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职业学校的人格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龙定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终生学习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做人”是核心。由此可见,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关键词]职业学校 人格教育 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终生学习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做人”是核心。由此可见,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人性的养成需要人文的教育。人文的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解决价值观的教育,追求善的教育。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圣殿。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每天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而应该同时以“美”与“善”熏染他们,使其人性趋于完美,使其人格趋于健全。
  长期以来,一般人往往过分强调智育,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而忽视情感价值,轻视人文教育。正因为如此,所以,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往往容易迷失育人的方向,失落育人的旨归。事实上,缺少人性和情感比缺少知识和技能更可怕。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所招学生大多初中毕业生,年龄在十六七岁左右,这时的学生已有了较鲜明的人格特征,其认识能力、想象力、情感意志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已具雏形,但成熟度还相对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性格偏激、任性,容易冲动,不少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上职校不怎么光彩,没有前途,自卑心理和厌学心理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职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一个毕业证书,找一份工作,更有一部分小学、中学的“绩差生”、“问题生”在进入职校后,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生中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现象都是职业学校人格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格的特质决定了人格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有教师参与的、有目的的认识活动,职业学校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在影响学生的人格因素中,教师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体现于工作所需要的爱心和情感,产生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高雅的气质、不凡的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由认可、仰慕到效仿的心理,进而激发其调动自身潜能,进行人格的自我培养,这是人格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高尚人格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并向积极方面做出努力。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职业,只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耐得清贫、人格高尚的人才有资格作教师。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也不例外。
  
  二、帮助学生消除性格缺陷,促使其人格健全
  
  性格在人格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性格缺陷是最主要的人格缺陷。良好的性格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力量,不良性格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障碍,莎士比亚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道理。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性格上的缺陷,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自卑、偏执、卤莽等性格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消除性格缺陷。第一,教师要激发学生追求良好品性的强力动机,使学生对良好的品性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并自觉地树造和培养。例如,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样示范;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体验和感悟。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辨明优劣,使学生在看到自己好的品性、悦纳自己性格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所在,并对其产生否定、消极的情感态度,使其自觉地扬优抑劣,以促使性格不断优化。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消除不良性格的方法。如自卑的学生运用悦纳自我法,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积极地面对生活,就有利于增强自信。莽撞的学生运用自我暗示法,不断暗示自己要冷静,就有利于改变冒失的品性。第四,针对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典型的违纪甚至违法案例,帮助学生分析不良的性格与因此而产生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使学生产生消除性格缺陷的紧迫感,提高学生逐步改变不良性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充分利用实践课,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完善人格教育内容
  
  实践课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成功的实践课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又能使学生从熟练的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引发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可及对本专业的热爱。实践证明,陈旧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安于现状,依赖性较强,难以适应社会,而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足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想了解社会的愿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到工厂实践的时间和节假日,多开展社会调查,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分析和引导下,逐渐克服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格。
  
  四、面对21世纪的挑战,积极发展以人格为本的教学模式
  
  21世纪的教育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观念,要加强基础的学习,要从会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行转变,积极发展以人格为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职教课程应能使个体劳动者不仅具有应有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与职业伦理,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为“常态”,视职业中心知识与新技术含量与变化为“常态”,具有终身化教育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与自主创业的精神。在学习化社会中,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具备这种完善人格的劳动者,才能成功于21世纪,迎接新世纪的任何挑战,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在“学习化社会”中,在强调“个体学习机会”的职教新体系中,个体化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职教运行的中心不是学校,也不是企业,而是受训的劳动者自己。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变成职教资源的中心,职教课程成了供个体选择的“菜单”。个体可根据的职业目标、特定要求与条件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机会”――培训课程。例如,目前职教课程出现的“单元(模块)+累积学分制”就是为了适合这种职教个体化、人格化的趋势。
  总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只有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做好这项艰巨的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