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志华

  科研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从以往创新人才的培养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了应该从加强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立师生激励机制,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开展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建设创新实验室六个方面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基于此才能更好地便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研 教学 创新人才
  一、引言
  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泉,若没有创新,发展就无从谈起。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他的培养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是整个社会的任务。在我国,高等院校更是承载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科研和教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责。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与科研和教学密不可分。
  二、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科研和教学作为高等院校的两项基本职责,它们的有机结合多年来一直是高等院校所探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可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可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可促进教材内容的建设,可促进多学科之间深度融合,可促进实验室条件革新;而教育事业的提升又反哺了科研工作。具体表现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技术过硬的创新人才,推动了科研工作在更深层面、更广范围内开展。由此可见,科研和教学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调作用。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担负着验证已知、探索未知,其本身也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理念形式的体现,作为一个重要纽带衔接着理论与实践,科研和实践教学关系密切,科研和教学关系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科研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讨论的热点,虽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但是在实际中高校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取得的效果总是不尽理想,很多学生存在接受知识的能力强,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抽象及数理逻辑推理强,综合运用和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差等情况,终其原因,集中反映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措施不够合理,尤其是科研与实践教学不能够有机、紧密的结合,以至无法形成一个“大家”的环境,供以学生的创新个性的释放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所以,如何加强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培养“高品质、厚基础、强能力、款适应”的创新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1.加强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学能力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意识。教学能力是教师自身能力的一种基本体现,但也只能是说作为一名授业、解惑的教师您是优秀的,但是,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出色的研究者,教师只有同时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才能体会到本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不断的总结科研成果,用以更新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了解知识的前沿。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地把在科研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受锻炼、长才智、出成果,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借助科研、实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从传统型教育到创新型教育的重大突破。因此,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强、创新水平和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促进科研与教学相融合
  首先,是科研项目教学化。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这两者在时间冲突和能力约束上存在冲突,除了合理安排时间,提升自身能力的常规方法之外,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科研,即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通过布置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和素质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可开展短时间、小规模的科研讲座,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兴趣,吸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提升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用以带动实践环节中更多的学生,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基础课学习期间就得到初步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筛选出能力强,兴趣高的学生担任“科研助理”工作,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从事科研工作的外延工作,如资料查询、整理和翻译,科技调研、总结和论文撰写,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有助于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熟练程度,教师也可把科研课题中的某些小而简单的模块通过设立“创新项目”的形式审批给学生完成,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关的内容,在项目结题时,每个项目主持人都要进行课题总结,提交项目报告以及相关的论文、设计、专利和支撑材料,要进行汇报答辩,并接受学校组织的专家评审确定等级。
  其次,是教学内容科研化。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益频繁,作为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教材内容的更新不能及时反映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有选择地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成功的引进课堂教学,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内容的科研化,可以使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教学内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科研活力,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中心编著的实践教材在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的章节中就反映了新器件介绍和新方法及原理的阐述,每次再版的时候都要加入新的内容,保持教材的更新。
  3.建立师生激励机制
  全校师生必须都有统一的认识,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始末。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来自校外的一些培养创新人才的激励措施以外,校内也要积极的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和办法。近年,我校教务处每年提供经费组织校、院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具体有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电工电子实践技能大赛,大学生电气与电子设计竞赛,仿真计算机竞赛,电子制作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技能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从统计来看,近年竞赛的种类在增加,通过审批的项目数也在逐年增多,每年的报名的学生人数不但大大增加,而且从比赛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以前有了大大提升。参加级别更高的比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中国机器人等一些国内大赛)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基本都是以前参加过校、院级多种比赛的。所以,学校的这种激励机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这是学校的一个闪光点,也在无形之中在提升了学校在外的形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务处和高教研究所每年都对一些教研教改项目进行了立项支持,对一些重大教育教学成果、论文发表、论著出版给予了经费支持和物质奖励,这同样鼓励了教师积极投入到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手段的工作中,鼓励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比赛,为学校的荣誉而奋斗。
  4.建立创新评价体系
  完善的创新评价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公平、公正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和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两者之间通过一定合理的比例系数拟合得到最后的总分,一般采取的评价形式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一般采取的考核手段有:笔试、口试、设计、操作、总结。该评价体系的确立,要处处体现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要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具备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为综合考评的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5.开展课外科研创新活动
  学校或二级学院应定期邀请一些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提供本校师生和他们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开阔了本校师生的学识视野,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和引导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我校的“五四论坛”和各个二级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就举办了多次相关讲座,在师生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取得到不错的效果。
  6.建设创新实验室
  创新场地可以是专业基础实验室或专业实验室,虽说可以节约资源,但是,由于这些实验室平时有实践课程的安排,所以,我校专门拨款建立了2个电工电子类的创新实验室,配备了办公设备、专业仪器和创新指导教师,通过实际运作,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被吸纳过来。在一些校级比赛中,这些学生的潜能已经出现端倪,相信不久将会在比赛和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
  四、结语
  随着教学研究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和教学也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实践教学的分量越发重大,它们将推动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将从中受益,不断地充实、提高着自己。
  参考文献:
  [1]史为恒.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宿州学院学报,2006,21(3):91-92.
  [2]郭明辉,王勇.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3):6-9.
  [3]周艳,梁美恋.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研究[J].世纪桥,2010,(9):104.109.
  [4]金永君,张晓兰,任常愚.高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J].高教研究,2007,(2):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