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学生社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日益加增,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社团这一新载体的潜力,让其发挥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学生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载体
  学生社团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个人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主组织。相关调查显示,“本科的文科学生约有60%的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每天约有4小时的授课时间;理科学生约有68%的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每天约有5小时的授课时间。”显然,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拥有大量相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顺利渗入到这些时间内,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参加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充实生活、培养业余爱好、拓宽知识领域、扩大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学习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显然,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一、学生社团的含义和特点
  学生社团是由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根据有关程序、章程组成,自发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众团体。目前,“一般的学校有20、30个学生社团,有的学校甚至达到40、50个,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数也很多,有些学校参加学生社团的生数达到40%以上”,可以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社团活动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五类:理论学习型,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学术调研型,如创业者协会、财务会计协会、市场营销协会、文学协会等;艺术娱乐型,如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竹笛协会、书画协会等;体育竞技型,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志愿服务型,如环保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征:一是组织形式的自发性。学生社团是在高校管理部门的许可下,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二是群体目标的整合性。社团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彼此能从交往和共处中受益。所以社团凝聚力强,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三是活动的灵活性。由于社团类型差异很大,社团成员多才多艺、社团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时间不定、形式自由、灵活多样、因而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四是成员的广泛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到社团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社团开展的活动,同时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吸引众多的爱好者和支持者参与进来。
  二、学生社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言行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应接不暇,要求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独有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法、途径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近几年,学生社团活动在高校校园中可谓异军突起。无论从其涉猎的范围、领域、活动的方式,还是发挥的作用来看,学生社团在校园中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影响力,并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学生社团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纳入自己的视野,因为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教育培养作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社团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育人是其主要的任务。而且,由于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育人作用显得更加有效。在社团中,“成员的主体意识会被相对自由的空间极大地调动和激活,改变传统缺乏主体性的教育方法,逐步把组织化的‘要我学’转为自主的‘我要学’,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社团是学生锻炼的场所、实践的阵地,通过参与组织活动,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涵养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自主意识意识及自律精神得到加强。如浙江理工大学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和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价值导向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社会阅历浅,处事经验少,自制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调节其心理状况方面,学生社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为他们充分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了舞台,大学生既能增强自信,缓解情绪,又能在集体活动中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使人格得以健全。积极向上的社团氛围,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凝聚激励作用
  由于兴趣和爱好的作用,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交往中,社团活动能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加入社团,共同为社团的发展壮大而努力,为共同的事业而合作,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加入社团,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似一股无形的向心力吸引他们自觉加强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激励他们充分调动生活活力和工作热情,为集体的荣耀出谋划策而乐此不疲;此外,学生加入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展现自我创造了机会,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保持着高昂情绪和乐观精神,逐渐锻炼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浙江理工大学的99度动漫社是一群对漫画有着坚持和执着的大学生,凝聚成的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正是由于他们的团结合作,使得他们成功举办了绘画技巧讲座和会员动漫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COSPLAY超级盛典”钻石银奖等殊荣,成为了杭城动漫界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三、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的建议
  1.加强社团的党团建设工作
  在社团组织中,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社团的发展方向;团组织要努力发挥“党的助手”和“团结青年”的作用;积极调动理事会的主动性,大胆管理,创造性地开展业务工作。在社团内主动开展党、团组织的主题活动,开展推荐优秀社团成员加入党组织的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社团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社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赢”。同时,努力探索建立一整套党组织、团组织和理事会的工作制度,从而保证党组织牢牢掌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始终使党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2.发掘社团建设的新渠道
  目前,高校中存在着不少的社团组织,他们所举办的相当数量的活动,给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闲暇时间增添了风采。要深人挖掘各类社团所具有的思想育人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各类社团开展不同的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各类活动之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参与性。无论是学术型、实用型社团活动,还是公益型、娱乐型社团活动,都要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纳入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在校园的“第二课堂”中加深对课堂教育的理解,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深意。

  “加强社团建设正成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发展理论认为,新的事物最终必将代替旧的事物。学生社团作为事物中的一份子,也无法脱离这一准则。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大学生社团活动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其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高校社团组织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课堂教育所无法延伸到的真空地带,为大学生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建立了新的桥梁,更好地发挥了学生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视教师对社团活动的参与
  依靠教师力量,提高社团质量,提升社团活动的文化品位。伴随着社团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多元化,社团活动内容也应做出相应转变。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文理兼有的学术讲座和论坛不仅能提高社团文化品位,培育社团文化氛围,提升社团成员的人文修养,同时还感染和陶冶了活动参与者的道德品质、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但社团的发展仅靠学生很难取得有效进步,尤其是一些文化艺术专业性强的社团更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要保证学生社团的顺利运转,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有赖于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高校要选择部分知识渊博、德高望重、有责任感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导师,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发展,有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于其中。
  总之,大学生社团建设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校园精神,拓展学生知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最大化地发挥社团工作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关注社团、参与社团。
  
  参考文献:
  [1]廖小平,孙欢.论大学生休闲[J].教育现代大学教育,201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日报,2004-8-26.
  [3]李杰,郭经宝.关于对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2).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陈丽红.高校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分析[J].青少年研究,2006.
  [6]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