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很多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使用新课程的时间短,老师与学生又都有一个适应教法与学法的转变的过程,必然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仅就指导学生合作学习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英语合作学习的对策
  1、合理分组是有效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
  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的实验后,我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冲击。在实验当中,我发现就目前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而言,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果的因素主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施者的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
  2、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任务学习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可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例如在预习课文的活动(包括查阅词典,找出重、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中的合作。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我们要经常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做好代表小组发言的准备,因为这将被记入小组的集体成绩。比如,在学习 Food and Drink这一单元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①与本课要学的"food and drink"相关的已学的英语单词有哪些?②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分别有多少(可数名词以复数形式呈现)?③搜集有关“food and drink"的广告;④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food and drink"的英语单词;⑤网上搜集有关资料等。
  3、教师角色意识和调控能力是有效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1)协调意识。(2)激发意识。(3)参与和监控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应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其次,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在活动中,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严重的错误时,教师必须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让学生心中永远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二、有效合作学习流程
  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教师启动: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自学: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6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组际交流:在小组讨论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Do you think how you will save our planet? 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练习评定: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合作学习”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