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明
[关键词]物理课堂 提出问题 教学实践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是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逐渐学会并掌握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
一、创设各种物理情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
在新课的引入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的事件或故事,创设各种物理情境,创造宽松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以愉悦的心情去思考或观察物理情境,从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敢于把这些问题提出来。
二、创设物理情境的尝试
1.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前提,诱导提出问题
在凸透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我是先从学生在生活中对凸透镜的经验认识――“放大镜”开始,“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师:凸透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把它叫做什么?
生:放大镜。
师:(紧接着)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吗?
生:是。
生:不是。
学生的回答不一,从而引起认知冲突,学生的求知欲大增。然后再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经过猜想、制定计划、探究实验并分析所得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2.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为本”提出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3.通过教师讲故事设置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通过讲故事设置情景:贝多芬晚年耳聋后,他将音乐指挥棒的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三、“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中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语言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避免出现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行为和语言。
2.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先做一系列相关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或规律。
3.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
为了避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寻找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4.不要因重提出问题而轻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重视提出问题,而轻视了问题的解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