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新课的导入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俊芳
[摘要] 教学方法的研讨是每一名教师执教生涯永恒的课题,新课的完美导入又是提升中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抓手。笔者审视自己长期的中学化学基层教学经历,引用大量事实,总结实教经验,列举归类出了12种中学化学教学新课的导入艺术方式,与同仁交流探究。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课导入 方式
大家知道,新课的导入是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和有效载体,亦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虽然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就是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新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弦,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最优化地保证授课效果,同时还可起着新旧课之间的衔接作用。那么,如何使新课导入得好?导课的艺术方法有哪些?笔者通过二十年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归结整理出以下12种方式。
1.设问式:就是教师在上课复习提问中,通过提问或自问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而导入新课。教师的讲授只有伴随学生的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而思由疑起,如果教师在每节课前能根据所讲述内容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机器随着老师的讲授疑点转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空气》一节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人的生命、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空气,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哪些实验或现象可以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被引入到了此节课的主题,一连串的问题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寻根究底的欲望。
2.直接引入式:亦可称为开门见山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开宗明义地讲授本章节的教材内容、重点及难点。这种形式的导入,多用于绪言课或起始章节,要求教师灵活地设计好导语,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一节时,我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或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3.实践导入式:就是教师动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常识,联系本节教学内容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但要求教师选用的例子要具有普遍性,被多数学生所熟悉,忌用生僻事例。
4.实验演示式:也称为直观导入式。生动直观的实验、实验图表或幻灯投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化学的“优势”所在,是导入新课的极佳方法,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我通过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和与生成物质质量总和有何关系?在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很直观地接受了本节课的重点“质量守恒定律”。
5.悬念导入式:就是教师在前一节讲课中有意留下悬念问题,以作下一节课讲述新课的“引子”或是在前节布置作业时,留下下节课要讲述的思考题,作为新课的导入。这要求教师要做到单元备课,掌握住教材的前后联系。
6.疑点导入式:就是教师让学生对前节课所学内容或本节预习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借其“引子”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他不同于悬念导入,是要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前后知识联系得比较紧密。疑点导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疑点问题。
7.讨论导入式: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借学生提出的疑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就其争论的焦点,加以引导而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讲授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论。讨论导入吸引力强,记忆深刻。
8.承上启下式:知识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出新课的学习。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引入,我首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问:“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这样,通过复习很自然就引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这样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讲解的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9.联想导入式:就是由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回忆,加以联想,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导入新课,这种形式的导入可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迁移。通常联想的形式也有多种:有的与所授知识是因果从属关系;有的与所授知识的内容相接近;有的与所授知识内容相类似;还有的与所授知识内容相似或不同进行对比的,但这几种联想的形式在化学课中运用较多。联想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10.归纳导入式:就是由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习题作业、实验作业、考卷分析等形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而导入新课。这种形式的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使新旧知识间、各种概念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此法多用于复习课和起始章节。
11.故事导入式:就是教师讲述一段与接触新课有密切关联的故事,或介绍化学学科领域中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科学成就,或展望化学知识的发展,或介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方式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又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师要控制好时间,避免学生单纯听故事,而喧宾夺主。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课后又不易掌握。在课堂一开始,我讲述了发生在阿尔卑斯山“杀狗洞”的故事,为什么狗一进洞就会离奇死亡?故事的神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激情,本节课当然收到了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更愿意进入课堂状态,愿意听老师讲。再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课的导入时,我也通过象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另外还给学生讲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够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世界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
12.创设情境式:就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游戏等各种手段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化合价和化学式》,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很难进入新课状态,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地情境――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名片”,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马上我又提问: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学生们在积极地思考,我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通过情境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大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