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作业 展现多元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琰
摘 要:数学作业的设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数学日记是一种书面的跨课程写作形式,是对数学学习经验的提炼,能使学生获得对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它能有效开启学生的语言智能,促进数感和语感的协同发展;开启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使他们学会反思;开启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启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展现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创新作业;数学日记;多元智能;主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2-0045-03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强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努力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然而,在通过对实际学习过程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长期以来为了巩固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作业的形式往往是单调而一成不变的“习题操练”,他们对于所面临的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等是“食”之无奈,弃之可惜;在“红笔一挥”的评价中,几乎所有的答案丧失了个性而显得千篇一律,即便是有了些许创意,也总得小心翼翼,唯恐殃及了教学质量。
如此的作业,失去了数学学习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也逐渐缺少了创新,忽略了他们除逻辑智慧之外的其他诸如:语文、空间、人际、反思、观察等智慧(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孩子或许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我,压制了创造,而成了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将学生从现有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数学日记为此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契机,它以一种书面写作的形式,为学生的作业改革注入了一股全新的生命力。数学日记通过记录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点滴过程,来获得对数学学习经验的提炼,进一步得以对认知的深化。数学故事中所得到的感悟、数学解题过程所体验到的思想、实际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日记的素材,教师不仅可以从日记中有效获得与学生有关的学习信息,了解学生思维的真情实况、体验学生的心灵感悟,更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志趣、自信心及人际交往的态度等等。
一、体会日记,开启学生的语文智慧
学生的语文智慧体现在去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学生通过写数学故事阅读体会或纪录有关的数学历史笔记,取其精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语文写作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数感和语感的协同发展。
如:学生A的日记――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自学乘法口诀并且背诵它们。开始我不太理解乘法的意思,怎么也背不出,妈妈看我学得这么辛苦,就给我讲了一个《九九歌的故事》,说的是古代的乘法口诀顺序正好和现在的相反,是由高位数到低位数。正因为开头两字是“九九”,古代就用“九九”作为乘法口诀的简称。据说,春秋时期齐桓公曾设贤馆招募人才,榜子贴出一年后的一天,有一个书生样的人来应征,齐桓公很高兴,亲自去考试。当他请书生展示才能时,没想到书生一口气背了一个九九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齐桓公问他:“能背这个就算你有才学吗?”然而书生却说:“会背九九表确实够不上什么才能,但是大王能对我这个只懂九九表的人以厚礼相待,这么一来,才学高明的人还不接连到来吗?”齐桓公高兴地说:“你说得好,你就是我找来的第一个贤士。”
我听了这个故事,不仅知道了乘法口诀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还明白了做人要充满智慧,这样才能成功!
我对背诵口诀充满了信心。
从故事延伸到对为人处事的感悟,别看是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数学的天地广阔而学生的潜能更是无限的。
二、思考日记,开启学生的反思智慧
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们总会带着自己独特眼光、见解和经验来审视自己所面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他们的元认知会被重新激活,通过同化和顺应来重建认知间的联系,使认知经历一个深化、突破和超越的过程,即反思。数学思考日记主要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全程实录,通过认知探究过程的再“反刍”,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如:学生B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六,我拿出数学课本来准备复习一下这星期学习的内容。这个星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补条件、问题和选择一个条件或问题,再解答。这些内容我都掌握了,但是要注意列式计算的单位名称,千万不要忘记。还有要看清楚题目,如果不仔细,就会出错。通过复习,我不仅更加熟练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对自己在上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要更加努力,取长补短。
学生C的日记――
星期三,照惯例又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数学活动课。前一天晚上我还在想:明天,老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题目呢?会不会难倒我……想着想着,就睡过去了。
铃声响了,老师走了进来,转身在黑板上写:切西瓜。我猜一定很有趣!
……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节课我们上的津津有味,也获得了不少解题的“新式武器”。回到家,我给爸爸出了课堂上自己认为最难的也是最有趣的题目:
一个西瓜用4刀切成9块,吃完后要有10块皮,怎样切?
爸爸和我在课堂上的表现一摸一样,皱着眉头,摸着脑袋,怎么也想不出,最后只好请教我这位“小老师”。我把课上老师教的招数全抖了出来,先拿来一团橡皮泥搓圆了当西瓜,用一把塑料刀切了起来……其实,4刀切9块一点也不困难,关键是怎样吃出10块皮,我对爸爸说:“看我来给你变魔术,让9块西瓜吃出10块皮!”我按照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在橡皮泥西瓜上切了一个#,取出中间的一块。切开的四周能吃出8块皮,奥秘就在中间的这一个芯子里:除去中间的 “瓜肉”,不就有了两块皮了嘛。
原来是这样啊,爸爸终于明白了。我觉得这一次做小老师的经历让我对切西瓜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做起题目来也更加熟练了,我以后还要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做更多人的小老师!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再回顾、活动课中感兴趣的题目的再解答,使学生在换位的思考中进一步反省认知中所蕴含的意义;不仅能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主动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三、生活日记,开启学生的观察智慧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生活实际与学生数学学习的紧密相系,我们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立足课堂,走向社会,以日记为载体,记录下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点滴,从中提炼出精彩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学生D的日记――《上楼梯》
“二、四、六、八……”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我在走楼梯呢!
我家住在中大新苑,39幢,602室。我每天一边走楼梯一边总是爱数台阶,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我们家的车棚在一楼,从车棚到2楼之间只有12个台阶,而2楼起每上一层楼就要上9+8=17个台阶。那么我从1楼到自己家就要走4个17再加上12个台阶,一共有几个呢?我仔细算了算一共是80个台阶。小朋友,你们算出来了吗?让我再来考考你:我每天早上上学一次,中午回家一次,下午上学一次,晚上回家一次,这一天我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呢?
学生E的日记――《年龄的数学问题》
我们家共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外婆、妹妹和我(双胞胎)。我统计了一下,今年爸爸三十九岁、妈妈三十八岁、外婆六十五岁、妹妹和我都是八岁。看到这些数字我满脑子都是数学问题,我可以根据这些条件来编出许多与年龄有关的数学题,如:到明年,我比爸爸小几岁?当我长大8岁,妈妈、外婆比我大几岁?……
从这个小调查中我还算出了外婆从五十七岁起一直跟我和妹妹在一起,一共养育了我们8年,真不容易啊!
借用罗丹的话,今天我要说:我们的数学不是缺少生机,而是缺少发现。当活生生的数学在孩子们身边欢呼雀跃时,我们是否曾经留意,是否曾经把它记录下来了呢?从孩子们独有的观察中,我不禁激情满怀,其实孩子比我们更懂得用数学的方式来生活,就让日记为他们见证吧。
四、心灵日记,开启学生的人际智慧
人是活动最重要的元素。在数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等都会折射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智慧,借助心灵日记,学生将交往中所产生的困惑、疑虑及收获等一一呈现出来,它以独特的书面形式开通了与他人沟通的渠道,以极具个性的姿态异彩纷呈的展现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
如:学生F――
老师,我想对您说:数学课不要总批评邱子文,也要给他几次原谅的机会;不要一下子就把他最喜欢的蓝色卷笔刀立刻没收,要跟他讲道理――你以后不要在上课的时候卷铅笔,否则的话我就要没收了。老师,你还应该常告诉他:你以后上课时不要再讲闲话了,我就把卷笔刀还给你;如果做不到,那就没得商量了。
老师,这是我的心里话,请您不要生气。
学生G――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很难的奥数题,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我问了几位同学,他们不理我,我只好自己想,可还是不行。这时,老师在上面讲解题过程了,我才渐渐明白过来。
后来,我一直埋怨自己怎么不早点想出来,我觉得自己真笨!
(可爱的孩子,我怎么会生气,你又怎么能说自己不聪明呢?看,你的数学日记写得多好,多动情!)
从日记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他人,大胆指出别人的不足,勇敢面对自己的困惑……这些不都是我们在苦苦追寻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新课标精髓吗?这些极具个性的小秘密在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在初次的实践中,我尝到了数学日记的“甜头”,它也让我的学生们深深感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轻松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多么的有用。他们用稚嫩的笔触记录自己在经历中的体验:“数学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无论乘三轮车还是买菜都要用到数学,所以我们就要先学好数学”、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用心去思考,也能写出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在反思中的感悟:“数学在我们的成长中真的会带来好处,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成长中会有很多很多的数学小题目,我觉得数学真的很好”、“我们爱数学课,我喜欢上老师的数学课”。由此可见,数学日记有的放矢的撰写,将有效开启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曹树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750.htm