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巧妙运用化学实验教学的益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特别是新教材中更加强化学实验,然而,我们有的化学教师没有全面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功能,只是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等浅层上。实践证明,中学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学习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强化学生的合作小组实验。
  新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学生合作实验,即“请你尝试”。这些合作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先导。学生喜欢化学这门学科,往往是因为它有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自己能够动手做实验,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合作实践对象中所涉及的实验问题,虽是被人们早已认识了的科学事实,但是作为实践过程的认识主体――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未知的科学事实,所以在合作实验中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是教材安排的,我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如果实验仪器不够,在课堂上也叫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尽可能地让学生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化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很多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到课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当我把教材中《联系实际》的有关蜡烛的色态、性质和燃烧现象改为家庭探究实验。让学生第一次可以回家做实验时,他们觉得特别高兴,兴趣极浓;我还把过程和步骤设计成小问题,以填空形式设计成表格给学生带回去,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知识点,在实验后提出自己不理解、不能解释的问题和现象,再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答案,从而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观察、做实验。例如观察没有擦干净的铁锅和菜刀表面留下的铁锈;将鸡蛋壳放入盛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智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化学课外实践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再一次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灵活开放、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十分有利于他们发挥特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并且要善于组织和指导。
  实践证明,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出化学版报、组织学生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不怕失败。例如在学习《保护水资源》这一单元中,刚好我们学校周围有很多工厂,特别是有一个化肥厂,它排出的污水是黑糊糊、发臭的,使得附近的农田里的庄稼不能生长了,附近的水也不能饮用,所以我就带领学生到那里看,给他们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让学生觉得保护水资源是很重要的,以后不能再浪费每一滴水,要好好爱惜每一滴水。
  
  二、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观察实验现象往往是随意的、模糊的、笼统的、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能力,这也是我们新教材中所要求的。
  
  1.明确目标,分清主次。
  化学实验变化多端、新奇、生动、五光十色,学生爱看,但爱看不是真正的观察,学生往往在实验中觉察到的东西不是最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只有让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观察的目的,知道观察什么,才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之有关的事物上,认真观察,从而得出准确结论。
  在化学教学中,通常观察实验的内容有几个方面:(1)反应前各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反应过程中是否发光、有响声、冒气泡;反应后生成物质是否是沉淀物,是否有烟雾、变色等。(2)实验过程中仪器的连接、组装、操作、以及所见的图表、模型等等。(3)各种仪器所测得的温度、放电情况等。(4)皮肤所感觉到的温度等。因此在实验前,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产生的多种现象,同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
  
  2.灵活应用感官,全面观察,如实记录。
  科学实验表明,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可使观察到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更容易捕捉到实验中各种变化的本质特征。由于物质及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诱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反应现象。因为很多化学实验,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或“闻”(如氨气、二氧化硫气体的气味),我将看、闻、听、掂、摸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观察,并教给学生技巧。比如看的方式有按反应顺序看,按装置顺序看,按操作程序看,等等,有序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观察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强调观察的内容:点燃前硫的颜色;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在纯氧中燃烧的剧烈程度;火焰颜色的改变;是否放出热量以及生成物的色、态、味、形等。
  其次,由于一般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有些甚至一瞬即逝。所以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迅速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往很多学生常常在观察时,对于一些强刺激的现象产生兴趣,忽略了观察实验的一些重点。例如,在镁条的燃烧实验中,学生对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兴奋,而忽略了白色的固体氧化镁的形成;铁在氧气中的反应,学生也是对火光四射产生极大的兴趣,而忽略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生成。所有这些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的注意观察,才能得到全面的反应现象,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直观手段,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1.利用教材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教材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等栏目体现的。在实验探究观察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控制者,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因此,当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当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地发现规律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如在《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的“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把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汇总,找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组长进行具体分工,分别到各个地方去取空气样品,回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在什么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高”的结论,也明白了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
  
  2.把验证性实验发展成探究性实验。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究机会,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那么,教师怎样提出探究问题呢?大家都知道,问题过于简单,就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而问题过难,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所以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问题,让它可以穿插在实验过程中,既易于操作,耗时少,使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学习变得高效可行,也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在完成教材中“请你尝试”的合作实验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探究“能否把木炭、硫磺或镁条代替红磷来做实验?”把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改为探究性实验等。
  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非常重大,化学科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不断地加强实验教学,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既能培育学生的实验意识,扩大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更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