两者像是在打一场游击战。由于历史高考题型中的材料解析题的来源浩如烟海,导致解题难度本身就大,再加上绝大部分编题者还没有达到高考出题者的水平,往往不是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就是遣词造句不当,人为地增加所编试题的难度,起不到考试的训练及考查功能,白白地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误区之四、不注意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不仅有其自身的学科功能,同时其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它肩负着一定的德育功能。如果教师注意到了历史学科的此项功能,便可以通过选修一《政治》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认识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敏锐观察力,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通过选修二《经济》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经济学基本素养的教育,为学生踏入社会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必修三《文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总之,运用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德育教育特点不仅可以培养出智力超群具备科学素养的人,也可以培养出尊重历史、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具备人文素养的人……由他们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对我们的国家、民族乃至世界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能培养出大批类似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但却走上了一条毁灭人类的道路,这段历史难道没告诉了我们一个只具备科学素养而不具备人文素养的社会群体是多么地可怕么!
  基于以上情况,作为历史教育教学主要组织者的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的人格及高尚情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体系,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走出教学方法不当、手段单一等误区,为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